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郁亮 領跑的萬科

奔跑的鬱亮 領跑的萬科

鬱亮在布達拉宮領跑。

奔跑者

9月的第二個週六,海拔3658米的拉薩,清晨的氣溫不足10攝氏度。

在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晨曦之中有著1300年曆史的布達拉宮巍峨聳立。

高寒缺氧VS短袖T恤,一個略顯清瘦但矯健的身影,帶著一群同樣不專業的跑步者,繞著約1.3公里的布達拉宮外牆,順時針起跑。

一圈,又一圈,身後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稀疏,到10公里左右時,奔跑者只剩下這位領跑人。

領跑者,叫鬱亮,是萬科的掌舵人。

在萬科,從王石到鬱亮,從核心管理層到一線普通員工,從登頂珠峰到城市樂跑,奔跑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傳承。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在布達拉宮前跑步時,鬱亮解釋說:“明年拉薩馬拉松,組委會想邀請我來跑,但是我一般不打無準備的仗,現在得試一下能不能跑。”

敢於嘗試,敢於挑戰,不怕冒險,同時在嘗試和挑戰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正是領航者該有的範式。用鬱亮的話說:“縱然登上珠峰也並不是終點,還有更難攀登的山峰,還可以挑戰非傳統路線,前路永無止境。”

對萬科來說,同樣如此。當不少專家和同行都認為國內房地產業已到天花板的時候,萬科依然在向上攀登。

鬱亮說:“房地產行業未來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房地產行業還處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租購市場的不平衡、不同區域房地產市場發展不平衡、相對硬件的建設來說在軟件的服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些都使得未來房地產行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正是基於這一判斷,近年來萬科大舉將業務板塊從傳統的住宅、物業領域,延伸至商業開發與經營、物流倉儲、長租公寓、教育、康養、滑雪度假、產業辦公、軌道+物業等五大板塊、十大業務,在逐夢美好生活之路上,先行一步。

領跑者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但是對第一個走上路的人來說,怎樣為自己和他人“趟出一條路”,是首先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34年來,萬科通過不斷尋求突破、轉型發展,在住宅開發、物業服務、城市運營、住宅產業化等方面,為同行“趟路”,建立“萬科標準”。

但是面對新的大時代的來臨,作為領跑者的萬科,和同行一樣充滿焦慮。面對媒體,鬱亮說:“萬科今天的焦慮在於我們前方沒有現成的道路,萬科最大的焦慮在於如何找到新的發展渠道、路徑與方法!”

34年來,萬科一直通過不斷學習前人經驗化為自己的行動,來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但在鬱亮看來,前人成功的經驗、理論,只是對過去的總結,忽略了創新,“沒有辦法告訴我們該如何往前走”。

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適合中國企業的發展之路,就成了時代賦予萬科這樣的行業領跑者的光榮使命。

業務上的轉型和迭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管理理念上的創新,在鬱亮看來更為重要。建立事業合夥人制度,就是萬科嘗試管理創新的結果。

鬱亮告訴媒體,過去6年來,萬科不斷從戰略、機制、文化、組織和人員的重建上進行“五位一體”變革,“節奏沒亂過”。顛覆者

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通常是層級分明的金字塔結構,具有明顯的職能化特徵。萬科正試圖用事業合夥人制度對此進行顛覆。這種顛覆,基於萬科對人、人性、人與組織關係的研究,通過對組織的變革和顛覆,給組織帶來無盡的活力。

事業合夥人制度以“共識、共創、共擔、共享”為核心理念,以激發人,成就人為目的,這是與職業經理人制度最大的不同。具體到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北京萬科為例,按照去中心化、以任務為導向的方式,對組織進行變革與再造後,北京萬科GTVK組織體系形成了一套以“做事”為核心的運

按照先業務後管理、先一線後總部的落地順序,如今萬科事業合夥人機制已調整到總部,實現總部架構扁平化,並撤掉部門成立三大中心,打破部門隔閡,實現信息共享。這意味著整個萬科的組織架構重建已基本完成。

從事業合夥人機制創立到正式推出事業合夥人綱領,萬科進一步探索出任務導向型組織、崗位責任工資等多項變革。

但在鬱亮看來,目前萬科的事業合夥人綱領還只是0.998版本。“之所以不提1.0版本,是因為希望這個變革一直在路上,還能不斷改進。未來會有很多細節需要修補。”鬱亮如是說。行和考核機制。

在這裡,儘管職級仍然存在,但具體任務中已沒有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門經理-骨幹-員工的職級之分,有的是角色、能力以及彼此之間的協同。

這意味著萬科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發起一項任務,成為該任務的領導者,負責組建相應的戰隊來共同完成任務,併為之劣後。哪怕是公司總經理,一旦成為戰隊的合夥人,也需要向項目領導負責。

以任務為導向,意味著儘管公司原有的職級、部門甚至職能都未改變,但組織的運行機制已經被顛覆了,實質上構成公司並使之順暢運行的,不再是一個個職能部門,而是若干個承擔任務的戰隊,而這些戰隊並不是永續存在的。

以任務為導向,北京萬科在考核機制上也顛覆了傳統考核方式:以任務結果作為公開、客觀的評價標準,以戰功定薪酬,以戰功競職級,而不是以能力、資歷、經驗來對員工進行評價。

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萬科還會為員工提供能力輔導與劣後擔當,讓員工從任務中獲得成長,並敢於創新和承擔。

這樣一套以激發人、成就人為初心的管理模式,對身處其中的萬科人來說,“就好像站在一部下行的扶梯上,只有不斷向上奔跑,才不會下降。如果原地不動,只能被拋到最下面”。

這,無疑會激發員工尤其是年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由此帶來的身份認同感、存在感,從而為企業不斷創造價值增量。

創新永遠在路上。在萬科高級副總裁、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看來,目前的變革還不是100%的顛覆,“今後還將不斷完善這一制度,使之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