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之三——西江月·井冈山(持续更新中,请加关注)

毛泽东诗词鉴赏之三——西江月·井冈山(持续更新中,请加关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诗词鉴赏之三——西江月·井冈山(持续更新中,请加关注)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湖南省边境,跨宁冈、永新、遂川(以上属江西)、酃(属湖南)四县。属罗霄山脉万洋山北段。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势雄伟险峻,中多盆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到此,创建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同志带着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军队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来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队伍会师,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根据党中央指示,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2月至11朋,井冈山军民先后粉碎了江西国民党的三次"进剿"和湖南、江西国民党军的再次"会剿",根据地在全盛时期共拥有宁冈、永新、莲花(属江西)三县的全部和吉安、安福(均属江西)、遂川、酃(líng)等四县的部分地区,方圆275公里。12月,彭德怀等同志率红军第五军主力到来。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红五军与第三次前来"会剿"的湘、赣敌军浴血奋战,井冈山失而复得。1930年2月,由于当时的党中央特派员和湘赣边界特委负责人执行"左"倾政策,错杀了绿林出身的红军指挥员袁文才、王佐,导致其旧部叛变,井冈山遂沦为白区。井冈山根据地虽然只存在了两年零几个月,但毛泽东同志所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井冈山道路,却引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此词讴歌的是井冈山第二次反"会剿"战斗中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各一部乘毛泽东同志及红四军主力尚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向井冈山进犯。我红军守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抵抗终将来犯之敌击退。9月毛泽东同志率红军大队回到井冈山,旋作此词,以此纪其捷。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赏析】

在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中,以山为题的不下四、五首,直接写山的则更多了。然而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绝不雷同。即如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却不循惯例去对山作细节描写,甚至无一笔涉及山水、木石等具体形态,而是用远镜头摄取大场面,渴笔飞白,大挥大斥而又准确生动地传达出南山的总体形象——超迈凌云的声势,不可撼动的威严。是军威如山?抑山壮军威?两者已浑然一体难以区分了。古人所谓"体物得神"、"意在笔先"也许就是指这样的境界吧?

全词自上而下的艺术视角和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的革命激情二者交织而成一种艺术张力,既造成对读者视觉感官的冲击 ,同时也深深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先说前者。首二句诗人即置高山之顶,而取俯视群小的艺术视角,颇具先声夺人之效。次经"敌军围困万千重"等四句,总揽敌我双方对峙的情势,使这五艺术视角得到进一步强化。气魄之大,读之令人动容。从内容上看,四句中"我自岿然不动"六字,为全词意脉,灵魂之所在。上片前数句为它作铺垫,下片也因了它成果铺排开去,顺理成章地再突出"岿然不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军民有备无患和众志成城。而末尾"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二句,更平添一种既"俯"且"远"的视觉效果。至此诗人而兼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襟和恢宏气度,化为一股巨大的视觉冲力,读之令人的灵腑朗然之感。

再说后者。沿情绪递进这线索,诗人自下而上另辟一径。上、下片各为一阶,每片内部亦自成递进之势。上片由前二句营造气氛推进至"岿然不动"句止。人情感逻辑上看,这是一波涌起之后的必要间歇,宛如书法中的顿笔、音乐中休止、登山时的驻足。从词法结构上看,上片尾句,承前,即为"蓄势";启后,则为再凌绝峰作"接引"。下片二句承前平推再蓄势,至"宵遁"句凌空一跃,振起全篇。从情感逻辑上看,下片二起句是一种情绪的堵塞效应,使感情的闸门陡然增高,从而增强后句的情感冲击力。从诗词作法上看,这二句往往左右掣肘,颇难下笔。古人名作常于此转接之处见功力。例如辛弃疾《丑奴儿》上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起,下片则以"而今识尽愁滋味"起,构成自我纵向对比;而吕本中《采桑子》上下片起句分别为"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形成他我横向对比,令后人击节赞赏不已。而此处,诗人则弃"工巧"一路,专以厚势取胜。"早已"句隐涵照应上片,"更加"句壮其声势,最后贯注千钧之力于末尾"宵遁"两句,恰与"敌军围困万千重"形成鲜明对照。胜利的喜悦寓于对敌军的轻松调侃之中,高亢的激情源自革命必胜的信念,从而构成了全词令人荡气回肠的主旋律。

陈毅同志说:"此词表现出我军以少胜众不可震撼的英雄气概······读此词令人增长志气,可视敌军如土芥"。"长志气"者得之于情绪的推进,而敌"如土芥"者,得之于居高临下的艺术视角,二者熔于一炉,正是此词成功之处。

(王恺)

毛泽东诗词鉴赏之三——西江月·井冈山(持续更新中,请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