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英語系新生嚇退學?別急,我們從來都是那隻懶螞蟻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AI翻譯熱鬧不斷。

9月12日,一封署名信件在網絡上被熱傳,某大學英語系新生喊話校長,建議學校取消外語專業,並要求轉系換專業,言辭懇切且言之鑿鑿,不像是一出鬧劇。


AI把英語系新生嚇退學?別急,我們從來都是那隻懶螞蟻


如圖(來源:網絡),其喊話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將來人們需要的不是翻譯官,而是翻譯機”,英語系沒有前途了。

的確,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機器翻譯變得得越來越“人性化”,譯文質量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在一些公開場合,還出現了AI同傳的身影,雖然質量不佳但好歹上了檯面,對翻譯從業者來說威脅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即便如此,英語系新生要把這種“威脅”轉化為“恐懼”可能並無道理,AI翻譯與人工翻譯的關係,可能和通常的輿論或想法不太一樣。

AI翻譯出來很久了,英語系新生究竟在害怕什麼?

AI翻譯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火熱的領域之一,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層面都有了諸多應用。

新生在這個時候擔心起AI翻譯,或許說明AI翻譯有一些與過去不一樣的東西。經過對諸多智能硬件終端的簡單試用,結合官方的宣傳,響鈴或許找到了原因所在。

1.離線帶來更強的“心理衝擊”

響鈴首先按照公開信中提到的翻譯寶搜索,發現目前市場上含有“翻譯寶”三字的智能翻譯硬件只有一款名叫“搜狗翻譯寶”的產品。實測發現,搜狗翻譯寶可以實現中、英、日、韓的離線互譯,查詢官方功能說明,搜狗聲稱“離線機器翻譯技術,使用了業界領先的模型壓縮和加速技術,基本無損將雲端能力應用到翻譯機本地……將目前離線翻譯模型大小壓縮10倍以上,解碼速度提升5倍以上”。

說得很玄乎,實際就是把雲端通過某種方式搬到智能終端上,可以實現獨立運行。在中、英、日、韓這四門國人常接觸的語言上,不用網絡即可實現實時翻譯。

對普通人來說,這對當下出國旅遊、差旅等場景有較強的實用性,畢竟,在國外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網,進出酒店、景點、公共場所等,不論是遊覽、購物還是轉場,斷斷續續的網絡連接下,離線模式比需要雲端支持的APP或者硬件都要好使。而搜狗選擇這四門語言,或也是考慮最大化的場景應用。

但對翻譯從業者來說,“去雲端化”意味著智能終端的獨立性加強,成為一個具象的存在,如果說過去雲端使用還不足懼,離線單獨完成翻譯功能讓產品自成一個翻譯整體,這可能讓機器翻譯的印象更加具體直觀,“就是這麼樣一個不需要聯網的小東西”。

畢竟,連接龐大的雲端意味著能力上的怯弱,自主完成更像是一個能力完備的人類替代品,這可能是最大的心理衝擊來源。

2、語種涉獵或超預期

一般而言,APP或者翻譯機都能勝任多種語言,多數人也見怪不怪。但是,搜狗翻譯寶一下子整出了42種語言互譯,在通常的在線翻譯模式下,可支持泰語、法語、阿拉伯、波蘭、丹麥、德語、俄語、芬蘭語、荷蘭語、葡萄牙語、瑞典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印地語等多種語言。

一方面,幾十種語言互譯對人類來說基本不可能,技術在昭示自己的肌肉,對只學學英語的新生衝擊太大;另一方面,倘若這些在線翻譯的語種有一天全部被壓制進了終端,那樣的產品無異於怪獸級的存在,而這並非不可能。

3、“不知不覺”的準確性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沒有接觸AI翻譯之前,很多人都沒有抱以太高的期望,而接觸後,都會驚呼“已經這麼神了”,通讀英語系新生公開信全文,體現的大略就是這個意思。

在此方面,市面上各家翻譯產品的實測結果如下:

A.中譯英(一般用於問詢場景)


AI把英語系新生嚇退學?別急,我們從來都是那隻懶螞蟻


可以看出,幾個翻譯來源都翻出了專有名詞“Westminster Abbey”,但在句式上,Google用了What對應“什麼”,不太符合中文有什麼……嗎的表達;有道用cuisine表達美食,但該詞過於聚焦菜餚,不符合探尋美食的場景;科大訊飛的can be句式則盯住“可以”一詞,過於中式和繁瑣了。總體而言,搜狗翻譯寶略勝一籌。

B、英譯中(一般用於理解外文場景或回覆)


AI把英語系新生嚇退學?別急,我們從來都是那隻懶螞蟻


很明顯,科大訊飛“環島”比“環形交叉路口”更加地道,但其與有道一樣,沒有體現“當”的情境;Google翻譯過於“專業”,“前行”十分書面;搜狗翻譯寶較為準確理解了意思,但對“roundabout”理解與Google和有道一樣過於專業化。這句話最地道的翻譯或是,“當你到環島的時候,一直往前走就行了”,幾款產品各有勝負。

