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學期末了,語文、歷史、政治“部編版”教材,已在全國中小學中使用了一個學期,之前的各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終於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同一個世界,同一本語文書。

▼諾,我們的“部編版”語文就是下面的模樣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麼,成為今天“部編版”的語文,我們到底走了多少路呢?

梳理百年來語文教材的變遷和發展,發現這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史啊!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01 民國時期:“文人”編課本,重在審美

在中國封建時代,除了簡單的識字課本外,基本上沒有一本真正的母語教材。識字、習字外,儒家經典基本上就充當著母語教材的角色。

中國現代語文教學始於1905年,清朝廢科舉、興學堂,規定中學堂設“中國文學”課。清末民初的教材只選古代散文。

1922年小學國文科正式改為“國語”科,全部使用白話文,中學國文教科書也開始加入白話文章。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190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初等小學用——最新《國文教科書》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190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的、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語文讀本——重訂《中學國文讀本》

民國時期,出現過語文教學的短暫繁榮,出現了像胡適、蔡元培、梁啟超、呂思勉、朱自清、陶行知……等一批“大師級”的教育行家及語文教育家。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辛亥百年,第一本真正的語文教材——開明國語課本重印, 葉聖陶編、豐子愷繪。

當時的教材收錄大量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湧現的佳作,如冰心的《寄小讀者》,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綠》《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想飛》,朱光潛的《談讀書》《談情與理》,戴望舒的《雨巷》等。

02 新中國:時政文章取代“美文”

1950年秋,新中國第一套語文教材走進全國課堂。同時,教育部正式把“國語”改為“語文”,制定了《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修正草案)》,“語文”這兩個漢字正式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專有名詞。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5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

新中國成立,早期的語文教材具有強烈的政治氣息。

那時的小學語文課文很簡單,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課本內容中關於毛主席的很多,如《八角樓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師》、《毛主席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 由於當時處於新舊兩時代交接時期,教材形式上還有著舊的特色。比如課本自左向右翻閱,採用舊時的豎行排版方式,印刷為繁體字。

03 “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政治狂熱的“工具”

“大躍進”狂潮中,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文學作品被大量政治時文取代。1958年秋人教社編輯出版的初中語文課本中,和魯迅同時期的名家幾乎“集體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反映和歌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作品,語文書成了時事宣傳手冊。

1966年,“文革”開始。出版全國通用教材的人教社橫遭解散,編輯們下放勞動,各地自行編寫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門,長達十年的文化浩劫在語文課本上留下了荒誕的一頁。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文革初期教育部要求“語文、政治合併”。在這一精神的導引下,有的地方把語文、政治、歷史合併在一起,取名“政文課”;有的地方將政治、語文、音樂、美術合在一起,稱“革命文藝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今天六十歲以上的人小中學階段使用的教材

文革後期,國家不設統一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也不使用統一的教材,組織了“革命委員會”的省、市,自定課程,自編教材,課本內容越來越“革命性”,片面地強調聯繫實際。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文化大革命”宣傳畫

如上海、遼寧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學、生物課程,改成了“工業生產知識”和“農業生產知識”等;物理教材簡化為“三機一泵(拖拉機、柴油機、電動機、水泵)”,生物教材簡化為“三大作物”(稻、麥、棉)等。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文革時期的語文課本

04 改革開放:逐漸迴歸審美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 80年代:課本春天來了

“冰雪融化,種子發芽,果樹開花,我們來到小河邊,來到田野裡,來到山崗上。我們找到了春天。”對於每一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孩子來說,小學語文第一課《春天》的這些內容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純粹政治的內容終於從教材中消失,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文中,大多是像《小燕子》、《桃花蘋果花海棠花》、《泉水小溪江河湖海》這樣的課文,從大自然的景象開始,引導學生們進入知識的殿堂。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90年代,語文課本

優美散文、勵志文字、革命故事成為這一時期課文選擇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壯士》、《誰是最可愛的人》、《小桔燈》、《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義》、《海燕》等課文成為70後、80後的經典記憶。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課本中的那些插圖,你還記得嗎?

05 2000年:從開放到反思,人性內涵的追問

2000年左右,社會上對語文教材和教學的反思日益升溫。

新世紀之初的課改放開了教材的編纂,使語文教材迅速從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統天下”發展為各地版本“群雄並舉”,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版本。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2000年後,多種版本的語文教材。

在新教材中,環境意識、生態觀念得到了更多的體現; 在外國作品的選編方面,內容涉及科學、人文、自然、風物等,表現出廣闊的文化視野。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新世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

06 “部編版”語文教材:回到“大一統”時代

從“國語”科的開設到“語文”學科的建立,從政治掛帥到人性追問,這不但是中國語文教材走過的歷程,也是我們民族生存狀態的投影。百年來社會價值的快速變遷,映射在語文教材中,令人感慨萬千06 “部編版”語文教材:回到“大一統”時代

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語文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史

曾經,我們讀過的語文書,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影響?快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