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爲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常常是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已經上崗了。為人父母,自然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又容易陷於焦慮、迷茫,一些家長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項專業工作,需要具備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近日,《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發佈。其中,“孩子眼中的父母”部分,準確而清晰地反映出中小學生對父母的看法和評價,尤其值得父母們反省和改進。

Ps:這項調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樣本包括18萬餘名學生和3萬餘名班主任。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1、“溫暖的家”是孩子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家”是什麼?有人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有人說家是“溫暖的懷抱”,那麼,在孩子的眼中,家有多重要呢?

調查顯示:孩子認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是“有溫暖的家”

這表明無論是四年級還是八年級,孩子都將家庭作為他們人生最重要的選擇,反映了他們對家庭的重視和對溫暖家庭的期望。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年級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的情況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八年級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的情況

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學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的重要性。溫暖的家代表了和諧親密的家庭關係、充足有力的家庭支持、接納互信的家庭氛圍,它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研究表明父母溫暖的教養方式能減少孩子的孤獨感、焦慮等消極情緒,父母溫暖的情感能促進孩子合作、感恩、負責任等積極社會品質的發展。

同硯四驅小英雄: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個融進家庭的爸爸,一個溫柔可親的媽媽,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榜樣

調查顯示:“父母”是孩子最崇敬榜樣的第一位

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

“父母”(25.8%)

“老師”(22.5%)

“科學家”(14.2%)。

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

“父母”(29.1%)

“影視歌星或體育明星”(14.6%)

“歷史名人或文化名人”(12.1%)

學生都視“父母”為自己最崇敬的榜樣,說明他們對父母持“認可”的積極態度,能夠發現父母身上的優秀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以“父母”為榜樣,榜樣是直觀的、真實的、具體的、可親近的,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納、更能引起共鳴。細微之處見精神,父母應該利用“榜樣的力量”,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能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然而.......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為。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年級學生報告家長曾經在孩子面前出現不良行為表現的情況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曾經在孩子面前出現不良行為表現的情況

父母是孩子身邊的榜樣,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其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不可忽視的作用: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每一個不良行為都會給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使孩子慢慢養成不良的行為。

若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表現出 不良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言行不一”,認為家長採用“雙重標準”,容易產 生牴觸情緒,家庭教育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家長應該反省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言行一致,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不能只給孩子提“要求”,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3、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你更關注孩子哪些方面?你關注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對孩子不同方面的關注程度體現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重點;孩子希望父母關注的方面體現了孩子在成長中的需要、對家長的期待。

若兩者出現錯位,容易拉開親子間的距離,甚至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索。

調查顯示:部分學生認為父母最關注的和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錯位”

四、八年級學生都認為家長最關注孩子的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

四年級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和孩子最希望家長關注的前三位一致,但相對而言,學生更希望家長也可以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同伴交往;

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和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錯位”。在八年級學生眼中,家長最關注自己的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而他們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身體健康。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方面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希望家長最關注的方面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年級男生和女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八年級男生和女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最渴望“溫暖的家”,最需要親密的親子關係,這些都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條件,但是為啥現實生活中卻有那麼多的親子衝突呢?

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學生在不同領域中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家長不能厚此薄彼,關注孩子的品德培養、心理健康與學習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身為家長,要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家長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減少家庭矛盾,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4、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親子溝通狀況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要途徑。不僅能促進良好親子關係,還對孩子的學業表現、身心發展和社會適應等均有較大的作用。

尊重孩子是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

但是,

調查顯示:兩成孩子認為家長不尊重自己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不尊重自己的情況

調查顯示: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親子溝通的情況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家庭日常交流的情況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面臨多多少少的煩惱。如果家長沒有與孩子很好的溝通,久而久之他的想法和問題就要壓抑在心裡,得不到釋放。這時候孩子就會經常沉默不願表達,而家長只是一味的埋怨和指責。

孩子得不到認同,就會有挫敗感,缺乏自信心,做什麼事都沒有勇氣,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觀,無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發展。所以家長與孩子能夠正確溝通尤其重要。

5、高頻率的親子閱讀能夠促進孩子進步

親子閱讀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和孩子一同讀書時,你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想法,讓你瞭解到到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從而進行有益的正面引導。

調查顯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情況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告訴你為什麼教育不好孩子?


四、八年級學生的家庭藏書量

根據有關“兒童閱讀”的研究發現:六歲到十二歲是閱讀的豐沛期,他們就像一塊海綿,遇水即吸;不限題材,不拘類別,凡是新鮮的、有趣的,他們都喜歡,特別是能夠表現人生種種考驗的故事,更能夠滿足他們。

同硯四驅小英雄建議:建議家長豐富家庭藏書量,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相關活動, 和孩子一起感受閱讀的魅力。

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尊重孩子、要讀懂孩子,而不可忽視的是親子溝通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才可能教育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