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作家冯唐有些话,说得还是不错的。他说,任何女生在不自觉的时候都充满神性。男生则需要漫长的修行。女生每月体会众生皆苦,抬头望望星空、低头想想情人就能体会到脱离地面的柔软。珍惜这些柔软,它们比山川和诗歌更加古老,更加有力量。身体、智识、情感、神灵,全面健康的女生最美丽。

诗人娜夜说,神在我们喜欢的事物里。

《红楼梦》里男生贾宝玉和女生林黛玉的身上,就可以发现这一美丽神性。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贾宝玉痛悼晴雯时说,“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慧德......”真真洒泪啼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的诚敬、悲戚之语。

读红楼,我们知道了宝玉的好,黛玉的好。说不出来的好,好到极致的好。是倾城乱世里,彼此成全的爱,或者说一面惊艳一见钟情吧。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这人喜欢写诗,就是曾被鲁迅骂过的“做了富家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这桩公案暂不评说,我们先看他的一首诗: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

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

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

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

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

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邵洵美,他被人称作唯美主义诗人,他写的诗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季候》。他的家世显赫。他是民国时候的贾宝玉。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十六岁那年,邵洵美第一次见到了他的表姐,盛宣怀的孙女——盛佩玉。第一次遇见,他就恋上了她。那一年的杭州之行,她一直以为她去杭州是为了吃的,全然没想到,她的秀色,已在这个青葱少年的碗里。

他和她吃了多少好吃的,比如“楼外楼”的名菜火腿肉莼菜汤,“知味观”的小吃……看了多少好看的,比如三潭映月,雷峰塔,断桥……几十年之后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吃西瓜时的汁水饱满,嗤嗤有声,留下鲜红的记忆。

他们不期然地在湖心亭相遇,在月下老人旁牵手,仿佛她是为求姻缘而来,为他而来,月下老人的灵验让这个少年怦然而心动。

一面惊艳,一见钟情!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诗经·有女同车》里有他表姐的名字——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锵锵。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他的表姐就像诗里的木槿花一样娇艳,像佩玉一样明亮,像野百合开在春天里——摇曳妩媚,见过她的少年自然过目难忘。她的眉眼像黛玉又像晴雯,那个少年像贾宝玉又像徐志摩。

有女同车,他还要有女同诗。少年有着希腊式完美的鼻子,皮肤白皙,出门前也要薄施脂粉,自称这是学唐人风度。他为她,把名字由邵云龙改为邵“

洵美”(实在美)。那笑里也满含着别样的情,别样的痴,别样的傻,他赞美生,赞美美,对现世夸张的贪恋,使乱世里的他不合时宜为人诟病。

1925年初,即将出国的邵洵美与盛佩玉订婚。当时的盛佩玉提了条件:“不可另有女人;不可吸烟;不可赌钱……”。

然而,人生有多少感情能一见再见?杭州之行的那一段岁月,已然成了她美好人生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光了。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后来,邵洵美赴英国求学。暑假时候他去法国,结识了徐悲鸿等人,他们一见到他就说他像极了徐志摩。不久,他与徐志摩路上巧遇。徐志摩一见邵洵美就亲热地拉着他的手说:“弟弟,我找得你好苦!”是的,他遇见了一生最志同道合的知己。

回国后,邵洵美把自己在国外写的诗送给盛佩玉。不久他们结婚了。两个大家族的联姻,其显赫和富贵荣华,就像《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就像民国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样,邵洵美还是违背了“不可另有女人”的诺言。

1935年,他与美国记者艾米莉初识,俩人很快坠入爱河。邵洵美给她起了个中文名字——项美丽。然后项美丽把他们同居的生活写成小说发表。此已是“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

1937年底,项美丽去往重庆,没有了倾城之劫,爱也无处附丽,项美丽渐渐忘了邵洵美。此时他们的爱,已是“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在1928年到1950年的23年中,邵洵美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出版事业。他成立了出版社,为徐志摩、郁达夫、胡适、沈从文、巴金、老舍等作家出过书。他千金散尽,只为做百花齐放的肥料。如果没有他,中国近现代的出版史将被改写。

而他却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落下个纨绔子弟的声名。正像贾宝玉在贾政等一干人眼里,被目为“色鬼淫魔”一样。这个曾热情赞美过生命的诗人、出版家运命乖舛,往大里说是时势移易,往小里说是人际因缘。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我们再来看徐志摩的一首诗吧,一如邵洵美的《季候》同样的唯美主义——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唤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山中》徐志摩

我想:那月色中定然有神性的美丽。安眠的人定然是个俊俏的女孩子,亭亭如莲,不忧亦不惧,芬芳的笑靥背后,静静等待着那个她深爱的人牵手而去。

两个诗人,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

只为遇见,哪管它红颜弹指老。拥有的,刹那芳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