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究竟有多惨烈?

胖胖超人影视汇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也称“八一三抗战”。这次会战是蒋介石主动想打的,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想把日军战略进攻方向由“从北向南”(历史上统一中国的战争多是这一进攻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使其处于仰攻的不利态势,以利于长期作战。

第二,蒋介石选择列强势力集中的上海与日军会战,是想让列强的利益受到日军损害,从而让国际力量阻止日本侵略中国。

此役,中日双方共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前后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500多架飞机,40多艘军舰;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第87师、88师等共约70余万人。这一战,不仅仅是中央军,几乎大部分地方军阀的部队也参战了——包括川军、桂军、粤军、湘军、西北军、东北军等。

由于受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的制约,中国正规军不能进驻上海市区,所以国民政府不得不让第2师补充旅第2团换上保安队服装,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战略重点,以充实上海兵力。日方两名士兵持械冲击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当场击毙,“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的导火线。

根据现在的资料来看,当时日军可能察觉中国正规军违反规定进入上海,所以派人擅闯虹桥机场以探虚实。我方可能发现了日方企图,故开枪击毙日军士兵。总之,这一事件让上海中日关系处于崩溃边缘:日方要求中方解释,并惩治开枪人员;中方则认为两名日军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严重的挑衅行为,要求日方道歉。

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中方也不甘示弱,为夺取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张治中率领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

8月13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

淞沪会战持续约三个月。11月13日,国民政府宣布从上海撤军,并发布告上海同胞书: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一战到底有多激烈?

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上海属于第三战区序列,故由第三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是谁?国民政府副委员长、西北军老将冯玉祥。按说,这个级别已经很高了。但开战之后没多久,由于战事太激烈,投入的部队太多,除了中央军主力,还有各类地方部队。为了统一指挥,蒋介石调走了冯玉祥,亲自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职。大家可以想想,能让蒋介石亲自出马当一个战区司令,可见战争有多激烈,他有多重视!

淞沪会战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后,白崇禧作为参谋长,在中枢统筹全局。当他最引以为傲的桂系子弟兵到达战场后,白崇禧迅速组织桂军主力,发起大场反击战,希望凭借桂军强悍的战斗力,给日军以决定性打击。桂军主力6个师7万余人,对当面之日军发起绝地反击,血战三天。广西子弟兵一次次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喊着“丢他妈”的口号,向日军阵地冲锋,这个场面,令人动容。可惜,日军毕竟不是北洋军阀,用猛烈的炮火和精准的射击,导致桂军伤亡惨重。三天下来,7万多桂军伤亡过半。如团长谢志恒率部投入作战时是1689人,血战后只剩下685人,到最后大撤退仅剩下不到300人,谢志恒本人也英勇殉国。

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死守宝山的黄埔六期生姚子青营长,月浦恶战阵亡的第98师583团团长路景荣少将,顾家宅之役冲锋在前、壮烈牺牲的第1军1师1旅副旅长杨杰少将,还有黄梅兴少将、蔡炳炎少将、庞汉祯少将、秦霖少将等等。

1937年11月5日,何应钦在南京召开国防最高会议时宣布:淞沪战场中国军队伤亡已达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在后撤途中伤亡约10万人;两项合计约29万人。我军阵亡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真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是惨烈的,是中国军人用生命打出来的,这场惨绝人寰的战役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让日军也损失惨重,把中日之间的战争拖向了长期对抗的局面。虽然已经过去81年了,但我们还是要对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中国将士们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永远是华夏之光!

