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新晋升的管理者,我发现为下属设立高标准通常会很难,我们极容易在过程当中妥协,结果就不知不觉中将标准降下来了。

在与不少管理者交流中,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

1) 我也是刚从下属的位置上晋升上来的,我知道达成高标准有多难,总忍不下心来执行高标准。

2) 我看重与下属之间的友好关系,而高标准显然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会让下属觉得我在为难他。

3) 下属做的工作恰巧是我最擅长的领域,我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个事情只有我自己才能高标准的达成它。

管理者要在工作中做到为团队成员设立高标准,其实是一个要改变认知的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高标准的建立并不是为了要为难下属,相反,正因为高标准的建立,才会带给团队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带领他们迈过一个个的坎,走向成功与辉煌。

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01 认识自己的角色

当管理者觉得自己很难为员工制定高标准时,其实是因为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管理位置上所身负的责任,当他处在管理位置上时,他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他自己,还代表公司。

前几天跟同学闲聊,他最近又晋升了一级,公司给配了司机和保姆,他觉得很不习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做这些事情。

对此我倒很能理解公司的做法。

我说,你身处这个位置上,你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就已经不是你自己的了,你已经将你的工作时间内所能产生的成果卖给了公司。

公司希望你在这段时间做的事情是高价值的工作,是与你的岗位匹配的工作,而不是让你拿着你现在的薪水去做司机和保姆的活,这对公司来讲是浪费。

所以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单位时间产生更多的价值,而不是纠结自己以往凡事亲力亲为的习惯。

他点点头,表示理解。

当我们处在管理位置上,却不能做到自己岗位所要求的职责时,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时,其实是一种对公司资源的浪费。

在管理者的工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带领团队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而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中,“为下属设定高标准以影响结果”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我们有意无意中忽视这一项的时候,代表我们并没有严肃的看待我们的管理角色。

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02 爱他就不要用低标准来伤害他

最重要的是,我们以为自己对下属宽容是对他好,可是我们实际上却在用低标准在伤害他。

因为你的低标准,他对自己也没有了高要求,日子在得过且过中流逝,一年、两年......,他没有在工作中获得成长,没有在工作中培养出才能。

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他慢慢的磨平了自己曾经的棱角,也失去了曾经的优秀和个性,成为了平凡而又庸碌的普通工作人员。

低标准让他的工作没有价值,当工作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时,他就失去了成就感,慢慢的失去了尊严和快乐。

这样的下属,跟不上公司的进度,跟不上社会的脚步,早晚会被时代抛弃。

他输在没有勇气早早的抛弃像你这样的上司,你却输在把本可以优秀的人才给磨成了一枚社会的弃子。

我们要相信,所有的优秀都是被逼出来的,当管理者对团队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时,既显示出了管理者对自己的信心,更显示出了管理者对团队的信心。

当我们用高标准逼出团队的优秀时,他们就会对工作满怀信心和激情,当工作被他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视为成长的土壤时,他的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

因为能力的提升,因为价值感的提升,他有机会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他将会全身心的爱上这份工作。

而这份热爱又让他在生活中充满能量,形成一个生活与工作的良性循环。

因为爱他,所以要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03 帮助他人建立内在的高标准

很多时候并不是员工不愿意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他们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高标准,当上下级的标准不一致时,双方就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会产生矛盾。

学习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内心标准的过程,领导者可以通过示范、对比、培训等来帮助员工提升内在的标准,帮助他们突破认知的局限,拓展自己的格局和视野。

当他们通过不断的接触一些新的东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内心也会开始有一些对比和碰撞,慢慢的他们就会在内心建立起高标准。

优秀的管理者会时常为自己的下属创造学习的机会,让下属有机会和领域内的一些精英人物接触,慢慢的了解真正高标准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不断的反思和对比当中,下属的内在标准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他开始慢慢的理解你说的话,认同你的高标准,你们之间的沟通才不会因为彼此的标准不同而产生误会和分歧。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公司,他们规定员工出差必须住五星级酒店才给报销。刚开始员工出门住进这样的酒店会觉得战战兢兢,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用行动去证实自己工作中的高标准所带来的高价值,值得五星级甚至更高级的酒店。

这是因为公司通过各个细节在告诉员工,什么是公司的标准,并且潜移默化的获得员工的认同。

一个人只有先在内心建立起高标准,才能够为高标准全力以付。

爱他,就用高标准来要求他

04 标准不受能力限制,标准提升能力

标准的建立并不受限于我们现有的资源、能力,相反,恰恰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了高标准,然后才去找资源、提升能力。

就拿我们买房子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我们大多数人买房是看我们手上有多少钱,如果钱不够,就不买或者买小一点的房子,先将就着住,想着等以后钱够了再换个大点的房子;

而另外一些人买房不看手上有多少钱,而是看我需要多大的房子,要在哪个地段买,再确定要多少钱,然后想办法到处去找资源。

结果多年以后,前者还是没赚够足够的钱买房子;后者却通过房子实现了收入的倍增。

这两种人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人把前者叫做穷人思维,后者叫做富人思维,两者的区别并不是现在手上有多少钱来决定的,而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我们要小心自己的思维方式,哪怕腰缠万贯,我们仍会在很多地方会用穷人思维来思考。

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尤其如此,如果我们永远只用低标准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么能力就永远也得不到锻炼。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高标准,哪怕我们会走一段非常艰难的路,但我们终将慢慢的靠近那个高标准。

当我们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自己设立“合理”的标准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穷人思维在思考;当我们先设立高标准,然后为高标准找资源、提升能力时,我们是用富人思维在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