無論如何,各家翻譯的準確性已經變得超出預期的高,尤其被搜狗翻譯寶這樣一款智能終端獨立表現時,帶來的心理衝擊可能更為明顯。配合多語種覆蓋,加上更直接的離線功能,新生的害怕或許得到了解釋。

新生要退學,這事不能怪AI

新生的大聲疾呼得到了解釋。不過,雖然它由AI引起,恐懼是對的,但AI卻不應背這個鍋。

1、AI翻譯,表面的“替代派”,暗地裡的“協作派”

AI到底是“代替人做到那些人本來能做到的事”,還是隻是做那些“人做不到的事”作為協助人的技術存在,“替代派”與“協作派”爭論由來已久。

英語系新生被一款終端硬件產品所嚇退只是表象,根源還在於他和多數人一樣認為AI機器翻譯是鐵桿的“替代派”,信奉AI威脅論。從技術發展、技術價值、技術落地來看,這似乎沒有錯。

但是,AI機器翻譯本質上可能是個“協作派”:

一方面,AI翻譯本身也需要大量的翻譯人才做基礎能力的輸入,要攻克“信、達、雅”,光靠數據與算法是不夠的。在智聯招聘、Boss招聘等渠道上,經常能夠發現搜狗、網易等機翻大戶在招聘翻譯人才。

另一方面,AI翻譯一直是輔助定位,例如在某些大會上,AI同傳協助人工同傳讓與會者有更多通道接收講話信息,實現了協同價值,9月17日在上海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就是如此。

2、翻譯行業本身就面臨困境,AI或許還能幫忙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Fintech浪潮下,AI被應用到理財、信貸等多個金融環節,“代替”了諸多工作,但鮮有金融專業的學生跳出來說AI會砸自己的飯碗。

說來說去,還是翻譯這個行業本身就比較“飄搖”,面臨棘手的困境。准入制度和持崗制度的缺失,讓翻譯服務機構和個人水平良莠不齊,市場混亂無序,且多數委託單位對翻譯的定位是“交出一種語言+錢=收回另一種語言”,誰價低誰得。

根據尚好佳譯的研究,目前我國保守總計有4000多家平臺型翻譯服務機構,擁擠在北上廣等少數幾個城市,不正常競爭、化身皮條客等行為讓市場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價格質量雙雙往下走,形成惡性循環。

在每年的大學生畢業不對口就業統計中,翻譯專業都“名列前茅”。搬來AI做擋箭牌顯然是不公允的。

況且,從某些角度看,AI的介入甚至還能促進翻譯行業本身的發展:

A、提供新的工作場景。AI翻譯需要大量翻譯人才,以後的翻譯還能投身到AI發展的大潮中。

B、淘汰“落後產能”。AI當下解決了基礎層面的溝通,讓市場上那些只有小伎倆的“劣幣”淘汰,肅清行業。

C、改變市場認知。AI熱點的介入讓翻譯行業有機會形成更客觀的公眾認知,改變只求低價的境況。

錯位競爭?只有死路一條

對於那些真正有志於從事翻譯行業的人來說,究竟怎麼做是多數人心中的困惑。這其中,“錯位競爭”是很多評論人士喜好的觀點,也即AI幹低端翻譯,人來幹高端翻譯。這種說法符合實用主義,但試圖抱著錯位競爭來應對AI翻譯,可能只有死路一條。

1.翻譯沒有邊界

錯位競爭的前提是翻譯有清晰的邊界,有“高端翻譯”安全區,否則,錯位就只是一種 “設想”,而非真的存在。遺憾的是,翻譯可能壓根就沒有什麼邊界。

例如,導遊翻譯是所謂低端工作,作最簡單的溝通,但倘若導遊接待真正愛好藝術的遊客到了盧浮宮,需要翻譯的內容定然超出基礎翻譯的範疇。

相反,法律條文的翻譯被認為是“高端翻譯”,但實際上,在同一個法律派系(大陸法或海洋法等),很多條文通用,除了少數拗口的內容是“高端翻譯”,多數法律條文的翻譯藉助另一個成熟法律體系,很容易變成“低端翻譯”。

因此,像搜狗翻譯寶這種產品,在旅遊場景中,可能有高端翻譯的內容,而翻譯法律條文的從業者,有時候又在幹著所謂低端的事。

2、AI機器翻譯是“蔓延式”發展的

退一萬步說,即便我們真的列出一個詳盡的事項列表,找到邊界,“安全區”也很快會被AI機器翻譯的“蔓延式”發展所侵蝕。

AI機器翻譯的原理是通過不斷的語料數據餵養,配合算法,讓機器得出句子最合理的表達。不同的數據庫、不同的訓練程度會導致AI機器翻譯在場景覆蓋上有客觀的偏好,某些場景可能十分準確(這段時間訓練多些的),某些場景翻譯又雜亂無章(還較少訓練的)。