1.宋希濂 :《淞沪会战》

2.张洪涛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在淞沪会展中,冯玉祥曾提到:“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并留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千古名句,可见战况空前惨烈。淞沪会战中我国民革命军投入兵力70万人,阵亡约25万人~30万人,折损国民革命军近1/3精锐部队,其中包括2名中将,14名少将。

图、淞沪会战——抗战史上最惨烈一役

淞沪会战是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在上海的一场大型会战,也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不宣而战,并由地区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中日双方投入约100万军队,其中国民革命军投入70个师和7个旅,超过70万人,包括180架战斗机和17辆战车。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1个旅,包括500架战斗机、300辆坦克和130艘军舰。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在8月14日至10月20日进行三次大规模增兵。中、日双方随后展开了上海市区战斗、张华浜战斗、吴淞战斗和罗店浏河战斗。9月15日国民革命军从防线从江边一开,展开了三期防御战。淞沪会战直接导致日本速战论的终结,并迫使日军在华北由攻转守,并在青岛地区停止军事行动。战斗结果也异常惨烈,国民革命军最精锐的87师、88师和财政部税警总团被尽数消灭。

图、著名的“中国娃娃”照片,日军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后的场景。日军暴行罄竹难书

尤值得一提的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抵挡日军多番冲锋,在四天的拉锯战中重创日军最为精锐的第三师团。虽然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痛,但是极大鼓舞了我国民士气,并向外界传达出我们的抗日决心。


航空之家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以国军溃败告终,国军伤亡约30万,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抗战初期,日军投入的都是精锐的师团,战斗力非常强悍,国军方面虽然投入了中央军的德械师,但无法和日寇的海陆空立体打击抗衡。

2.国军统帅部的错误决策。淞沪会战,虽然成为“8.13”,其实是8.14号打响的,因为蒋希望西方国家介入调停,力图先消灭陕北红军,最后日军炮轰闸北,不得已才下令开战!

3.国军的战术是法肯豪根的德军以强打弱的战术,不符合中国军队对付日军这样强悍的对手。

4.当时中国的工业落后,飞机,大炮甚至炮弹都是进口的,所以开战初期还可以和日军抗衡,后期基本就是人海战术,据说日军有个34联队有种大炮,口径大的惊人,成人的脑袋都可以放进去,这样的武器对付没有坚固工事的中国军队,结果可想而知。

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失利。但它坚持了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使日军的进攻路线不得不临时改变,也给中国的工业转移争取了时间。

以上为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子非鱼


淞沪会战国军参战官兵累计达到70余万人,至于有多惨烈,我认为应该由当事人说话,比如第78师参谋长吴允周,他的回忆文章可以充分说明,淞沪会战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年9月,第78师增援到达上海战场,吴允周说:“记得我行至某一村庄,见不少人坐在路边靠着墙休息,黑夜间看不清,我就问你们是哪单位的?连问两声无人答应,勤务兵跑上前去推了一位一下,那人就顺势倒在地上,勤务兵又摸摸其他人,他像触电似地、紧张地跑过来说,参谋长,那些人都已重伤死了!”

吴允周心里很难过,“他们负伤还能挣扎到后方村庄来,谅其伤势还不会太重,再说能在敌火下幸存,总算很幸运,假若有医务人员在此替他们裹伤止血,再送到后方医疗,多半可拯救活命”。

继续向前,又遇见一群零乱的部队,约六七十人,其中有很多挑行军锅及箩筐的炊事兵,但也有少数带步枪及手枪的。吴允周说:“我判断他们是后勤人员,就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他们回答是98师某团,再问他们战斗部队是不是在后面,他们听了苦笑起来说,我们就是战斗部队,我们团打了这么久,就只剩下这么多人了!”



几天后,第78师师部特务连长告诉吴允周:他曾经碰见两个伙夫,担了大半担饭菜,由火线下来,他有点奇怪地问,怎么饭菜都没吃完?伙夫说,清晨送去的全连抢着不够吃,晚上送上去,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仅仅吃了一点点,其他的人都不见了!说罢大哭起来。

由此可见,阵地战远比游击战惨烈,但总要有人承担正面战场的防御和牺牲吧?尤其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政府军队守土有责,如果大家都去打游击战,谁来保卫我们的城市和重要交通据点?


