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村民耗時4年純手工打造「吃廢料吐寶貝」神器 獲四項國家專利

自籌200多萬,造出垃圾處理“大煙囪”

寧鄉村民楊國強耗時4年純手工打造“吃廢料吐寶貝”神器,獲四項國家專利

宁乡村民耗时4年纯手工打造“吃废料吐宝贝”神器 获四项国家专利
宁乡村民耗时4年纯手工打造“吃废料吐宝贝”神器 获四项国家专利

一根大煙囪,吞垃圾進去,經過“消化處理”,吐出原油、肥料等“寶貝”……寧鄉市夏鐸鋪鎮六渡庵村村民楊國強耗時4年,純手工“研造”了這樣一套垃圾處理設備。 “不說城市,現在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都是問題,我希望能改變這樣的現狀。”楊國強坦言,這是自己多年來的心願,目前正在慢慢實現。

自制“大煙囪”

專門處理生活垃圾

青翠的桂花林中,一根圓形的“大煙囪”豎立在地上,上端有入口,下端有出口,旁邊還有幾根綠色的小圓柱狀儀器。“這不是煙囪,其實是一個塔,我叫它為垃圾處理器。”楊國強介紹,自己研發的這個機器和平時的垃圾處理不一樣,相當於人體的消化系統。

它如何“消化”垃圾?楊國強介紹,整個處理器包括密封發酵系統、垃圾初選系統、氣體處理系統、垃圾分類系統、產品包裝系統。每天從各地運來的生活垃圾,送入初選系統,經處理後再送入密封發酵系統發酵,進行脫水乾固。發酵時的氣體送入氣體處理系統,作為沼氣等再生能源。幹固的垃圾經過分解,再進行分類並還原,由產品包裝系統包裝出廠。

“例如分離出來的玻璃、石頭等可以打碎做建築原料,比較輕便的灰可以做肥料。”楊國強表示,這個處理器的垃圾處理方法和裝置,比傳統的“填埋”和“焚燒”要環保,很多東西可以變廢為寶。

耗資200多萬

獲四項國家專利

這個垃圾處理器並不是楊國強的“空想”。

楊國強稱,2015年自己開始實施,先是經過構思、設計與驗證,研發出“一種垃圾處理裝置”,並獲得了國家新型專利證書。到2017年,他這個處理器已經獲得了四項國家專利證書。

“聽著挺複雜的,但這些都是我自己買材料做的。”楊國強表示,自己有機械加工的機器,根據設計的圖紙,買來鐵片、鋼管等材料,然後請幾個幫手,耗費了200多萬元,純手工“研發”了這座幾十米高的垃圾處理器。

記者看到,垃圾經過這個機器發酵等處理,分離出了鐵片、玻璃等物品。

草根“發明家”愛搗鼓

希望做點有益的事

“我就是愛搗鼓,13歲就自己學會了做木匠。”楊國強告訴記者,成年後,他借了5000塊錢研發藕煤機,之後“出品”的機器賣到了桂林等省外城市。之後,他又研發煤火爐子、收割機、淤泥清理機,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草根“發明家”。一些企業需要“定製”零件等,都會來找楊國強做,質量放得心。

2004年起,楊國強發現農村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塑料製品等垃圾到處氾濫,這讓他非常痛心焦急。“從那時候起,我就琢磨搞一個垃圾處理的裝置,改善環境。”一直想做點有益的事情,經過10多年的琢磨搗鼓,才有了今天這個“大煙囪”。

“變賣了一些家產投入,但現在仍負債一百多萬,我會繼續努力。”目前,楊國強的垃圾處理器還在進一步研發中,最後的包裝系統仍待完善。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