6種預習方法+8種整理筆記祕笈,適用不同學科!

6種學習方法


1、看新學期教材

教材預習就是通過閱讀新教材,提前熟悉知識點、公式。這種方式最傳統、最普遍,最常用,或許也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推薦給孩子使用的預習方式。

優點:簡單明瞭,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迅速瞭解整本書的大致內容。

缺點:

①課本內容單調,預習形式缺乏變化,容易走過場,實際沒有學會。課本內容過於簡單。

②不少名校上課都使用自己的教材,課本其實就是一個擺設。

③數學書內容比較詳盡,適合看書預習;物理、化學書內容過於簡單、籠統,沒有實驗過程,也沒有原理詳解,課後更是沒什麼習題,僅僅看書,根本無法達到預習效果。

2、輔導班預習

該種預習方式可能佔據了暑假預習的半壁江山。不少家長都把孩子送到校外機構學習新課。

優點:該種預習方式類似於在學校上課,學生較容易適應。對自覺性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個老師帶著講課和做題,多少能學到一些新知識。

缺點:

①即便輔導班次有“提高班”和“精英班”之分,新課難度有所差異,但這也無法彌合學生間客觀存在的能力差異。老師講的未必最適合你,過難過簡單,聽了都是在浪費時間。

②一天聽2-3小時的課,路上再花費1小時,基本學生回家後就不願意再碰書本了。聽課效果如何,能否自主及時複習,就都不得而知了。

3、視頻課程預習

對於自學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看書容易看疲了。所以不少學生都在預習新教材的同時,觀看同步微課,邊看邊學,加強預習效果。

優點:

①學生自己翻看課本預習,難以抓到新課的重點、難點、考點,預習效率低下;聽名校一線老師講授新課,明晰新課考點,還可以掌握學科思維。

②微課時長一般在5-10分鐘之間,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即便外出活動,也可以抽出時間完成日常學習計劃。

③學得慢的學生可以通過反覆觀看微課視頻,多次回顧來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微課視頻一次沒有聽懂,再聽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聽懂為止,自學能力就在不斷地提高,也有助於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缺點:對學生自覺性有較高要求。如果沒用腦子,囫圇吞棗地聽一遍,效果可能還不如用心看明白教材。

4、做題式預習

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用做題來檢測預習的效果。起碼要做到會做教材後的前幾道習題。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開學後老師講到這裡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就行。

優點:將預習的效果落實到實處。有助於鞏固預習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缺點:

①考驗學生的自覺性。惰性使然,不是作業,學生可能懶得做題。

②更考驗學生對各科的學習興趣。偏科的學生可能只願意憑個人喜好,有選擇性地做題。

5、提前背誦重點課文

“提前背誦重點課文”是近兩年開始流行的預習方法。由於“部編本”新教材中古詩詞、文言文等背誦篇目猛增,為了減輕開學後的負擔,很多語文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就是背誦古文。

優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提前誦讀、背誦新學期重點課文,不僅為新學期減少了背誦任務,還能通過提前預習加深記憶、加深理解,一舉兩得。

缺點:在沒有講解和學習情況下的提前背誦,常常就靠死記硬背:在缺乏理解的情況下盲目記憶,可能會耗費過多時間。

6、講授式預習

由下圖的“學習金字塔”可以看出,傳統方式的聽課、看書都屬於被動學習,而令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當老師,將所學傳授給他人。

6種預習方法+8種整理筆記秘笈,適用不同學科!


該種主動學習的預習方式需要父母的參與和介入。家長需要和孩子商量好講授的科目。可以先從孩子擅長的科目選起,再慢慢過渡到不擅長的科目。

在孩子講課的過程中,家長要扮演好“學生”的角色,不時發問,並且展露學到知識的滿足感。

優點:實現主動學習,迅速鞏固所學,並在教授過程中發現自己沒學明白的知識點

缺點:

①孩子講課很可能中途卡殼,這時就需要家長的適度引導和啟發。

②如果孩子日常和父母交流不頻繁,沒到無話不說的親密程度,很難讓孩子認同這種親子授課的方式。

5種預習要素


1 、語文、英語:推薦背誦式預習

背誦即為古人的吟誦之功,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背誦,“使其言若出吾口,使其意若出吾心”。

語文背誦古詩文,英語背誦重點課文,培養起來的是語感,效果遠比多做幾道閱讀分析題和語法選擇題突出。

2、數學:推薦自主看新材料預習

真想應對新高考中的探索性和開放性命題趨勢,就必須在學習中培養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數學學科公式多,模型多,最適合看教材自主探究。