冯杰


淞沪战役日军投入兵力20万以上,重炮800多门战车500多辆飞机300余架(注:抗战期间国军飞机一共300多架)军舰70多艘,国军投入兵力70多万(重武器少到忽略不计)结果日军伤亡60000左右国军伤亡33万左右。国军大多在当时围剿共产党的地方到淞沪大部分地方没有铁路,所以只能靠士兵和当地居民扛运物资,平均每一天都有一个师抵达战场,由于地形问题,堑壕挖1米左右就会渗出地下水,战士只能趴在水里作战,后续部队没时间挖堑壕,只得以战友尸体为掩护,日军军舰300mm炮一颗炮弹大概可以覆盖半个足球场,也就是一炮下去一个连就几乎没了,战斗结束后,国军伤亡中将军长一名,师长3名,旅长数十名,团长营长300多名,连长、排长、班长不计其数,.......不说了,向烈士致敬[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


MC反迷你自卫反击队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中日双方共投入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日军自称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


淞沪会战到底有多惨烈呢?从几次战斗就可窥见一斑:


1,罗店争夺战:

罗店战斗,也被称为“东方凡尔登”和“血肉磨坊”,中国军队十八军第11师、67师、98师和七十四军51师,与日军第十一师团激战一个月,白天,日军在绝对优势的飞机、火炮、舰炮、坦克的掩护下,将罗店炸成火海,占领阵地,夜晚,中国军队发动夜袭,与敌人短兵相见,夺回阵地,罗店阵地反复易手13次,中国军伤亡3万余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仅第98师伤亡人数已近5000,其中各级军官伤亡200人以上。


战后,日本随军记者进入罗店,发现整个镇子: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

罗店争夺战,中国军队几乎到了有死无回的程度,罗店是名符其实的血肉磨坊!


2,宝山保卫战:

第十八军98师292旅583团三营营长姚子青奉命坚守宝山城,率600将士与日军血战7昼夜,战至9月7日凌晨,第3营官兵几乎伤亡殆尽,姚子青带领残余士兵退至东门作继续抵抗,“他们在数量为自己数倍的日军面前使用刺刀、匕首、木棒、石块乃至自己的牙齿,咒骂着,厮打着,直到血肉模糊地倒下去”,姚子青最终不幸中弹牺牲,宝山县城也在不久后沦陷。

姚子青阵亡后,宝山县被改名为子青县,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姚子青事迹,蒋介石闻讯后致电第98师师长夏楚中,称“我官兵殉难之壮烈,尤其是宝山之一营,全部官兵与城共存亡,实开近世战争之创例。此种光荣哀劣,震惊中外,悲痛之余,聊以互慰……阵亡官长与士兵最惨烈者之姓名先行详报,以资表彰。顺颂戎耻!”


3,葛家牌楼之战:

湘军第19师57旅第113团在秦庆武团长的率领下,坚守葛家牌楼阵地,苦战一周后,秦团官兵伤亡过半,阵地全被炮火摧毁,秦团残存官兵爬入弹坑,固守待援。战至10月17日中午,秦庆武团长和副团长张季麟、团副欧鑫、营长刘演竞等先后战死,全团1400名官兵,除了三营营长钟雄飞和11名重伤员(与日军肉搏负伤)被转运到后方幸存下来外,全部壮烈牺牲!

不久,援军赶到,收复葛家牌楼,只见:60尺阵地均焦黑,敌尸体枕籍,地为赤色!增援部队军官称:葛家牌楼战况之激烈,比欧战沙门之役,殆尤过之!

当地居民回忆:战壕中有我军与日军双方刺刀均刺入对方胸膛而直立不倒的尸体,既展现了我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亦反映了日军的凶悍。


4,新泾桥、仙师庙之战

1937年10月下旬,湘军第53师在新泾桥、仙师庙一带阻击日军,激战两天,53师就已经牺牲了4位营长,重伤4位营长,士兵的伤亡可想而知。

5,松江保卫战:

1937年11月,日军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企图截断上海一带中国军队的退路,吴克仁受命率67军协同43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激战三天,仅67军就有五位将军牺牲,他们是:


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67军参谋长吴桐岗少将;67军107师参谋长邓玉琢少将;67军107师321旅旅长朱之荣少将;67军108师322旅旅长刘启文少将。


……

国民政府11月13日发布从上海撤退声明有这样一段话:“……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段话就是是对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最好的诠释!