最終,AI機器翻譯是蔓延式發展的,熟悉了A場景,再到B場景,以此類推。AI翻譯早晚有一天會蔓延所有的場景,所謂的高端市場,山河破碎是早晚的事。

3、“反木桶效應”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既然領土總是會被侵蝕,人工翻譯的出路就只有一條:用“反木桶效應”繼續往外擴張:木桶的短板決定下限,但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才決定特色與優勢,決定盛水的上限。

翻譯的速率是人相對於機器的短木板,搜狗翻譯寶能憑藉高性能鋰電池支持最長7天(168小時)待機,有機生命體的人工翻譯卻無法堅持哪怕一天的實時待命。但是,即便如此,AI也從來沒有限制人的長木板,人工翻譯可以做的事很多。

你不能指望機器翻譯永遠只做所謂的“低端的事”,你卻能夠總是給自己找到木桶那根最長的木板。當AI機器翻譯可以完成基於同一種中介語言(例如英語)的互譯時,某些掌握多門語言的個人卻可以完成不同語言間的直譯(意味著損耗和失真更小);當AI機器翻譯已經能夠準確表達藝術名畫的價值時,帶有藝術修養的個人卻已經能在翻譯中加入人文關懷因素,畢竟,類似嚴復這種翻譯家本身也可以是藝術家。

我們從來都是那隻“懶螞蟻”

人工翻譯找到自己的長木板,放到宏觀環境,恰恰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懶螞蟻效應”。

1、“懶螞蟻效應”:顛覆認知的現實規律

日本北海道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試驗,觀察黑螞蟻群活動,他們發現勤勞的蟻群中總是存在著一些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的“懶螞蟻”。但是,當試驗斷絕族群食物來源時,懶螞蟻“挺身而出”,帶領蟻群去往新的食物源。

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確保族群的發展不會陷入危機。螞蟻群能發展得多大,不取決於勤勞工作的螞蟻,而取決於實時觀察分析環境及趨勢的懶螞蟻。

這個效應存在於所有領域,總是會有些人在作前瞻,把已經成熟的基礎性工作甩給更大的群體。

2、人是懶螞蟻,技術是勤勞的螞蟻

從工業革命起,技術不斷地替代人的工作,但人也總能找到新的工作。當這樣的“新工作”成熟後,又會被甩給機器。

早期的飛機需要鋼索傳動控制機翼,後來鋼索部分由機器完成,人只需操作指示電傳即可(不費力),但這時人的思考就從操縱變成了更好地保證安全;直到液壓+計算機系統控制系統出來,人類徹底擺脫物理操控,而民航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也大大加強。

AI也是如此。例如,在金融市場上,人把過去的實時市場分析扔給了AI,自己去探索更多投資策略的可能,創新更多金融衍生產品。

3、翻譯更需要主動去做勤勞的螞蟻

AI早晚有一天會把人的成熟的翻譯能力拿走,做一個勤勞的螞蟻該做的事。翻譯行業能否立足,取決於懶螞蟻做得有多好。

作為人類信息傳播增量的重要通道,不僅是語言to語言,翻譯本身還有太多值得研究和發展的地方,如同科技發展一樣,創新然後交給機器,再去創新。

當前的主流翻譯理論有嚴復的“信達雅”、克里斯蒂娜·諾德的“功能翻譯理論(functionalism)”、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等,但是翻譯本身的進化並沒有終結。

舉例來說,“You are exceptional”,翻譯成“你是獨一無二的”,已經達到了“信達雅”的標準,這個層次機器達到並非難事。但倘若更進一步,翻譯成“世上再無你”,就要精妙得多。我們相信,總會有更好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方式,只是懶螞蟻們尚未找到。

更重要的是,在翻譯這裡,人可以把生活場景或者簡單的專業場景交給搜狗翻譯寶這樣的產品,卻有機會去探索更多翻譯價值,例如Google翻譯的商業模式設置客觀上進一步促進了人類信息的交流,打開了這個地球上多數人的視野,這種進步是整體性的。

4、“不競爭”才是最好的競爭

懶螞蟻搬食物的能力,永遠比不上勤勞的螞蟻。在AI翻譯狂奔突襲時,人與機器的定位是全然不同的,擔心搜狗翻譯寶這樣的產品威脅自己的生存,無疑是用勤勞的螞蟻標準去要求自己。

人工翻譯與AI翻譯之間,最好的競爭結果就是實現“不競爭”的狀態。錯位競爭本質上還是把AI當做威脅,是一種防禦性競爭。

在AI機器翻譯這件事上,人工翻譯們始終承擔兩個角色:為勤勞的螞蟻輸入成熟的能力,以及做好自己的懶螞蟻,這是完全割裂的定位。與其被嚇得要退學,不如想想如果所有人都開始使用搜狗翻譯寶等類似的產品時,人工翻譯到時候又該是什麼樣子、自己又能做點什麼“懶螞蟻”的事。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