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億收購始祖鳥,現金不足70億,安踏看短做長豪賭北京冬奧?

10月11日,安踏體育收購“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有了新的進展,從上個月發佈初步意向到展開討論。上市公司之所以斥資371億元收購,或與北京冬奧會週期有關。Amer Sports旗下擁有大量運動戶外品牌,被廣大登山、滑雪愛好者所熟知。因此,安踏體育巨資收購,可能是在提前佈局,以備2022年藉助北京冬奧會“東方”。


10月11日晚間,安踏體育再度發佈公告,對收購芬蘭公司Amer Sports Corporation(旗下擁有奢侈級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作出說明,上市公司董事會確認,已與Amer Sports、方源資本及其各自的顧問展開若干討論,只在探討是否存在開展正式流程的基礎,以促進或有收購的進行。

上市公司曾於9月12日早間發佈公告,公司發佈無約束力的初步意向,擬聯合私募股權基金方源資本,按每股40歐元的價格以現金方式收購Amer Sports全部股權。時隔一個月,安踏體育再度發佈公告,似乎說明收購計劃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Amer Sports本是一家菸草公司,1974年通過收購冰球器材和保護裝備製造商Koho開始進軍體育運動裝備行業。目前,Amer Sports旗下擁有加拿大運動品牌Arc'teryx(始祖鳥)、法國山地戶外越野品牌Salomon(薩洛蒙)、美國網球裝備品牌Wilson(威爾遜),產品遍佈服裝和鞋類、網球裝備、滑雪裝備、運動腕錶、跑步機等。

事實上,此前也傳出安踏體育收購德國運動品牌彪馬。與Amer Sports相比,彪馬與安踏體育均為運動時尚類品牌,在業務整合上難度也更低。促使安踏體育斥巨資收購Amer Sports,或與北京冬奧會有關。

對於體育運動品牌來說,每一次大型賽事,都是一次蛻變的良機。安踏體育能夠從諸多品牌中脫穎而出,與其品牌代言人孔令輝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取得的成功密不可分。而阿迪達斯,也是因為說服傑西歐文斯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穿上該公司特製的鞋子,才真正起飛。

而Amer Sports,正好擁有大量冰雪、戶外運動品牌,該公司旗下擁有三大核心品牌始祖鳥、頌拓(Suunto)和薩拉蒙(SALOMON)。始祖鳥衝鋒衣,是很多冰雪運動的首選;薩拉蒙,以生產滑雪系列產品而聞名世界,在製造戶外登山鞋方面經驗豐富;頌拓手錶,也比較受登山、滑雪愛好者推崇。

或許,安踏體育收購Amer Sports的動機不僅僅是國際化,而是藉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把國際高端戶外品牌引入中國,在戶外運動領域建立自身的品牌優勢。

土味安踏要買始祖鳥母公司

以每股40歐元計算,交易總價達46.6億歐元(約合371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安踏體育現金及銀行結存為69.32億元,約為交易總價的18.68%。由上文可知,這次收購是全部以現金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安踏體育的現金只夠支付不到兩成的交易對價。

或許,正是資金實力不足,安踏體育才需要聯合私募股權基金方源資本聯合收購。除此之外,安踏體育也需要擴大舉債規模。截至2018年中報,安踏體育總資產206.41億元,總負債55.06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26.68%。由此可見,安踏體育財務狀況良好,具備較大的舉債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Amer Sports是一家總部位於赫爾辛基的芬蘭公司,成立於1950年,早年是一家工業公司,在1974年開始佈局體育業務,目前已經是一家體育用品生產和營銷的跨國公司,擁有超過8000名員工。

Amer Sports2018年第一季度淨銷售額為6.238億歐元,同比增長1%;淨利潤2460萬歐元,同比增長40.5%。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淨銷售額11.1億歐元,同比增長2%。

可以看出,Amer Sports營收增長已經陷入停滯。安踏看中的,似乎是其一系列中高端運動戶外品牌。雖然安踏體育近幾年營收增長較快,但是門店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仍然無法擺脫“土味”標籤。收購Amer Sports,便是為了補充安踏體育戶外高端品牌缺口。

