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老子《道德经》中:“是以圣人...光而不耀。”真正能成事之人懂得,当你有所成就的时候,不要去炫耀,做人,要学会克制自己。一个人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明显高于别人的时候,便很难保持一种低调,会情不自禁的产生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的姿态,这种心态是十分有害的。

低头是谷穗,仰头是谷秧

三国时期鼎足三立的三个枭雄中,刘备的基础条件是最差的。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他长期没有自己的地盘,寄人篱下,还多次处于危险之中,险些丢掉性命。他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就一番霸业,除了他志向高远之外,还有他隐忍、低调的性格,这种性格便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光而不耀”,真正能成事之人,都懂得克制自己,有所成就但不炫耀,这样的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欢,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刘备本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景帝的直系子孙,可说是血统显贵。但刘备并没有因此自恃高贵,而是始终低调,脚踏实地地做自己的事业。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起先,家道中落而沦为平民的刘备以卖草鞋为生,后结识关羽、张飞,并在桃园结义。然后三人招兵买马,因镇压汉末黄巾起义立功,刘备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才算走上仕途。

后来天下大乱,刘备带领着一支多时几千人,少时只有几百人的部队辗转各地,一直没有自己的地盘,先后依附徐州牧陶谦、吕布、曹操、刘表、刘璋等人,直到最后得了荆州、益州,才算是建立了自己的基业。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真正能成事之人,从来不会炫耀自己

关于刘备的“光而不耀”的做人格凋,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事例得以体现。

一个是“三顾茅庐”。刘备当初听说诸葛亮的名声之后,便率关羽、张飞二人前去拜见。第一次时,诸葛亮外出,三人扑空。一段时间后,刘备又率二人前来,这次竟然又没见着人。直到第三次,刘备才碰上诸葛亮在家。而这次,因为诸葛亮在午睡,刘备竟不让仆人通报,直到诸葛亮睡醒,才拜见。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刘备请教天下形势,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然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佐,但是诸葛亮拒绝了。这个时候,贵为皇叔的刘备竟然抽泣起来,这才感动了诸葛亮,答应随其出山。

还有,在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凭借一人之力从乱军之中救出刘备的独子刘禅,然后交给刘备。没想到刘备竟然一把将刘禅摔在地上,声称:“为了你,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

这也体现出刘备的“光而不耀”的格调。因为对于刘备来说,独子刘禅极然是非常重要的,赵云拼死救出他,也是值得的。但刘备却将他扔掉,似乎根本无足轻重,这里表现的便是不以自己为尊。

具有“光而不耀”品性之人,前途无量,必成大事

当然,民间有另外的看法,所谓“刘备摔孩——收买人心”,但即使是如此,刘备也得具备不以自我为尊的做人习惯,不然,这样的戏恐怕也演不出来。

刘备之所以能够与占据了“天时”的曹操和占据了“地利”的孙权鼎足而立,成就一番霸业,正是因为其这种“光而不耀”的做人智慧,成就了其“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