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报道:一位肺癌病人在春雨国际的视频问诊路

“做手术之前,我就决定手术后一定要找国外医生会诊,不管是出国还是通过网络。”马强(化名)的妻子2017年9月被检查出肺癌,在手术前,他就已经为妻子联系好了可以做远程会诊的跨境医疗服务平台。

技术日趋成熟,为国内“不差钱”的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支付了会诊费用后,马强的妻子在春雨国际的帮助下完成了美国麻省总医院医生的网络会诊,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

第一财经报道:一位肺癌病人在春雨国际的视频问诊路

20分钟视频问诊解决所有疑惑

马强是一位设计师。2017年9月,47岁的妻子被诊断为肺癌早期,自此,他几乎把网上所有的相关资料都看了个遍,从一开始,他就在考虑要不要带妻子去国外做手术。

费用对他来讲不是太大问题。据他了解,出国手术、治疗和食宿的总花费在120万~130万,而国内手术价格在13万~14万,后续化疗的费用在10万左右,如果要吃靶向药,费用是每月20万。

因为考虑到手术越早做越好,到国外治疗需要一系列手续,当时并没有联系到任何服务机构。马强最终决定在国内手术切除肿瘤,避免耽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尽管在国内手术,马强还是决定术后一定要找国外医生再次会诊,这缘于他在国内问诊时的一大困惑。

通过对肺癌的了解,马强对于妻子的术后治疗主要存在两个疑惑,第一,目前最先进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疗法对妻子是否适用?第二,如果不做PD-1治疗,是否需要做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

为了弄清楚上述两个问题,马强分别找到沈阳和北京最好的医院的三位最好的医生进行咨询,对于前一个问题,三位医生都告诉他目前不需要PD-1治疗。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三位医生的意见却不那么统一:一位外科医生和一位内科医生告诉他,妻子不需要接受后续化疗,而另外一位内科医生却告诉他:“可以做化疗,没有坏处。”

到底还要不要化疗?和很多病友的经历一样,不同医生的治疗建议让马先生觉得心里没底,“所以想通过远程方式看一下国外医生的意见,再结合国内医生的意见做一个判断。”

这次远程会诊,马强共支付了36800元的服务费,服务内容包括所有诊断材料的翻译、一名外国医生的视频会诊、一名中国医学翻译的协助,以及最后由外国医生开具的书面会诊建议

2017年11月15日,马强和妻子在沈阳家中通过视频平台开始了这次“全球化”远程会诊,同样在这个平台上的,是来自波士顿的美国麻省总医院医生Azzoli、来自加州的一名中国医学翻译和马强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儿子。

“视频过程没有太多障碍。”马强说,事前春雨国际已经协助把想问的问题整理翻译后给了外国医生,医生在视频会诊过程中对疑问进行了逐一的答复,整个视频过程持续了大概20分钟。

尽管过程较短,马强和妻子觉得已经达到了目的。Azzoli医生告诉马先生和妻子,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化疗对患者没有益处”。

在是否需要化疗这个问题上,四位医生最终“打成了三比一”,马强终于觉得放心了。“如果这个美国大夫告诉我后续需要化疗,按照我的谨慎态度,我可能还要再找一个国外医院,再做一次远程会诊,再看看其他大夫是什么看法。”

内外有别,有问必答

尽管会诊过程只有20分钟,马强和妻子还是感受到了国内外医生问诊的明显差别。

“国外的医生,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你解释,国内的医生,你问他什么,他几乎不解释。”马强这样的感受贯穿在整个看病过程中。

在国内做诊断时,他特意为妻子挂了最贵的特需门诊号,没想到的是,医生仍然是几句话就把他们打发了,更令他不舒服的,是医生“不认真”的态度。

“医生最开始跟我说不用化疗,后来我跟他说CT结果显示还有更微小的结节,怎么办,他又说,那你可以化疗。”医生前后不一致的说法让马强疑惑,可当他想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化疗、为什么不化疗的问题时,得到的却是医生不耐烦的沉默。

妻子手术前,医院也只派了一个“小医生”来向他传达内部会诊结果,而他有任何问题,医生都解释不了。“这是国内和国外最大的差别。”

相比国内医生的匆匆打发,国外医生有问必答的态度让马强和妻子舒服很多。

“当所有患者来到春雨国际寻求帮助时,我们都是认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国外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定制化海外医疗服务。与其他中介机构不同,我们并不会为患者随便推荐医生。每一位我们的推荐的医生,都是春雨国际医学团队甄选后推荐的。虽然视频问诊的过程仅有20分钟,但我们的远程视频问诊服务并不仅仅是这一项,我们会为患者提供包括所有诊断材料的翻译、一名外国医生的视频会诊、一名中国医学翻译的协助,以及最后由外国医生开具的书面会诊建议等服务,帮助患者在解决在问诊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春雨国际医学顾问说到。

本文由第一财经记者亲自采访撰稿,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