據悉,安踏體育成立於1991年,由丁和木、丁世家、丁世忠父子三人共同成立。起初,安踏也只是福建晉江眾多運動鞋OEM工廠中的一員。

而安踏之所以能夠從諸多晉江鞋廠中脫穎而出,與丁世忠的品牌意識,以及與其父親、大哥的支持密不可分。早在開辦安踏之前,17歲的丁世忠就曾自己揹著晉江生產的鞋子闖蕩北京銷售。看到晉江生產的鞋子,貼上青島雙星的標誌,價格就能翻翻,從而堅定了他創立品牌的意識。

安踏第一次豪賭是1999年簽下了當時的乒乓球明星孔令輝。彼時,安踏一年營收2億元左右,淨利潤僅為400萬元,而孔令輝一個人的代言費就高達80萬元,這還不包括在央視投放的廣告費用。幸運的是,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孔令輝逆轉瓦爾德內爾奪冠,這讓很多經銷商紛紛找上門來,安踏銷量因而暴增。自此安踏營收一路上揚,從1999年2億元增至2006年12.6億元。2007年,安踏體育也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

此次收購Amer Sports,無疑也是一場豪賭。安踏體育是與方源資本聯合收購,目前雙方出資比例並不清楚。若安踏體育提供80%的資金,即296.8億元,上市公司還需要籌資227.48億元;若安踏體育提供50%的資金,上市公司還需要籌資116.1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Amer Sports淨銷售額增長基本停滯。收購完成後,安踏體育不僅財務負擔更重,合併報表後,Amer Sports恐怕也將拖累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因此,即使成功“吞下”Amer Sports,安踏也將面臨多品牌整合、改善營運能力等諸多考驗。

收購FILA路徑依賴?

事實上,安踏體育下令決心豪賭Amer Sports,可能與收購意大利品牌FILA的成功有關。2009年,安踏體育以6.5億元的價格,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了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

期初,FILA品牌處於持續虧損之中。FILA品牌在安踏手中經營5年後,才於2014年扭虧為盈。隨後,FILA更是成為安踏體育旗下高端品牌的代表,以及重要的增長引擎。2010年至2015年,FILA年銷售額增長超過50%,2017年第四季度,FILA銷售額增速更是接近90%。而同期,安踏體育整體營收增速約為20%左右。

2018年上半年,FILA的表達也比較亮眼。2017年,FILA營收占上市公司總營收的30%,約為21.96億元。而根據安踏2018年中期發佈會數據顯示,FILA上半年增速達到了85%以上,照此計算FILA上半年營收約為40.63億元。

2018年上半年,安踏體育營收105.54億元。因而,FILA營收占上市公司總營收比重上升至38.49%。

然而,根據野村證券研報,FILA增速預計在今年開始放緩,走多預期預計將會下滑。

除了營收高速增長,FILA對上市公司利潤貢獻也比較大。據悉,FILA品牌產品單價幾乎是安踏品牌的3-5倍,加上FILA門店大部分是直營,擁有更高的毛利率。根據銀河證券估算,FILA毛利率約為65%,而安踏品牌毛利率約為40%。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踏收購FILA之際,當年的國產品牌運動鞋領軍企業李寧卻開啟了自主的國際化之路。為了順應國際化,李寧不惜把“一切皆有可能”的口號更改為“Make The Change ”。結果,李寧的國際化以失敗告終,產品積壓,曾連續多年虧損,國內第一運動品牌的寶座也於2012年讓位於安踏。

或許,安踏正是因為收購FILA的成功,以及李寧品牌向更高價位躍進的失敗,堅定了其依靠收購來完成國際化的決心。

需要注意的是,FILA與安踏品牌一樣,都是運動時尚類,只是在價位和目標人群上有所差異。而Amer Sports旗下品牌,基本上都是細分的專業領域,目標市場更加狹小,也需要更多的管理經驗。FILA的成功經驗,並不意味著安踏能在收購Amer Sports後奏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