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近日,第二遍觀看《臥虎藏龍》,仍然沒有覺得電影好在哪裡。第一遍看的時候,就沒有看清楚,這裡面究竟講的是什麼故事,重看的時候,仍然覺得裡面的故事線索非常薄弱,這是導致電影裡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的關鍵原因。

從外在的形式來看,比較醒目的幾個場景,是俞秀蓮追玉嬌龍,採用了一種三D遊戲式的拍攝方式,鏡頭跟隨人物,一路風捲殘雲,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種鏡頭非常有穿透力,且一氣呵成,腳踩中國古典建築,打破了古建築對人物的壓制成份,如陳凱歌《刺秦》、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人物都被建築物壓制著,成為壓抑人性的一種枷鎖,所以,這種電影裡的中國古建築,是令人生厭的、令人窒息的,但李安鏡頭裡的中國古建築,卻是讓人物穿透它們的背景與道具。當人物在屋頂上飛簷走壁,一覽天下小的時候,李安賦予了傳統的中國電影一種高人一等的透亮與光明,這也是這種場景,更能適應西洋人的原因之一,它在中國傳統的元素上,發掘出了新鮮的觀察視角,找到了一種幻化成神奇的角度,這也正是影片能獲得國外觀眾歡迎的原因,其本質上還是一種視角上的新鮮。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而李慕白竹林裡追玉小姐的一場戲,同樣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在既往的中國電影中,竹林只能是人們活動的背景,很少有電影這樣採取一種壓制在身下的感覺,兩個人的表演,完全玉樹臨風般地高懸在竹林頂上,在竹林枝頭間玩起了造型。這種一穿越,頓時,使電影發掘了一種全新的觀看中國風景的視角,也使這一段落創下了中國武俠片絕無僅有的鏡頭典範。

影片的打鬥場面,經常是放在寫意式的城牆之間進行,這裡的城牆,就像一幅按捺不住人物的風景一樣,停留在人物的身後,不給人物的活動以任何的干擾與阻隔,這種拍攝方法,也改變了中國電影裡經常出現的畫框效應,中國建築物沒有成為束縛人物的框框條條(這種特徵在陳凱歌《刺秦》中可以鮮明地看到。)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由於影片始終讓人物高超地躍身於背景之外,影片中對威亞吊索的運用,達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甚至露出破綻的地步,應該說,影片的打鬥場面及追逐過程,都顯得生澀與虛假,人物擺出一個造型,突然凌空而飛,都過於寫實,與徐克的早期電影的那種模糊化背景的風格相比,有一點太實的感覺。但這種實也帶來一種好處,就是人物與背景比較好地揉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人物對於背景的穿透力。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而影片中玉嬌龍回憶與小虎在大漠中相識的過程,明顯地可以感受到,李安並沒有多少高招,他不過學舌著中國西部片中的同樣的場景,並沒有多少新意,因為在漠漠荒原裡,李安無法讓鏡頭上天入地,只能按部就班地葡伏在地面上,所以,這些段落,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遠不如追逐與竹林的場景,更有一種創新意義。

除了這些外在鏡頭,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的震撼之外,影片的故事內容明顯偏弱,似乎很難自圓其說,而其中的一些關鍵情節及人物的性格轉合,甚至沒有合理性的解釋。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俞秀蓮與李慕白兩人的性格,相當的模糊不清。他們之間有著愛情的關係,當年在江湖上,應該有表述的可能,但兩人的關係一直這麼文文縐縐地拖延著,直到李慕白去世的時候,兩個人才表白出這種積壓多年的愛情情愫,而且依舊充滿著那麼曖昧與隱諱。

