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想認朱熹爲祖先擡高出身,卻因爲一件小事放棄了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開國皇帝或朝代樂衷於給自己找一些高貴的身世或攀上一些高貴的血統。

比如劉邦就傳說是劉母與蛟龍所生,就連匈奴和鮮卑等少數民族為了便於統治的考慮也會認漢族人為祖先。五胡亂華時的匈奴人自認為是劉邦的後代,原因是他們長時間與漢族和親,自己也算是劉邦的後裔,鮮卑人在壯大後也認為自己是黃帝的後裔。

朱元璋曾想認朱熹為祖先抬高出身,卻因為一件小事放棄了

(朱元璋)

朱元璋作為一個十分“草根”的開國皇帝,歷史上卻沒有關於其“血統高貴”的記載,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朱元璋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朱元璋出生時,正處在元末的黑暗時期,朱元璋的家庭階層非常低,不僅貧窮,還很低賤。當上皇帝后,朱元璋因為自己的身世,一般自稱“淮右布衣”、“江左布衣”。“布衣”是指平民百姓,而當時的朱元璋是實實在在的“賤民”、“乞丐”,似乎說“布衣”都是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也想和哪位聖人攀上一點關係。

朱元璋曾暗示過身邊的那些文臣儒士,看他們能不能幫自己想想辦法,讓自己和前朝的某位王侯將相或名士大儒攀上血緣關係。

朱元璋曾想認朱熹為祖先抬高出身,卻因為一件小事放棄了

(朱熹)

朱元璋提示他們,宋朝不是出過一個理學大師朱熹嗎?只要能和朱熹那樣的大人物攀上關係,自己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聖人之後。而聖人當皇帝,管臣民,就是很符合天道神意的事情了。

不過,後來朱元璋卻主動放棄了這一想法,是因為一件小事。

一次,朱元璋接見一位姓朱的本家,他是縣城的教諭,朱元璋問他是不是朱熹的後代。他的回答是,自己雖然很仰慕朱老夫子,但朱熹並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隨便認祖宗。

這件事對朱元璋的內心觸動很大,連一個小小的縣教諭都不肯亂認祖先,何況他這個一朝天子!從那以後,朱元璋就打消了之前的想法,坦誠自己就是一介布衣。

朱元璋曾想認朱熹為祖先抬高出身,卻因為一件小事放棄了

(朱元璋劇照)

後來朱元璋也明白了,只要自己對老百姓好,老百姓也是很認可他這位“草根皇帝”的。而他自己不靠祖宗不靠天,憑自己的能耐就能為子孫後代打下一片江山,也很有成就感。

朱元璋也堅信,只要自己成為一個聖明的皇帝,很多年以後,那些朱姓的後人,都會尋根溯源來爭著搶著認自己作為他們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