認真閱讀和理解教材中相關內容,包括每個概念、例題、註釋、圖形,準確理解和記憶知識點。

基礎差的學生先不要想著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老老實實看課本,認認真真看課本,掌握每一個公式定理。怎樣才算掌握?去了解它的推理過程,最後做到自己能夠推出這個公式,別以為這一項沒用,要知道近幾年的考題都考到了公式證明。

當掌握了公式定理之後,開始做課本的例題。課本的例題的思路比較簡單,其知識點也是單一不會交叉的,如果課本上的例題你自己看完書都能做出來,說明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把課本的例題刷完,感覺積累了一些信心,那麼夯實基礎的任務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你可以試著繪製每章、甚至幾章的知識圖譜。在知識網絡的交匯處設計試題是近幾年高考數學的一大亮點。你可以試著將教材的數學知識串成串,連成線,匯成面,盡力和高考要求對位,將各知識板塊關聯考慮,綜合運用。

3、物理、化學:看微課或上輔導班預習

物理化學實驗較多,假期有個師傅領進門,學生對實驗有個直觀的概念,更有助於學科的入門和深入的學習。

4、生、地、史、道法:推薦講授式預習

這些科目內容相對較少,難度相對較小,學生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如果這些學科暑假通過預習和講解,掌握了大概,將給開學後主科的學習留出大量的時間。

每天或每週抽出相對完整的一段時間,家長聽孩子講課,一起度過其樂融融的學習時光,不僅預習效果翻倍,更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5、做題式預習:都適合,以數理化為佳

數理化只會套公式,也就只能解出簡單的題目。大題有很多解題技巧,也有固定的解題思路。買幾本53配合著練習,對於暑假預習階段來講,難度已經足夠了。

不會的題目先放著,不用急著看答案和解析。等到開學講完這裡,回頭再重新思考。如果仍舊不會,再看試題解析,並記得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到底卡在了那裡。

8種整理錯題的方法


1、“錯”在心中 ,“本 ”在心中

如果你只是想模仿別人弄一個錯題本裝裝樣子就算了,許多同學的錯題本上邊只有三個字“錯題本”,還是本子上自帶的。

在執行之前,要有這樣的決心:錯過的題我一定要記住,記在腦子裡,記在本子上

2、很厚很耐用

不要買一本很薄的本子糊弄自己,你要知道在初中三年時光裡,每一年你會遇到多少題,做錯多少題,累積下來是會有很多的題量,所以選用的本子一定要很厚很耐用。

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避免了多個小本使用,順序混亂和遺失的問題;二是遇到和以前相似的錯題可以對比查看。

3、分科整理

不要這一題是數學,下一題是化學,再下一題是物理,這樣太混亂了,成了大雜燴了,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

一定要分本子或者在一個本子裡劃分區域整理錯題。

6種預習方法+8種整理筆記秘笈,適用不同學科!


4、錯誤分析,認清自己

整理錯題集就是把自己平時和考試時做錯的題目抄下來,不僅要把正確的答案寫上去,還要把錯誤的答案加上,然後分析做錯的原因,是知識點沒掌握?還是忽略了使用的條件範圍?或者因為粗心計算錯誤?

錯題集,就像一張藥方,既有“症狀描述”,還有對症下的藥。對比錯題集,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鞏固,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5、每一題標好題號與類型

在每一題的前方留出一釐米的空白邊距,用以標註題號、類型,以便以後查找

6、定時重新做一遍並標註

錯題本,一定要回顧和溫習,最好的方式是再做一遍,做再多新題也不比這有用!

這些錯題都是你最容易犯的錯誤,初中知識就這麼多,弄清楚一點,就多會一點。

同時,每做一遍,總會發現一些題仍然會犯錯,這時候在題號前面用1顆星標註一下(之前的留白有用了吧),再看看為何又做錯了,一定要弄懂弄會。

複習時,如果時間來不及,著重看那些前面標註有星星的題目,重要等級題目一目瞭然!

7、好題也可以是錯題

錯題集的升級版就是不僅有錯題,還有“好題”。相信閱盡題海的同學都會對一些題記憶深刻:

有的需要全面細緻的分類討論,稍微考慮不周就會墜入陷阱;

有的看似計算量龐大得嚇人,其實反向思維,將答案代入其中也不過小菜一碟(這種情況在選擇題中尤為突出);

有的條件眾多,刁鑽古怪,不知道從何下手,其實放下畏懼,步步為營,也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步驟分。

收集好題可以讓你摸清出題者的思路和慣用的考查手法,識破其中的陷阱和伎倆。

8、我的就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學會和同學交換錯題本,尋找成績和你相似,或者比你好的同學。

和你成績相似的同學,一般和你犯的錯誤類似,看看他是如何分析和解答的,是不是比你理解的更深刻,解題方法比你更巧妙!

學習比你好的同學,一般他做錯的題你做錯的概率更大,提前看一看,避免以後出錯,這種機會何不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