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把孩子抑鬱當學習壓力大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張燦城)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廣東省約有120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大部分成人精神疾病患者(抑鬱、強迫、焦慮等),都在兒童時期就顯現跡象,要麼是發病,要麼就是顯露出了這類人格。”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潘集陽指出,很多家長對青少年抑鬱等精神問題不夠重視,“認為孩子不缺課比看精神醫生重要多了。”

家長別把孩子抑鬱當學習壓力大

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廣東省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中公佈的數據顯示,廣東省約有120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其中50萬左右登記在冊。“從臨床來看,大部分成人精神疾病患者(抑鬱、強迫、焦慮等),都在兒童時期就顯現,要麼是發病,要麼就是顯露出了這類人格。”潘集陽介紹。

根據2005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發達國家及少數發展中國家,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為12%~29%。有研究者認為成人精神障礙患者中約50%始發於兒童青少年時期。

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透露,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有的青少年甚至出現精神心理疾病,“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低一點,但也是在逐年增加。”

家長要麼不重視,要麼認識錯誤

潘集陽表示,從臨床經驗來看,“有精神障礙的兒童青少年患者越來越多”,在他的科室,“40個住院病人,就有10個是18歲以下”,大部分表現為抑鬱症。

“每到9月開學之前,就有很多家長帶孩子來找我開‘復學證明’,這些孩子都是因各種心理問題,主動或被學校要求回家休養治療。”潘集陽說,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精神問題,要麼不重視,要麼認識錯誤。

“很多家長不願意生怕孩子缺課,不願讓孩子請假來看精神科醫生。”潘集陽說,這正是家長的不重視,“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心理、精神問題是學習壓力大引起的,休息一下就好了,沒有積極看精神科醫生。但所有孩子都有學習壓力,為什麼偏偏是你的孩子出了問題呢?”

潘集陽提醒家長,當孩子出現有注意力無法集中、厭學、抑鬱或狂躁等情況時,要儘快去正規醫院看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而不要輕易相信一些資質不明的機構或個人。

“我國目前只有3萬多名精神科醫生,經過正規培訓的心理諮詢師6000多人,醫生數量和患者需求之間有較大差距。”潘集陽說。

此外,WHO明確指出源於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精神障礙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負擔,而目前佔總人口2/5的兒童青少年人群只佔用了全部精神障礙1/9的醫療資源。

家長別把孩子抑鬱當學習壓力大

家長別把孩子抑鬱當學習壓力大

案例1:13歲少女稱自己活著是累贅

13歲少女小雯本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初二學生。在一年前某次參加正式活動時,小雯莫名地出現了緊張、呼吸困難的症狀,被老師和同學誤以為是在做戲,難以理解;小雯則認為是老師和同學與自己的世界觀不同。

讓小雯沒想到的是,將這件事與父母訴說後,父母對此也不能理解,認為是小雯內心不夠強大。因此小雯開始與周邊人疏遠,從此喜歡一個人獨處,且會覺得自己活著是一種累贅,常常會思考活著的意義。

這些壓抑、低落的觀念導致小雯萌生了自殺的想法,開始在網上尋找各種自殺的方式,小雯最終選擇將門窗緊閉,想用燒紙產生有毒氣體來自殺,後因害怕自己的行為被母親發現而終止。

潘集陽接診小雯後,認為她存在“重性抑鬱障礙”。重性抑鬱障礙,也被稱為臨床抑鬱症、單相抑鬱,是一種精神疾病。

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治療呢?潘集陽表示,對於兒童重性抑鬱障礙通常採取藥物及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案,特別需要家庭的支持與配合。

潘集陽說,研究已經證明,抑鬱症患者存在著大腦結構性改變,發病時間越長、發作次數越多,對大腦的損害越明顯,兒童一旦確診,一定要儘早就醫,足療程治療,不輕易停藥減藥。

有家長擔心,吃藥治療抑鬱症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影響,潘集陽表示,從目前的追蹤來看,服藥並沒有明顯影響青少年的發育。

案例2:9歲“熊孩子”容易走神且根本靜不下來

9歲男孩小顏(化名)是家長和老師眼裡的“熊孩子”。3年前,他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在吃飯和上課、做作業時經常發呆或者不自覺去做其他事情。

孩子平時靜不下來,總愛騷擾別人做事,脾氣也不好,玩遊戲時不遵守遊戲規則,和同齡孩子相處存在問題,爭吵是家常便飯。

潘集陽說,孩子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就診過程中,孩子走神以及“坐立不安”的表現證實了他的診斷。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症,是最常見的兒童時期神經和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動、衝動等行為為主要特徵。

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ADHD在學齡兒童中總患病率為3%-10%,男孩患病率可能是女孩的3-4倍。

這種疾病如何診斷呢?潘集陽介紹,在臨床上,通常要對孩子的行為、智力和其他認知能力、家庭功能和父母的養育方式、神經心理以及孩子的父母進行相關的測驗來判斷孩子是否患有ADHD。

他建議,在ADHD的治療上,最好根據患者及其家庭的特點制定綜合性干預方案。藥物治療能夠短期緩解部分症狀,對於疾病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則更多地依靠非藥物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