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2: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论语》22: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思索】

孔老夫子讲这段话,应该是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形象地告诉弟子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现在看来,这个过程仍然是大部分人应该走过的一个生命历程。

十五岁,正是学习的大好年龄,也是理想和志向确定的时候。三十岁,是自立的一个大致时间。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立足,还没有自己的事业,那就有些晚了。四十岁,对人生的很多道理也搞清楚了,人生和事业都稳定下来,不应该再受外边的诱惑、迷惑了。五十岁,理解了人生,明白很多事情不能改变了,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六十岁,再听到不同的意见,清楚这里边有很多原因,该接受的接受,不该接受的也就不在意了,心里不应该再有什么不舒服了。七十岁,因为过去不断地进行道德修养,不用特别注意,言行上一般也没有过错了。

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大年龄就做与它相适应的事情。现在的人,比古代寿命长很多,所以,相比较来说,有的年龄段可以推迟10年左右。比如,现在可能是五十不惑,六十知天命,七十耳顺。

有的人,小小年纪,在某些方面就展现出天赋,被称为神童。有的人大器晚成,五六十岁才开始成功,被当做传奇人物。其实,我们不用羡慕神童,也不用和传奇人物比较,只要和孔圣人比一比就很好了。通俗一点说,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立下志向,自强自立,坚持道德修养,还要不断地思考人生;当我们老了,应该明白做人的道理。也能够明白人生的道理了。

也就是说,青春年少,应该有志向,应该努力奋斗;到了老年,应该清楚人生的真谛,也要接受一生的经历,不能埋怨后悔。

我们千万不能小时候羡慕神童,老了羡慕大器晚成,一辈子在空想羡慕和埋怨后悔中浪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