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中國盛產武俠片,這並不奇怪。“江湖”本就是古東方的特色。似乎它生而便是同權謀,利益相抗的。它講究自在灑脫,不羈權但求義。可是對於接觸西方文化更多的李安來說,這部影片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了。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太多人去剖析它的宏圖偉志和家國情仇了。那我就來看看它的細節。一部好作品,光立足於優秀的題材和劇情遠遠不夠。即使《臥虎藏龍》足以靠情節和情懷撐起整部影片,但是它的細節之處,還是讓每一個觀影者都為之讚歎。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首先,在人物名字上的暗示。“李慕白”,“俞秀蓮”各取最後一字“白蓮”顧名思義,不由的暗示著清朝時一個民間組織“白蓮教”。其是清政府眼中釘肉中刺。對封建社會政權頗有威脅。而影片中的兩個人,被稱之為“道上的人”。也就是當時政府有所忌憚的江湖人。李慕白是江湖上,朝堂上有名的俠士,多少朝堂之人慾除之而後快。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影片時代背景設立在清末,適時中國革命興起。一切都是敏感的存在,更何況這個一直對朝廷有所威脅的所謂的江湖俠士。可是影片就是以他為正義的一面展開。更有人大膽的假設“李慕白—李鴻章”。這個假設不無道理。都是清末,都是有苦難言。李鴻章本該是中華的功臣,可外軍欺虐,不得不籤的那幾紙條約,毀了他的功績,可抹不去他的功績。就像李慕白,一心為了正義,最終亡於正義。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除了俞秀蓮和李慕白,整部電影最大的角色大約是這個清朝格格“玉嬌龍”。可她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家閨秀。她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楷模。偷習武藝,與沙漠之匪相愛,偷的青冥劍,不畏強權……都是她身上最鮮明的特徵。可她也是個矛盾的存在,不畏強權,可也不佩正義。她只為衝破這封建的枷鎖,這對人性的禁錮。相比於羅小虎的直白質樸,兩人似乎是兩個正負極,卻是最重要的存在。兩人在沙漠上騎馬馳騁,音樂的遼闊悠長,展示了新疆地域的背景。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那是自由的象徵。但是當小龍和小虎打鬥時,新疆的特色音樂“冬不拉”輕快悠揚,是一種人性的釋放。多出空鏡頭,不論新疆山水的遼廣,還是打鬥時的寒冷的氣氛。都恰到好處的表達出時代的特徵。玉嬌龍是自由的象徵。她偷劍、逃婚、包括最後的跳崖。都是她為了自由做出的努力。她想得到“民心”。青冥劍則象徵著民心,得劍者,得民心。以及她與俞秀蓮的鬥爭,不願回到父母身邊更願意同小虎一起馳騁草原的種種,都充分表現了她對自由對獨立的渴望。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反觀俞秀蓮,她雖然站在江湖上,卻沒有玉嬌龍的坦蕩,沒有她的敢作敢當。她倒像是封建傳統的守護者,也就同玉嬌龍形成對立面。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象徵主義深入淺出。影片中多次出現“竹”。“竹”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文人墨客的涵義,象徵著正道。李慕白也多次“望竹”,則表現出他的胸懷坦蕩。往小了說,那是他個人的品質象徵,往大了說,時代背景下,他象徵著當時的中國革命,象徵著中國革命的正道之道。而多次竹林打鬥,是意境的體現,也就是中國人所講究的“境”。最後的“武當山”也是深刻的象徵。象徵著人的品格。正直的人品格該是高聳入雲,堅韌不拔的形象。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結尾時玉嬌龍上了武當山,“譚盾式”音樂,渲染氣氛,表達主題,英雄的離去,是一個時代的離去。

玉嬌龍的跳崖,葬身雲海,雲中霧,是精神的昇華,影片的昇華。也是所謂的“意境”。象徵著“蛟龍入海”,預示著中國革命的大好前景。


《臥虎藏龍》中國武俠片的經典作品


這是整個時代的暗示,封建傳統終將有人衝破,舊時代終將結束,新時代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