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蒲江:繪就以綠色生態環境爲基底的鄉村振興畫卷

2017年,蒲江縣兩河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500元,高於成都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8元。

筆者實地走訪兩河村發現,通過種植柑橘、獼猴桃等經濟作物,兩河村家庭年收入數十萬元的已不鮮見,超過百萬元的亦有之。將視線轉過來看向蒲江縣的明月村。2017年,明月村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全村僅文創旅遊收入這一塊就超過了8000萬元,作為官方“蓋章”的“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表現優異。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村的“身份”:它們都是曾經的貧困村。

蒲江縣,位於成都“西控”區域,擔負著成都綠色經濟、綠色空間的建設任務。“我們致力於讓蒲江的綠色發展成為‘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在前列、成為示範。”蒲江縣主要負責人表示。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如今的兩河村與明月村,一個作為傳統產業農業上的贏者,一個作為國內鄉村旅遊轉型適應消費升級的典型代表,正展現著蒲江縣推動鄉村振興、以綠水青山為當地農民打造出“金山銀山”的切實成果。 在蒲江,一幅以綠色生態環境為基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貧困村逆襲為全國知名“文創村落” 優質生態本底孕育出鄉村發展新模式

蒲江縣的鄉村振興之路,應當也必須從它的生態本底說起。“蒲江長久以來都十分注重生態。”蒲江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蒲江境內,空氣質量優於國家Ⅱ級標準,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森林覆蓋率53.6%,並於2017年9月獲評全國首批、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優質的生態環境,甚至讓蒲江縣孕育出了一個省內乃至國內都少見的“文創村落”——明月村。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吳畏/攝

明月村,是蒲江縣最為偏遠的山村之一,也是曾經的成都市級貧困村。在近年來公眾越來越重視環境質量的背景下,明月村坐擁的八千畝雷竹竹海、兩千畝茶園以及無邊的松林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優質的生態環境與村裡那口“活著的邛窯”明月窯一起,吸引了眾多文創項目落戶。在此過程中,明月村逐漸確立起“文創立村”的新村發展策略,大力營造獨特的“生態環境+文化創意氣息”氛圍,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發展,如今已成為國內知名且少見的“文創村落”。以文化創意產業主導鄉村旅遊業態、對接新型消費,明月村的遊客數量呈幾何式增長,老百姓增收致富顯著,由此,曾經的貧困村完成了一場“超級逆襲”。

“目前,蒲江縣正在以明月村為核心,輻射周邊區域打造‘大明月村’,以惠及更多周邊村民。”蒲江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看明月村,其當之無愧是蒲江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做的成功探索。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一方面,蒲江在小範圍內大膽嘗試、創新探索,形成成功經驗,例如明月村。另一方面,對於縣內農村的絕大多數,蒲江堅定地走一條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支柱,帶領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該相關負責人介紹。

做強現代農業 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在蒲江,良好的生態環境讓發展現代農業具有‘天時地利’,而蒲江老百姓將農業當成事業來做的勁頭,又充滿了‘人和’的因素。多年以來,蒲江依託‘天時地利人和’的天然優勢基礎,堅持做大做強現代農業,推進鄉村振興。”蒲江縣農林局局長周燕武說,兩河村就是其中代表。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結合區域土壤微酸、溫差小、溼度適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及農業歷史傳統,蒲江縣著力優選品種、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了獼猴桃、茶葉、柑橘三大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優質獼猴桃10萬畝、茶葉10萬畝和柑橘25萬畝,並著力建設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綠色有機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園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它是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中唯一一個主打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的產業園,也是成都唯一一個進入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還是蒲江率先探索農業產業園區化的承載體。”蒲江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儘管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還在創建過程中,這個產業園早已彰顯出在鄉村產業振興上的強大帶動力。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316.28平方公里,佔蒲江全縣幅員面積的54%,園區主導產業為獼猴桃、柑橘。其產出的獼猴桃品質可媲美新西蘭黃肉獼猴桃,產出的晚熟柑橘因其“外觀醜陋、果香濃郁、脆嫩多汁、酸甜爽口、甘美如醴”,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蒲江醜柑”,“蒲江醜柑”先後被評為“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十大最具魅力農產品”和“最受消費者歡迎十大優質農產品”。

通過不懈努力,蒲江縣的現代農業發展不斷獲取新成績:先後榮獲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等稱號,並於2017年9月獲評全國首批、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017年,蒲江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省高收入組第九位。

新時期新思考新路徑 構建產業生態圈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蒲江的現代農業也一同進入新時期,如何讓現代農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蒲江也做了更多深入的思考。”蒲江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目前,蒲江縣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徑已經明確:構建“三大體系”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三大動能”聚集核心競爭力,著力構建“主導產業鮮明、產業關聯緊密、要素保障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圈。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構建“三大體系”,即:以綠色有機為導向,構建綠色生產體系;以農商文旅為重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品牌為引領,構建農業經營體系。

為了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蒲江縣著力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共贏問題,編制了相關的農業有機發展規劃,大面積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整縣推進耕地保護與土壤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土壤改良69萬畝次,被環保部列為第一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範縣試點,成功培育“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蒲江雀舌”三大地理標誌產品,培育發展本土電商企業50餘家、電商主體3400餘家,2017年電商銷售額達8.5億元,獲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乡村振兴」蒲江:绘就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的乡村振兴画卷

培育“三大動能”,即以校地合作為支撐,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以資源聚集為關鍵,構建產業服務體系;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構建農業對外開放體系。 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動力,蒲江縣不斷深化同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四川農大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建設三大產業工程技術中心。圍繞產業強鏈補鏈,蒲江縣大力構建集智能分選、冷鏈物流、包裝配送、外貿出口於一體的產業化企業集群,目前,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11 家,建成8.5萬噸氣調保鮮庫和35條智能分選線,水果商品化處理率達80%以上,蒲江縣獲評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

“蒲江的現代農業還將擴大對外開放,鏈接全球、做強出口,開闢更廣闊的新市場。”周燕武介紹,目前,蒲江農民在重慶、眉山、雅安等地承包土地達10萬畝,全縣建成出口備案基地12個,蒲江優質農產品遠銷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區,“2017年農產品出口額達2.6億元,獲評全省首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 “蒲江將把‘西控’區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凝心聚力將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轉化為生動現實。到2020年,建成全國鄉村振興典範、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標杆。”蒲江縣主要負責人堅定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