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總則】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面積1931平方公里,人口72萬,位居河南洛陽、焦作及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

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隋開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設濟源縣,屬懷州。1988年撤縣建市,原屬新鄉地區,後劃歸焦作市管轄,1997年升為省直管市,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箇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升格為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相當於副地級),同年被列為河南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之一。濟源經濟發展迅猛,現擁有濟源鋼鐵,豫光金鉛等三家上市公司。濟源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業生產體系。手工藝品天壇硯為我國4大名硯之一。土特產有黃花菜、冬凌茶等。2017年,濟源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地理位置】濟源市地處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與山西省毗鄰,屬暖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豐富,非常有利於發展工農業生產。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歷史前言】上古時濟源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遷都原,即今濟源市區西北部火車站一帶。

商代濟源一帶有向國、召國。

西周、東周時期,濟源一帶有原、樊、向、蘇、單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濟源一帶先屬鄭國,後屬晉國,再後屬韓、魏。

秦代(前221-前206) 濟源境內設軹縣。一說屬三川郡,一說屬河內郡。

漢代(前206-220) 濟源境內設軹縣、波縣(今裴城一帶)、沁水縣(今王寨一帶) 。三國時代(220-280)濟源境內設有軹縣、沁水縣,屬魏國河內郡。

西晉(281-316)時濟源境內有軹、沁水二縣,屬河內郡。東晉(317-420)時期,濟源屬前秦。北魏後分為東魏和西魏。濟源東部屬東魏,境內有軹、沁水二縣。西部屬西魏,境內設有邵郡。轄萇平縣。北周(558-580)和北齊(551-577)時期,沁水縣併入軹縣,改萇平縣為王屋縣。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屬懷州,大業三年屬河內郡。從此有了濟源縣。

唐代: 濟源一帶政區變化較大,屢建屢廢。唐末,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其中濟源屬孟州,王屋、河清屬河南府。

北宋時期,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屬孟州。金時期,濟源屬金國(1115-1235),設濟源、王屋二縣。屬孟州。

元代,王屋縣併入濟源縣,屬懷慶路孟州。

明清時期濟源縣屬懷慶府。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1913年屬豫北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32年屬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區。1942年7月,豫北道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戰勝利後,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1949年8月屬平原省新鄉地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入河南省。

1970年,屬河南省新鄉地區。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縣級) 、濟源縣。

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

2005年升格為省轄市(按正地級市所有行政管理機構配置)。

2007年,經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銷思禮鄉、下冶鄉、王屋鄉、亞橋鄉,分別設立思禮鎮、下冶鎮、王屋鎮和玉泉街道,同時將雙橋街道更名為沁園街道。調整後,全市轄5個街道、11個鎮:沁園街道、濟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壇街道、玉泉街道、克井鎮、五龍口鎮、軹城鎮、承留鎮、邵原鎮、坡頭鎮、梨林鎮、大峪鎮、思禮鎮、王屋鎮、下冶鎮。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人口】2016年全市年末總人口70.31萬人,常住人口73.3萬人,出生率14.1‰,死亡率6.55‰,自然增長率為7.55‰。城鎮化率達到59.6%。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交通】鐵路:焦枝鐵路橫貫南北,電氣化複線已建成營運,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與焦枝鐵路接軌,使濟源成為南北、東西兩大鐵路幹線的“丁”字通道。

公路:207 國道北抵山西晉城,南接鄭洛高速公路及 310 國道。新濟公路東起新鄉連結 107 國道,西達山西垣曲。濟源高速公路完成與省會鄭州,洛陽,焦作,新鄉,晉城,運城等周邊地市聯通,濟洛高速公路、濟焦高速公路、晉濟高速公路、濟邵高速公路全面貫通,實現鎮鎮通高速,向北可到北京,二連浩特,南可至廣州港澳,東達連雲港西至新疆。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旅遊文化】濟源曾為夏朝之都城,春秋戰國時期為軹邑,為韓都,自隋朝設縣,距今已有1396年的歷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文物遺存、遺蹟25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濟瀆廟、奉仙觀、大明寺、延慶寺舍利塔、陽臺宮、軹國故城)、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處(廟街遺址、關帝廟、慄樹溝遺址、沁河古棧道、五龍口水利設施、迎恩宮、盤谷寺、靜林寺、二仙廟、清虛宮、沁園遺址、南姚湯帝廟和關帝廟),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93處。在所有的文物遺存中,古代木結構建築所佔比例較大,共計約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築190餘座600餘間,並且許多單體建築無論是從規模、價值或結構來說,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濟瀆廟的寢宮(宋開寶年間)、清源洞府門(明)、奉仙觀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間)、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間)、陽臺宮的大羅三境殿(明)、玉皇閣(清)等。因此,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讚譽濟源為“中原地區古代建築的系列博物館”。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豫西北門戶,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