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从别的国家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重要的我们没记载的历史?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看重点在于重要,这个重要是你觉得重要还是学术上觉得重要?

关于其他国家的史料研究的想法,这个历史学来源于胡适的想法,他在1938年在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历史学会提出的,他把日韩保存的有关中国史料作为新材料的想法。大约是07年开始,葛兆光先生率领文史研究院整理一些域外汉文文献,从周边看中国的观点也是影响很大。

有没有从别的国家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重要的我们没记载的历史?

我们先看看一些有趣的记载,比如皇帝的长相,关于皇帝的长相,一般人都是避讳的,哪怕写出来也都是“龙章凤姿”之类的套话,朝鲜半岛出使清朝的使者,则没有这些顾虑。年轻的康熙“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闵鼎重《老峰燕行记》)乾隆则是“面白皙,甚肥泽,无皱纹,须髯亦不甚白。”(李德懋《入燕记》),两年后另一个朝鲜人的记录是“皇帝方面白皙,而微带黄气,须髯半白,貌若六十,蔼然有春风和气。”(朴趾源《热河日记》),大约,乾隆确实是肤色白皙。

有没有从别的国家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重要的我们没记载的历史?

而关于清代学术的风气的转变,朝鲜人也有相应的记载,朝鲜使者柳得恭看见“迩来风气趋《尔雅》、《说文》一派……南方诸子所究心者六书,所尊慕者郑康成(郑玄)”这反映的是乾嘉时期考据学之风的盛行,而程朱理学离开了学术主流,而朝鲜人依然尊崇程朱理学,所以,朝鲜使者经常批驳考据之学。这些都是有趣的记载。

域外文献的价值不在于记载了什么似乎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很多域外文献也未必记载的是真实的历史,但是,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没有他者,就没法了解自我。如果用西方人的日记之类的史料,巨大的差异性会让西方人觉得东方一切都是新奇的。而朝鲜、日本、越南则属于东方,又是作为他者存在的。异乡的旅行者会注意被熟悉这片土地的人忽略掉的东西,这就是朝鲜使者记载的意义所在。

参考资料:《想象的异域》、《历史中国的内与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