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且源遠流長,從未間斷,換句話說,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導致文明中斷。於是就有人持反對立場了,說中國不是曾被蒙古人和滿清人統治,導致華夏文明中斷嗎?其實這一說法是存在誤區的。

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古代的國家是由一個王朝進行統治,而不是一個民族進行統治。當一個朝代滅亡的時候,只不過是這個王朝走到了終點,並不是這個民族徹底滅亡。而當時的王朝均由一個家族所統治,換句話說,朝代的結束不過是劉家的漢朝取代了嬴家的秦朝,但漢民族並沒有因此滅亡,文化也沒有因此中斷。

而歷史上也曾出現多次的民族融合現象。比如戰亂時期,漢族人從長江以北地區遷移至現在的嶺南地區,就和當地的蠻族相互共處,並交流了文化。而後來的鮮卑、突厥、女真等民族也在和漢人相處中逐漸融合,承認了中華文化。如果非要舉例,就可以拿女真族建立的清朝來說,當時的清朝不也是使用漢字,承認了中華文化嗎?所以中國文化確實做到了源遠流長,從未間斷的效果。

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那古中國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的呢?筆者歸納為兩點。

第一,是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冷兵器時代,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中國東南面有大洋相隔,而西面要麼是荒漠,要麼是高山雪地。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他國家文明無法對中國發動大規模進軍,所以羅馬帝國就算再強大,當時只是通過絲綢之路保持與中國的往來,並沒有到刀鋒相對的地步。

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而中國北面和西北面的少數民族雖然不斷向中原地區發動戰爭,但也在戰爭過程中與漢族文化相互融合,承認中華文化的地位。其實五千年的華夏曆史中,北部和西北部曾出現無數少數民族,但這些少數民族要麼徹底滅亡、要麼遷移,但更多的是融入了中原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其中一員。

古中國從未被任何國家吞併,是依靠什麼屹立不倒的?

第二,是中華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中國文化起源於中原文化,所以才有長達五千多年的歷史。雖然古代時期很多少數民族都在對中原發動戰爭,但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被璀璨的中原文化所吸引,逐漸與漢族融合,就算成為統治層的民族後,他們也將中原文化視為自己的主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