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打工者思維正在毀掉你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工作多年,身邊同事紛紛升職加薪,呈現上升狀態,只有自己停滯不前,不免常有抱怨:我這麼努力工作,為什麼不受認可?不被賞識?

抱怨之後,冷靜下來,不妨做次客觀的覆盤:是否只把工作當工作,每天把完成任務當作目標?

“要有老闆思維”似乎是不起作用的老生常談。但卻是你擺正心態,明確人生意義的重要方式。

不把工作當事業,沒有這份熱情作激勵,很容易渾渾噩噩,停滯不前。

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想當老闆,公司遍地都是,這家公司倒閉了,你可以換一家公司繼續打工。

而如果員工真的想當老闆,老闆也未必喜歡,因為若干年後,他不是幹掉自己,就是被競爭對手挖走。

那麼作為一個員工,該有什麼樣的思維呢?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01 打工思維

打工族的心聲:……

● “這工資實在太低了!”

● “活兒能拖就拖吧。”

● “哎,又加班!”

打工者思維就是抱著為別人做事的心態,而不是為自己做事的心態在工作。

當抱著這樣的心態在工作的時候,你潛意識裡就開始以交易價格來衡量工作:

● 今天我為你工作了9個小時,比法定時間多了1小時,你應該多發我1個小時的加班費,否則下次我就不加班了;

● 這半年來我工作非常努力,你應該有所表示了,否則以後我就不努力工作了。

打工本質上確實就是個人勞力智力付出與工資之間的交易。

但如果你做一份工作,僅僅是做個交易的話,那你可能很難幹好一份工作,也很難工作得舒心。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打工思維認為:

一份工作所有的收益來源於老闆對自己的價值認可,包括金錢和給老闆的印象,所以在固定時間內偷懶就是賺到了,在老闆面前裝勤快也是賺到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有人會甘願放棄一部分薪水,去某些能學到更多東西的地方呢?

對於打工者來說,收益當然是最重要的,但一份工作的收益不僅僅是錢。

把你自己想象成一塊田,你是要明年的產量多於今年,還是想盡可能保住今年的產量?

10年後來看,對於每年都在成長的人來說,今年的產量基本就是個零頭。

你在工作中的成長和積累,提高了你未來的單位產量,這才是工作收益的關鍵,而不僅僅是當前的那些。

但凡你能找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都不要選擇把你的時間賤賣給沒有成長和積累的工作。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02 老闆思維

打工思維是限制打工者進階的主要阻力。

所謂的階級固化其實並不是指錢,而是固化的思維。

當然,並非所有的打工者都是打工思維,很多人就是利用公司的平臺,建立起了個人品牌和個人資源。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老闆思維是當了老闆以後才有的嗎?當然不是。

怎樣才能擺脫打工者思維?方法很簡單: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看待。

工作承擔著你做的事情,而事業為我們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目標方向感。

抱著做工作的心態,你僅僅是在完成他人交代給你的任務。而事業是長遠的目標,意味著你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有了這個認知,你就不會為一時的吃虧而憤懣,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的限制。

老闆思維,就是自身效益最大化思維,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使自己或自己的公司擁有更大的單位時間產出。

他們經常進行自我量化:我幹某事花費了多少成本,這個成本包括精力、時間、金錢等等。

一量化就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是不是對等,以及要提升個人單位時間的產出重點還需要增進哪些方面的能力。

打工者不一定要當老闆,但擁有老闆思維在職場裡肯定是更划算的。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究竟如何擁有老闆的思維?

首先我們要從整體上了解什麼是公司,如何為公司盈利。

公司盈利的幾個基本要素,現金淨流入、利潤、週轉率、資產收益率和業務增長率。

但是真正具有老闆思維的人並不把這些基本要素當作教科書上的術語,而是理解這些詞語背後的真實含義,加以運用。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亨利·福特對於公司如何賺錢有著一種良好的直覺。

他不但在製造技術上有著傳奇般的突破,還在1909年到1915年每年都降低一款房車的價格,並且引入了一天5美元的薪酬機制。

這個薪酬調整非常大,原來的標準是2.34美元,而且當時正處於世界性經濟衰退中,何況其他汽車公司支付給工人的工資連福特公司的一半都不到。

一天5美元“使得每一個工人都成為潛在的顧客”。更多的顧客意味著更多的收入,也就意味著更多的空間來減價,而更低的價錢又讓更多的人能買得起汽車,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1916年,擁有福特部分股份的道奇兄弟起訴福特。在法庭受理過程中,他們的律師對亨利·福特的經營方式提出了質疑。

律師質疑道:

如果福特先生繼續“以那麼高的工資僱用大量的員工,繼續降低汽車的售價,這樣,大量的人都能以很低的價錢購買汽車,讓每一個想要汽車的人都擁有一輛汽車”的話,公司的股東們將如何受益。

福特先生回答:“如果真的如您所說,那錢就會源源不斷地到我們手中,甚至想不要都不行。”

福特公司有一套成功的法則:

盈利的各個要素,現金淨流入、利潤、週轉率、資產收益率、業務增長還有顧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將使得公司充滿生機,並且不斷地賺錢。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亨利·福特在賺錢中體會到了快樂。

● 如果你也能開始學著把公司盈利的通用法則應用到工作中,你受到老闆器重的日子還遠嗎?

● 如果你做出的方案、設計、年報中,涵蓋著銷售收入、利潤率、總存貨、資產量和現金量,老闆還會說你的成果是“垃圾”嗎?

如果員工知道了公司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就能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們也將擁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來施展他們的智慧。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03 精英思維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想當老闆,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達到老闆的思維。

從打工思維到老闆思維,首先要讓自己從打工思維轉向精英思維,要用職場精英、行業精英、企業精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1. 學會經營自己

聽到“經營”兩個字一般就會想到經營公司,企業要經營,但真正要經營的是自己,是內心。

要學會經營自己的職場,要學會經營自己的人脈圈子。

在打工思維模式下,你會總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份工作,但如果受精英思維的驅動,你就會覺得當下,處在任何一件事情當中,都是經營職業生涯一個很好的道場,一個很好的平臺。

無數個成功的人都起步於職場,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積累,去經營自己的崗位。

無論你處在哪一個崗位,做基層員工也好,做中高層管理者也罷,你都要學會經營自己的崗位,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做一份工作。

2. 努力放大格局

職場中,很多人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這是格局小的表現,這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而當你用精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時候,格局就會變大。

打工者思維,正在慢慢毀掉你

把你自己看成是跟企業統一的整體,能夠與企業做到同體共振、同體共鳴,哪怕在平凡崗位也能打造出一個廣闊的舞臺。

放大你的格局,把工作當作一種需要,當作一種事業,而不能把工作當作一種負擔。

有了這種態度,有了這種格局之後,不用別人去說,自己就會發自內心地熱愛工作。

工作起來自然就會用心,業績提升、職業發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