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作者|丑丑妈Vivian



01


假期和小姐妹们聚会,在一起免不了要聊到孩子。


以往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学习成绩上,但是现在不仅是聊学习,还要聊情商!聊社交!好几个朋友都说孩子比较害羞,不会主动去交朋友,在公共场合也不太敢表现,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实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状况是不是真的害羞。


有个朋友很着急,说她家娃不爱跟其他小朋友玩,总是玩自己的。带去儿童乐园玩沙子,也只会自己拿着铲子往翻斗车装沙子,不会跟其他小朋友合作。


即便她刻意引导和别的小朋友多交流,娃也没多大兴趣,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一问孩子多大了,她说两岁多一点。


这就难怪了!孩子两岁多还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游戏方式就是各玩各的,也许会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什么,模仿别人的玩法,但是很少会出现像家长们期待的那种“过家家”式的合作游戏。


所以3岁以前孩子呈现出平行游戏的状态其实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孩子孤僻、害羞或者不合群。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02


还有朋友说自己孩子比较内向,所以不敢跟陌生人打招呼,每次遇到生人都躲到自己身后,觉得孩子胆子太小、太害羞。


这其实是对内向孩子的误解。内向并不等于胆子小,也不等于害羞。内向是属于孩子先天的一种特质。


内向的孩子获取能量的方式是独处,当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时,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所以内向的人总是需要独处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而外向的孩子是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取能量。


内向和外向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虽然在大多数家长心中,都觉得外向性格的孩子能说会道,以后在社会上更加有竞争力,但是其实内向性格的孩子也是有他们的优势的。


比如相比较而言,内向性格的孩子专注力更好,更有耐心,适合从事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职业,比如医生、会计、工程师等,而且中外很多名人其实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沃伦·巴菲特,投资大师。罗伯特·哈格斯壮在《沃伦·巴菲特的路》一书中说:“沃伦·巴菲特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内向的人。”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寻找真实的比尔·盖茨》中描述道,在他六年级的时候,他的性格外向的母亲觉得他应当去接受心理咨询。她不理解他为什么总是在车库里泡着。当她问他在做什么的时候,盖茨扔回一句:“思考。”

奥黛丽·赫本,电影巨星。她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内向的人。”

......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所以不要觉得内向的孩子以后的成就一定不及外向的孩子,内向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另外,内向并不等于害羞。有人说“内向”的人,其实都是没有“聊到”对的人。也就是说内向的人并不是不会聊、不敢聊,而是不愿意聊,当他们准备好和有主观意愿的时候,是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和别人交流的。


害羞体现的是一种不自信、胆怯和社交技能的缺乏。有些家长会觉得自己家的内向孩子也不自信、也害羞,那可能是家长们对于内向性格的偏见,对孩子的社交问题进行了负面的强化。


通常而言,在掌握了正确的社交技能以后,内向孩子也能够表现出优秀的人际沟通能力,之前提到的那些名人就是例子。


所以说,内向孩子不是不会沟通,只是在有些时候需要独处来充能,他们不是因为不受欢迎而被孤立,而是享受一个人的快乐。

所以,不要再说孩子害羞是因为性格内向。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03


那什么叫做害羞呢?


当你发现孩子看到别人在一起玩很想加入,但是又扭扭捏捏不知道怎么做,或者非常害怕被拒绝,也就是出现“想而不能”“想而不敢”的状况时,多半就是孩子真的害羞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怎样缓解孩子的害羞情绪,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有些人觉得情商高是一种天赋,仿佛是天生的。但是研究表明,情商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社交技能也是可以学习的。


为什么要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因为可以提高孩子社交的成功率,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有一个积极的开端。


比如,教孩子一些社交礼仪:打扮得体、说话讲礼貌、尊重别人等等。这些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孩子们也是更喜欢和礼貌得体的孩子一起玩耍的。


另外,还可以教孩子怎样加入别人的游戏。比如,首先可以大声地打招呼,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可以真诚地赞美别人,或者为别人提供帮助;接着发出邀请,“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


除了口头上教孩子怎么说,还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怎样与陌生人打招呼、怎样结交新朋友。当孩子真正在生活中碰到相似的场景,就能够更加熟练和有自信。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2.当孩子没做好准备时不逼迫

有时候家长过于担心和在意孩子的社交问题,总是在遇到生人或者朋友的时候,强迫孩子打招呼,还强行给孩子贴标签,“这孩子就是胆子小”“这孩子就是不爱喊人”......


其实这样的举动在无意中都会加深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对于社交这件事愈发恐惧。


有些孩子是真的害羞,给他们一点时间,当他们准备好以后,自然会愿意打招呼。这时候家长越是逼迫他们,当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他们“发声”的时候,他们就会越紧张、越无所适从。


有些孩子可能是真的不喜欢打招呼,不习惯大人之间的这种“寒暄”,这时候家长如果强迫他们打招呼,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们最好不要逼迫孩子打招呼,事先教会孩子必需的社交技能,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前适当提醒下就行。


3.家长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很多抱怨孩子害羞、胆小的家长,其实自己也不善言谈,比较慢热,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


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社会性参照”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会参照主要抚养人的情绪和行为来做判断。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视崖实验”,就是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施压装置上(如下图),让宝宝从右往左爬过去,当宝宝爬过中间板,到达“只有玻璃”的“深渊”处时,视觉上看继续往前爬是会坠落的。


走亲访友,孩子却内向、害羞?试试这三种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大多数宝宝这时候会去看妈妈的表情,如果妈妈这时候表现出担忧或者面无表情,宝宝就不敢继续往前爬;如果妈妈面带微笑,不断鼓励宝宝前进,那么宝宝就会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往前。


这就说明孩子会参照抚养人的情绪和态度,在韩国一项改版的“视崖实验中”,在“深渊”处烧了一把火,即便如此,当对面的妈妈微笑着鼓励宝宝继续往前爬的时候,这个微笑竟然成功地帮助宝宝穿越了“火海”。


在日常交往中也是这样,到了陌生的环境,或者见了陌生人,如果爸爸妈妈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自如地与他人打招呼、交流,那么孩子也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这个从没见过的叔叔阿姨是可信任的,自然孩子也会呈现出积极、自信的状态。


所以想要孩子克服害羞,自信大方地与人交流,家长也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END—

丑丑妈Vivian,三岁男孩的妈妈,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学校讲师,多年儿童早期教育和情商训练经验,专注于亲子关系、儿童教养和情商教育等领域,倡导“育儿先育己”,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