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泸州(下)——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十一

诸葛亮在泸州(下)——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十一


四、孔明印

诸葛亮在泸州(下)——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十一

诸葛亮在泸州(下)——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十一

在泸州市的西南部(泸州市有两个叫水中坝的地方,一个是江阳区华阳乡水中坝,江阳区(原属于合江县)弥陀镇水中坝,笔者个人认为该故事应该是的弥陀镇的水中坝,欢迎有考证癖的来指正),有一个风景迷人的河心小岛,叫水中坝,坝呈园形,据当地人讲,它是孔明的帅印变的,再大的洪水也淹不着它。

原来孔明从泸州渡江南进后,不久就平定了南方的广大地区。他不但极力安抚少数民族,还给少数民族派去了大量能工巧匠,帮助他们治理家园。

可是,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对孔明还是不相信,大军刚走,就组织判乱。孔明深知,要治理好南方,必须使他们明白我们不是为了控制他们,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才行。因而在第二次平南后,他除了应允少数民族首领的要求,留下了一些懂技术的人帮助他们搞生产外,其余人员,就全部随军一齐撤走了。为了表示他不再起兵重返的决心,起程那天,他当着少数民族首领们的面,把带兵帅印丢到了河里。这时,那些受少数人蛊惑的人才明白,孔明是真心帮助他们的。于是便一起跪下,表示永远和蜀汉和好,此后南方便平定了,而那颗象征和平团结的帅印,却在不久以后,变成了一座绿草如茵的小岛。就是今天的水中坝

五、孔明碾(笔者没有找到这个古迹具体地方,又看到又知道的泸州朋友告知感谢)

离长江不远的纳溪区合面乡有一砣大石头,很象碾子,据说这便是孔明碾制火药时用的碾子。

古时候,合面一带运输很困难。为了保证平南战争的胜利,孔明就地取材,在南方新建了很多兵器厂,专门制造兵器。由于兵器充足,平南进展很快,不久南方便平定了。

孔明深知民族团结之重要,为了向少数民族表示自己希望和平的决心,在军队即将撤走时,便当着少数民族的面,把所有的军器设施都毁了。当只剩下山顶上那个用来碾火药的大石碾时,执行官问怎么办?孔明说: “把它掀下山去吧!”众人一声吼,石碾便滚下山去,停在一个石滩上不动了。

至今,这神奇的大石头还一一动不动地钉在那里,人称孔明碾”。

六、诸葛亮铜鼓

诸葛亮在泸州(下)——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十一

万历元年,四川叙州土司都掌蛮叛乱,刘显率官军十四万讨之。“克寨六十余,俘斩四千六百名,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土司泣曰:“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颠,群蛮毕集,今已矣。”锅状如鼎,大可函牛,刻画有文彩。相传诸葛亮以鼓镇蛮。鼓失,则蛮运终矣。——摘自《明史刘显传》

清,薛福成 《振百工说》:“ 诸葛亮在伊尹伯仲之间,所制有木牛流马,有诸葛灯,有诸葛铜鼓,无不精巧绝伦。”亦省称“诸葛鼓”。清,赵翼 《关索插枪岩歌》“荒村处处瘗铜鼓”自注:“蛮村多铜鼓,皆云诸葛鼓也。”以上是关于诸葛鼓的记述。

那么我们泸州市原来文馆所里保存了几只样式十分别致的古代铜鼓,传说,是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留在泸州的,难怪以前忠山上还有诸葛亮武候祠的遗址呢。可惜现在忠山公园没有把武侯祠恢复,我觉得这算是我们比较失策的地方。希望以后有识之士可以吧。不能只是成都有啊,这些历史古迹真的不该遗失了。

好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据传,当年诸葛亮统兵十万进入了川滇黔崇山峻岭的不毛之地后,却寸步难行了。为什么呢?因这儿山高、谷深、路险,给大军前进带来了重重障碍,军队进入此地一日难行三里半路程。真是“隔山能说话,相见要三天”。加上道路不熟,又是大队人马作战,所以开路的大将魏延连连叫苦,(突然想到李白的蜀道难,那时候的泸州是怎么原始哦。还好现在建设的不错,得感谢历代泸州人民得辛勤付出。)

