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謠言再次襲來 國家氣候中心權威闢謠

隨著季節更迭,秋冬季冷空氣日漸活躍,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今冬的氣候預測情況,在此背景下,網上相關“冷冬”傳言增多,甚至出現“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

對此,10月16日,國家氣候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及微博闢謠表示,氣候預測是專業性很強、科研型突出的業務,需要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品為支撐、動力和統計的診斷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學結論。正因為氣候預測的複雜性和科學性,《中國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明確規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冷冬”謠言再次襲來 國家氣候中心權威闢謠

微博闢謠截圖


國家氣候中心每年10月下旬都會組織全國科研院所及業務單位的氣候專家對冬季的氣候形勢進行科學的會商研判,發佈官方預測。關於2018/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 國家氣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預測結論: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1)2018年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轉為偏暖並不斷髮展增強,此次增暖將繼續發展,並於2018/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El Nino事件。發生El Nino事件時,東亞冬季風強度弱,我國氣溫普遍偏高。

2)我國冬季氣溫受到東亞冬季風各環流系統的協同作用。國內外氣候模式一致預測,2018/2019年冬季歐亞大氣環流整體以緯向型為主,不利於冷空氣頻繁活動,有利於我國氣溫大範圍偏暖。且隨著預報時效的臨近,各家模式預報結果相比之前更向大範圍偏暖的趨勢進行訂正。

事實上,關於“冷冬”、“最冷春節”等說法幾乎每年都會被招引大眾眼球、製作大眾驚懼的造謠者加以利用,全國多地都紛紛中招。

“冷冬”謠言再次襲來 國家氣候中心權威闢謠

多地闢謠


其中,今年世界氣象日人民網“求真”欄目盤點的氣象謠言首條便是“1992年以來最寒冷冬季”。早在2016年11月,微信朋友圈中熱傳一則“預計23~26日全省將出現1992年以來最寒冷的天氣”的消息。該消息較早在浙江傳出,隨後江西、湖北、河北、陝西等地均出現了類似的傳聞。消息還在所謂的“天氣預報”下方附有8條注意事項。不久,傳言涉及的各地氣象部門紛紛闢謠。

2017年1月,該消息以“史上最冷春節”的名目“死灰復燃”,除了東北地區、西北等原本就較為寒冷的地區外,全國其他地區包括北京、山東、江蘇、廣東、廣西、雲南等都紛紛中招。

又在今年1月,網絡上也流傳一些說法稱“2018年正在重現十年前的雨雪冰凍災害”。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曾表示,今年的雨雪天氣過程與2008年有一些相似點,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大家不必過於恐慌。

國家氣候中心作為氣候監測預測、評估服務的官方部門,一直密切監視氣候系統的演變動態,包括海洋、冰雪等下墊面和大氣環流系統的演變對氣候的影響,以及動力氣候模式的預報更新,及時發佈最新預測產品。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是我國短期氣候預測產品發佈的唯一官方部門。所以,認準官方渠道發佈的權威消息,對微信朋友圈中語氣絕對、出處不明、表述武斷的內容切勿隨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