玉嬌龍的角色性格同樣是莫明其妙的。她的性格最沒有規律,她為什麼要偷青冥劍?自己為自己找麻煩,從而引起眾多高手上門?她與小虎在大漠裡的那種愛情本該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她回到京城裡後,居然突然冷淡下來,與傳統江湖恩怨裡的痴情女完全背道而馳,根本沒有能體現出一種俠義的精神。李慕白一直想開導她,教她心訣,而她卻不領情,幫助她尋找自己的愛情,她同樣不以為然。俞秀蓮開始與她互道姐妹,但很快不敵她的“下套子”的誤解,甚至俞幫助她與小虎到武當山見面,都無法轉化她冰冷的心。她的選擇究竟是什麼?在影片中介紹,碧眼狐狸一直教她武術,但是玉卻利用碧不識字的缺陷,自己習練了超強的武功,致使碧眼狐狸也視她為狠毒(她藏了心訣,八歲的孩子就有這樣心計,就是毒)。可以說,在影片中,玉嬌龍的形象是冷豔的,心狠手辣的,無情無義的,她對自己的情人,竟然在見面後,趕其離開,在自己的恩師面前,她隱瞞了武術經典,在俞、李的幫助面前,她同樣是惡語相加,大打出手。在這些性格的重大轉合處,影片都沒有寫出人物的合理性的成份。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影片最後,當她中了碧眼狐狸的迷香,情不自禁地勾引李慕白的時候,更使人物陷入了失去主觀控制的不穩定狀態,這樣的情節設置,只會更加分化人物的性格。

玉小姐的重大轉折,就是碧眼狐狸準備向她施放毒針的時候,李慕白代她受了一針。這時候,她突然轉變過來了,前去為李慕白尋找解藥。而這種最簡單的報恩心理,成為人物轉變的動力,前面的那種玄而又玄的矛盾衝突,便相當的浪費。在前面的部分,描寫了她許多的碰撞,遭遇到了許多的話中帶話的引導,特別是李慕白對她多有教益,包括在她蒙面的時候,也有很多的勸誘,但這些勸誘的話,究竟是想要她做什麼?不得其詳,所有這些努力,都在最後讓位於最簡單的英雄救美,使她改變了原來的人生定位。這樣的故事情節設置,實在是一種讓人不可理解的地方。也就是說,影片的前面的部分,玉小姐與俞、李之間的矛盾衝突,本來就沒有意義。那種偷竊寶劍的行動,有何意義?本身李慕白就是把寶劍送給貝勒爺的,說明劍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但玉小姐卻去偷竊,引火燒身,有何必要?這樣的故事方式,還是早期武俠片的最濫俗的情節,電影無法為這樣的俗套的故事注入新鮮的東西,和合理的解釋,這是其弊病。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影片的中心情節,是在沒有曲折的故事中,加入一些玄而又玄的哲理表白,致使其主題更加含混不清。它立足的是一種舊有的比金庸小說更顯得原始的武俠故事模式,追蹤的東西,仍是武俠小說中萬變不離其宗的寶物,沒有社會背景,沒有愛恨情仇,人物的感情,不是放在最激烈的搏鬥中而體現出來的,而完全是在一種鬆鬆垮垮的狀態下,進行表現的,比如俞李的愛情,除了兩人目挑神與地複雜化之外,並沒有在關鍵時候的衝撞與激越。這種小橋流水的愛情方式,是遊離在情節之外的。

同樣對玉嬌龍的愛情,也根本沒有任何的進展與衝突的表現,玉小姐成婚嫁人,本應是她與小虎愛情的矛盾焦點,但電影卻把表現重點放在兩個人在大漠裡的相識過程,迴避了矛盾的關鍵,反而津津有味地去表現愛情的回憶,實在是結構上的重大敗筆,當然這一段是為了展現邊關風光,也是展覽中國西部元素的重要成份,但這些情節幾乎沒有加入到矛盾的線索中去,砍掉也是無所謂的。

影片中的許多情節都是冗贅而與核心情節沒有關係。比如玉小姐出走後在酒店裡遇到的那一幫江湖客,完全沒有必要出現這些只有一次照面的人物,致使這些人物猶如過眼煙雲。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而最後玉小姐放棄愛情,投身深谷,同樣找不到心理的原因,實在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所以,這個電影中除了有神奇的穿透力(從穿透現在與歷史兩個層面),內在的情節上沒有合理的基礎,沒有人物的情感轉合,沒有矛盾的交鋒,整個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這也是這部電影使人不以為然的原因,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還應該是影片裡的鏡頭的直觀感覺,觸動了不會計較中國文化精神的外國人對視效的最外在化認同。

《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看來依然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