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王羲之父子的書法精神 書法行家王堅的筆墨含有君子遺風

追隨王羲之父子的書法精神 書法行家王堅的筆墨含有君子遺風

王堅先生書法作品

認識王堅有好多年了。每年都有很多次機會見面,並且還是家庭聚會,每次相聚都因為王堅的幽默而覺得愉快非常,並覺得時間並不經用。或許是為照顧朋友和家人談話口味的原因吧。我和王堅竟然從沒聊起過書法與藝術。

有一次在朋友處喝茶偶然見到王堅寫得一個條幅,是用仿古宣寫的,此時方知王健走的是貼近傳統文脈的書法路子,追隨王羲之父子的書法精神,字寫的書卷氣很足。但那次看到王堅的作品,只給我留下個出手不俗的印象。

追隨王羲之父子的書法精神 書法行家王堅的筆墨含有君子遺風

王堅先生書法作品

真正認識王堅的書法面貌,是在 2017年12月在紅木城舉辦的書法展上。那天,我帶夫人前來,本來是懷著為朋友書展捧場的心態而來。可是,當我例行完與同行朋友們禮貌的寒暄後,一個人單獨靜對王堅的書法作品時,我真的是被眼前的作品震了一下,誠實地講我沒料到多年的朋友能有如此的書法水平。

撇開他勁力灑脫的蠅頭小楷和富有金石味的魏碑展品不談,單說他的六尺行楷,中正且性情十足、通篇章法鬆緊有度、氣脈貫通;視覺上極有張力但又古意濃郁。從局部看,字的用筆節奏分明,攢促之筆、法度嚴謹,放縱之筆、鬆動有力。明朝書法大家董其昌論書法時曾這樣說:“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張木強之謂,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行書得之。須悟後,始肯餘言也。”體悟董其昌先生所言書法之理雖不十分困難,但是作為書法家,行筆能達到王堅書法的這種火候與境界,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追隨王羲之父子的書法精神 書法行家王堅的筆墨含有君子遺風

王堅先生書法作品

在我感嘆於王堅書品暗合道妙之時,一位市書法界的前輩走向前來,這是我素來敬重的書法界前輩,老先生一生致力於書法實踐,孜然一身與書為伴,書法的修養與眼界非常人可及。為了印證我的感覺準確與否,我欠身向前請教老先生對王堅書法的看法。先生很坦率的說:“我雖不認識王堅,但從他的書法氣質上看得出,他是從《聖教序》走出來。我覺得領悟過二王書法的人就是不一樣,他的字寫得好!你看他的這些筆畫雖然有勁但又很含蓄鬆快,能出這樣的創作不容易!”聽了老先生的話,我心中慰然,一來是因為自己對王堅書法品格的判斷感到欣慰;二來感懷於好友有如此技藝卻不事張揚,雖不為人知卻不慍,當今時代,竟有如此暗合君子遺風之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