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提到做品牌,很容易受到“瓜子模式”的誘惑,大預算,高頻度,炫廣告,搞得到處在嚷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對於餐飲來說,這種模式不適合,準確地說,對重體驗業態不適合。比如咖啡店的顧客,有誰是看了星巴克的廣告去喝的,誰又真的見過他家的廣告?

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餐飲企業打造品牌,尤其對現階段店數不夠一百家、營業額在十億以下的企業來講,選準品類比跟風重要,做出風格比跑馬圈地重要!能邁出這一步,才算是踩穩了基石,才有明朗闊綽的成長空間。

說到品牌打造,我們要先問一問:做品牌到底是個什麼事兒?

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從餐飲導演主義的角度看,做品牌就是要當角兒!當然,角兒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咱們就看抖音上滿是長著錐子臉、唱著口水歌的主播,能紅起來的都是大浪淘沙。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當餐飲行業的角兒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做品牌就像爭當角兒,要贏得這場長跑,一定要選準自己的賽道,也就是開創和定義一個市場。所以,餐企品牌創始人必須回答一個問題: “我要代表什麼成為第一?”

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當角兒,擁有行業的話語權!

比如黃記煌,代表燜鍋成為第一;新辣道,代表魚火鍋成為第一;西貝代表什麼呢?從前代表西北民間菜、西北菜,未來要代表莜麵成為第一。

在美國,達美樂代表外賣披薩成為第一,賽百味代表了三明治,星巴克代表了咖啡店,chipotle代表了墨西哥肉卷,shake shack 代表了健康的漢堡……這些成為了角兒的大塊頭,都具備一個特徵,那就是它一定是代表了某一個東西成為第一!

“大多數人不看好的事業,往往能夠獲得成功”。退回到2004年,黃記煌創始人在做燜鍋的時候,他身邊沒有人相信他會成功。黃總今天也講了,當他確認大家都沒有見過燜鍋的時候很高興。為什麼?因為沒有人做,收益都是自己的。

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過去不少人奚落西貝的賈國龍,說一個莜麥面要爭行業領頭羊是白日做夢,眼白都快翻到腦門了,現在的西貝莜麵村,好吃好看又好玩,品牌效應已經溢出單一品類。火爆京城的新辣道魚火鍋,也是從四川自貢一家不起眼小店裡的一道菜起家的。

所有偉大的品牌,都一定是從“成為行業第一”這個起點開始出發的。但是,最初,這個起點往往都會受到質疑。

事實上,開創和定義市場,最佳的機會是認知裡有但市場上無,最佳的時間機會是似有似無、有無之間。但,在夕陽明滅、寒泉落葉的時候,你,敢押注嗎?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當我們談到開創並定義一個市場的時候,核心概念是品類。而餐飲品牌定品類,有一句俗話講得很準確:“一招鮮吃遍天”。比如旺順閣這個品牌,由““魚頭泡餅、海鮮、粵菜”這個跨越組合式的寬泛品類,調整為“魚頭泡餅”這個“小目標”之後,品牌一下子就找到了魅力的源頭和發力的方向。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在這個地方,旺順閣可以當老大、可以做第一,可以制訂規則也可以修改定義,只要不逾矩、夠努力,就能不死、就能發展、就能不斷創造品牌新的可能性。

在實踐當中,創始人常常面臨兩類狀況,一類是新品類——似有似無、有無之間的品類,另一類是成熟品類,但做得可能有點“亂套”。兩種情況均可下注。做新品類,風險大但回報高;做成熟品類,就要具備解決“亂套”問題的能力和資源。

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你選擇從哪一點出發是有學問的。創始人通常都想要一個最優的選擇,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並不存在最優的選擇,只有唯一的選擇。那個唯一的選擇是什麼呢?

就是找到你最有優勢的地方,把你的優勢放大、放大、再放大。因為從本質上來講,所有行業到最後都是知識型組織,拼的都是知識沉澱,而最終能走多遠走多強也取決於組織的知識沉澱。當我們找到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具備成為第一的可能性之後,我們會說:“品牌之路開啟了”。

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起點,在這個起點上,作為品牌創始人一定要接著問自己:“我對於自己選擇的這個地方,是否足夠的確信、足夠的熱愛、足夠的至死不悔?”成長之路註定崎嶇不平,千萬別指望什麼歲月靜好!就像巴奴的杜總所講: “不喜歡就別幹了”! “定了就別動、動了就是背叛”!

品牌的三重境界,這是第一重境界:開創並且定義一個市場。認準了就扭住不要撒手,只會跟風不敢超車,一邊走一邊變換路線,永遠也登不上珠穆朗瑪峰。

很多企業家內心都有非常遠大的理想,只要這個問題沒有解決,談未來永遠是心虛的。理想藍圖也許華麗性感,但是品牌其實還在母腹。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可以說摸到了發展正軌,再發揮錦上添花的設計動能,把品牌打造成攻堅利器,用以收割豐厚的盈利。

如何淬鍊餐飲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