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掌門人隋小波:5年前,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回家當農民

農業掌門人隋小波:5年前,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回家當農民

在我心裡,真正的力量可以概括為【有選擇】這三個字。所有的境遇都是我選擇的,我會為此負責。隋小波就是這樣一類人,不管選擇做白領還是做農民,他認為這都是他的選擇,他可以做出選擇,但他只要一種結果——一定要做好。

五年前,他還是青島一家出口貿易公司的總監,操著熟練的英語和外國客戶聊業務,年薪幾十萬,白白胖胖。現在,他剛剛從地裡出來,衣服也沒來得及換,鞋上還沾著一些泥點子,皮膚黝黑,看起來跟普通的農民沒什麼不同。

這五年,隋小波給自己重刷了系統。

聊起天來,他顯然更懂網絡推廣,對SEO和SEM比一般人都要精通。

農業掌門人隋小波:5年前,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回家當農民

五年前的白領

五年前的他可能從來不會想到有一天他會回去做農民,但是,冥冥之中一切又是既定好的安排。那一年元宵節,他剛剛從家裡 返回公司就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電話裡說爺爺快不行了,他趕緊坐打車坐高鐵回家,希望能見上爺爺最後一面,可是緊趕慢趕,爺爺還是沒能等到他就撒手人寰。處理好爺爺的後事就急忙返回公司。到了公司後,悲傷才一寸寸的慢慢襲來,爺爺是他最親的人,他非常自責沒有看著爺爺離開這個世界。這時候,他重新開始考慮爸爸讓他回家接手自己家農場的事。

當然,前提是對於經營農場他那時候已經有了一點點自己的想法。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在網上幫父親賣掉了自己家好幾百箱的農產品,但是讓他遺憾的是,客戶反饋回來的意見讓他有點內疚和不安,客戶講收到的農產品口感並不是很好。所以,隋小波想,他要做的話不僅是用互聯網思維賣農產品,同樣重要的是,他要突破技術壁壘,讓他種出來的東西好吃又安全。

不久,他就辭職了,辭掉了幹了好幾年的外企總監。

農業掌門人隋小波:5年前,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回家當農民

37度的大棚裡,他一待就是三年

回到家後,他開始像所有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全天都待在37度的大棚裡。

“幹什麼就得像什麼”隋小波說。

他跟我們分享他的“學農之路”:“剛開始每次路過大棚時,我就能感受到滾滾熱浪襲來,就像平時路過空調外機一樣。進入大棚後,汗腺就跟被突然激發了一樣,格外活躍,汗水如開了閘似的不斷地從毛孔裡往外冒。熱,其實還不是最難熬的,大棚裡,除了熱還很悶,有點讓人透不過氣來。別說是幹活,就是往裡站上一會都有點受不了。“一年下來,170斤的隋小波就瘦到了130多斤。這種意外收穫還是讓隋小波很是欣喜的。

放棄大城市的優厚待遇,放棄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穿梭在各個大棚裡,一干就是三年。這三年時間也讓他從一個農業技術小白迅速成長為一位資深“農技師”。在地裡學是一回事,他說,他經常出去跟他們寒亭的“資深大咖”學,比如向李志軍等人學習,去找他們聊天就是一種方式。這三年,他就像海綿一樣努力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為自己的計劃做充足的準備。

目前,他成立了兩個合作社,他的發展邏輯是:“只有農戶賺到錢,我們才會好,所以跟地主網的合作目的就是給農戶找更多的出路,不管是知識培訓還是技術指導還是訂單農業等,我覺得都是很好的。”

他成立的新合作社將大力種植濰坊特產“綠風箏”這既是他這幾年投身農業培育的新品種,也是他開始發力互聯網營銷的開始。目前,他的“綠風箏”已經開始試營銷,客戶們紛紛反映真的很脆很甜。

我們問他,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你還會選擇辭掉青島的好工作投身到農業當中嗎?他哈哈笑著回答:“會的啊,這是我決定要乾的,我就會一直幹,堅持幹,我是那種選擇了就會堅持,並且堅持做好的人。”

他跟我們說,做農業有苦有累但也有甜。現在,農業已經不是以前的模式了,農業需要從源頭改變,這種改變從我們做起,我們相信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我們也發現一個現象,做農業的人幾乎都很樂觀,大概土地真的可以給人力量。

農業掌門人隋小波:5年前,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回家當農民

加入掌門人的原因很多,隋小波選擇成為農業“掌門人”的原因是,趁著農業政策的東風,借力地主網把自己的合作社做的更大更好,為農戶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

“掌門人”項目落地就是以地主網為主,攜手各地的優秀農業人讓更多的資源動起來;讓更多的渠道活起來;讓訂單找到產品;讓產品找到訂單;讓涉農群體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攜手解決涉農群體最關心的產銷問題。

隋小波現為農業掌門人,將在農產品流通、訂單農業、農村金融、農業設施、農業保險、品牌策劃、技術人才輸送、產品認證、農業項目諮詢等方面展開服務,涉農的小夥伴們趕快溝通交流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