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如何才能進入長期牛市?

A股今年二月份開始進入熊市行情,而炒股最怕的就是熊市了,所以現在大家除了硬著頭皮找賺錢機會外,還在期待著牛市的來臨,於是有些股民問,A股股票怎樣才會進入到長期的牛市中,這裡看看相關的分析吧。

中國經濟的內在矛盾正處於爆發期,這些矛盾的累積和顯現使得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政府一直在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但卻忽視了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宏觀政策:積極的股市政策。如果說,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可以鬆緊搭配,那麼股市政策必須永遠積極。股票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最主要場所,是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和提高國民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最基本動力。沒有積極的股市政策,經濟就只能是傳統市場經濟而不是現代市場經濟,資金流動的主渠道和資源配置的主機制就仍然是銀行而不是股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就會不同程度地失效和失靈,社會經濟也會因此而失去本應具有的活力和潛力。


A股如何才能進入長期牛市?


積極的股市政策既不是人造牛市的政策,也不是IPO瘋狂大躍進的政策。積極股市政策的核心與取向,是按照股票市場與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著力於股市的制度建設,從根本上理順股市的內外關係,為股市的有序運行排毒養顏,為投資者創造一個健康而又透明的生態環境。

從當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的現狀來看,只要在三個方面同時發力,股市就可以由熊轉牛,進入一個漫長的向上爬坡期。

1、從IPO股票入手,對大小非減持進行全面規範。凡是在最近三年有過股權變動的,公司一律不得上市,以堵住馮小樹、向松祚們利用內幕信息突擊入股這個巨大的制度漏洞,改變一級市場成為尋租場的這種極不正常狀態,恢復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大小非減持必須與上市公司主業的業績掛鉤:公司上市後連續三年主業增長10%以上並有現金分紅的,小非可以減持;公司上市後連續五年主業增長10%以上並有現金分紅的,大非可以減持,每年減持的數量不得超過其持股量的10%;上市後就業績變臉的,大小非一律不得減持,只有當業績達標後才能減持。唯有如此,上市公司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而不是減持套現上,大小非才能與上市公司共存亡。

2、全力推進股市的基本制度建設。當務之急是建立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財務造假的懲戒制度和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制度。退市制度不能單兵推進,必須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息息相關的集體訴訟制度、損害賠償制度和舉證倒置制度配套進行。沒有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制度,退市懲罰的就不是上市公司和大小非,而是千千萬萬的二級市場投資者特別是處於信息完全不對稱地位的中小投資者。造假上市或上市後財務造假的,一律退市處理,大小非減持套現的資金要全部追回,同時按照《刑法》的規定,處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和罰款要全部賠償給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主要責任人判處五至十年徒刑,罰他個傾家蕩產並把牢底坐穿。在嚴刑竣法面前,公司上市都會三思而行,以形成大部分公司不想上、不敢上、不能上的內在機制。在這些基本制度建立起來後,取消公司上市的審批制度,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以通過股市這個現代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最主要場所,充分釋放整個經濟的內在活力與強大動力。

3、立即叫停近乎瘋狂的IPO大躍進。必須看到,既有的股票發行與上市制度已經千瘡百孔,一級市場更是黑幕重重。在這樣的制度環境和尋租環境下,IPO數量越多,對市場機制的扭曲和對投資者權益的損害就更嚴重。一個基本制度健全的股票市場比一百萬億的融資更重要也更有益,監管機構亟需做的,不是沒完沒了的IPO,而是儘快組織力量,對現有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一次全面和系統的審查和梳理,以儘可能淨化股市運行的基本環境,還市場一方淨土,給股民一片藍天。

中國股市建立以來的27年,正是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時期。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股市像中國股市這樣,在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牛短熊長,投資者不能通過股市分享國家的改革與發展成果。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股市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地位,積極的股市政策一直也沒有進入決策者的視野;二是股市一直由外行管理,IPO幾乎成了監管機構的主導機制和價值取向;三是股市的基本制度建設一直被擱置一旁,市場沒有最基本的制度約束,投資者失去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亂象叢生的中國股市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已經極不匹配,股市已經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危險境況!決策者必須痛下決心,對股市進行刮骨療毒的重大制度改造,以儘快矯正股市的制度缺陷和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