这个魏延就一日三次飞报丞相,以求进军上策。诸葛亮也为此事忧虑,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一会儿赵云又来报,连日又遭到各寨首领的袭击,军队伤亡很大。诸葛亮更加闷闷不乐。

几经运筹,诸葛亮决定出兵,先除掉路途中南蛮各寨,清除阻拦之敌。

一日,诸葛亮升帐调兵,攻打南寨。哪知,军队离寨门还有三里路时,寨中就传出一阵闷锣声,锣声传出十里外。一时间,东寨、西寨、北寨的人一齐来了,一下子就聚集了上千人马。各寨首领带领军队前来助战,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迎战诸葛亮。诸葛亮见势不妙,只好退兵。

第二次又去攻打东寨,也和前次一样,汉军刚到寨门三里外时,又是一阵闷锣声,一会儿南寨、西寨和附近十几个大小寨子的人又都来了,拿上弓箭、刀枪、藤牌在寨子前组成了几道防线。那呐喊声谅天动地,寨中锣声也还在不停地响,四面八方的寨子中的人还在涌向东寨。诸葛亮在山间看得一清二楚,顿时心中十分纳闷。暗想,好厉害的锣声,一下子就召集了千军万马。南疆人,智才也!看来,我诸葛孔明要征服南疆,也非易事!

为了弄清这些山寨调兵情况,诸葛亮又决定派兵攻打西寨。这一次依然如此。却在退兵路上抓住两个去西寨助战的兄弟俩,一问才知道,那寨中锣叫铜锣,有大大小小儿十种,每个寨子中由首领掌管一一面大的作为调兵遗将的号令,小的每家每户都有,是用来山寨人逢年过节,打歌跳月时用的打击乐器。是南王孟获制发的。诸葛亮一听不由暗自敬佩孟获治国有方。

听完这一席话,便从军中找来几个模样象山寨人的军士乔装打扮,按他的计谋乘夜悄悄地潜入了一座小寨子。 特额时站上心来,净即收兵阳务。几天以后,那几个军扛着一面大铜锣回来了,诸葛亮大喜,重尝了几个军士,诸葛亮仔细打量这个奇怪得铜器,圆不不过两尺,中心有一个太阳五、六寸高,正面上铸有许多花纹,那是什么铜锣,而是一只的铜鼓,从此南疆民族得铜锣在诸葛亮军中就统称铜鼓了,

诸葛亮有了丁铜鼓之后,犹如获得征服南疆的法宝一样。便召来赵云,魏延军中议事,说三日内定收服东西南北数寨。赵云不知丞相有何妙计,便问道:“丞相,终日为这南蛮铜鼓入神,莫非三日之内,以这铜鼓为号?”诸葛亮见自己心中之计正和赵云不谋而合,暗自叫好。连夜调兵布阵,要攻占各寨,以振军威。

三日后,诸葛亮派一支精锐部队,乘大雾弥漫之时,一下子攻占了防备力量薄弱的小寨子,然后将军队撤出,一面命前次偷铜鼓军士依然扮成山寨人样留在寨中把铜鼓敲响,一面,又叫军队在远处呐喊。果然,铜鼓声一响,东南西北各寨的首领都率领人马赶来了,全都进入了诸葛亮的包围圈中。顿时,四面山头上旌旗飘扬,喊杀声惊天动地,诸葛孔明手拿鹅毛扇,站立山头,指挥军队从各路杀来。各寨头领这才大吃一惊,知道中了诸葛亮的计了。此时,各寨退兵已来不及了,只好投降。命令军士将大小铜鼓一并收缴,发给军中使用,规定大队发十个只,小队发五只,作为南征得联络信号,后来,军士又拿来当饭锅用,哪知道诸葛亮军队整天行军,打仗,有许多铜鼓因军土背不动,就丢失在南方各地。

泸州文管所珍藏的这几只铜鼓,也许就是那时诸葛亮的将士们丢失的吧。图片是百子图广场复制版得铜鼓模样,有兴趣得朋友可以区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