指缝间的历史


现如今,每到快10月份的时候,就会有国家派一些人去访问当时的抗战老兵。在不久之前有一位记者,他曾经去探望一个,之前参加过战争的老兵,老兵的名字叫做宋宝行。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这位老兵已经102岁了。据说,他曾经参加过淞沪会战,并且在一夜之间发射了700发的炮弹,而那是他所有的炮弹了。他还为我们,讲述了当时在战场上的故事。

他声称那个时候他只有18岁,因为有人招学生兵,所以他就去了,毕竟到那里还可以上学。在37年的时候,是他到达那个学校两年之后,正式打响了淞沪会战,他所在的部队就去了阵地进行增援。等他到达上海之后,才发现他们所带去的炮弹几乎都是用不到的,日军的炮弹和他们的炮弹,射程差距是有很大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上级不让他们开炮,可能是开了也没有什么用。即使如此,他所在部队的营副,还是要带着他去其他地方打仗。他声称如果自己的部队不能够打仗的话,那么就去步兵那里看一下吧。他们到达了步兵那,一夜之间就把700多发的炮弹全部都用光了,于是他们就直接前往步兵线,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等他们到达步兵线的时候,看到的全部就是枪林弹雨,而且还有填满了腐尸的战壕。那里有很长的沟,这条大沟看起来有一丈多深的样子,在这条沟的附近就是他们的交通主线了,而在这条沟里,他发现了很多的尸体。尸体多到把这个沟给填平,正是最热的时候,所以那些尸体上无论盖多么厚的毯子,都会散发出一股腐尸的味道。

这位老兵自述,他声称到现在为止还会想起那一幕,原本他和自己的营副是到那里支援的,可真正看到那副画面的时候,两个人谁也提不起打仗的事情,而是站在战壕里面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直接回到了炮兵阵地。而且,步兵营也得到了命令,不允许作战,就这样打了20多天的仗,他们从上海撤了出来,并且把这位老兵提为了班长。

他就是当了班长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班里有个逃兵,特别的不满意,甚至想要回家,终于在几个月之后,他才能够做船回家,下了船直接就奔向铁路,顺着铁道就往家走,但是还没来得及到家就被人给抓了,当时是抓到了,是炮九团,并且再度收,编为官兵,那时她才得知,原来家乡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这位102岁的老人,用自述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大战,也让我们明白了,战争究竟是有多么残酷的。


智在三国


不多说,好久以前看到的一张图片,

看着心酸,


永远的国盾


淞沪会战之惨烈程度,我们可以用一句参战过的老兵的回忆来形容:“有时一个师派上去,两天就打光了。新来的士兵或是壮丁,连稍息立正都不教,教会瞄准开枪就得送到前线去了。”

在这句话所讲述的情景,足以看出我们国家在这场世纪大战中表现之惨烈。那么,淞沪到底激烈到什么程度?就让我们从整场战役的过程去探索,一睹当年前线之壮烈。

一、出击:上海滩

8月13日,驻守在上海的第九集团军开始对日本驻上海的部队发动反击。其中,主力第87、88师是国民政府聘请德国军事顾问亲自训练的,装备清一色德制武器,堪称当时中国军队中的精锐之师。除此以外,还有两个装备150毫米榴弹炮的重炮团掩护。

一开始,日军在上海的驻军仅有海军陆战队三千人,因而不得不紧急动员租界日侨参战。但纵使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优,面对日军修筑的工事仍然久攻不下。经过数日苦战,才艰难地在上海占领了一些要地,将日军驱赶到江湾一带。

日军眼看中国军队突然发动进攻,认为是扩大侵华战争战果的绝佳机会,因而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之下,松井石根马上就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8月21日,日军援军开始在战列舰长门号、陆奥号的护航下陆续登船开往上海。

面对更多日军来势汹汹,中国军队也在淞沪战场不断投入增援,周边的中国军队也源源不断地被派往淞沪前线。只可惜,由于军队素质的较之日军略显劣势,纵使坦克、重炮和飞机都被派上了战场,部队之间协同却极差,导致在许多日军阵地面前久攻不下,最终错失良机。

转眼,时间很快来到了8月23日,松井石根派遣的援军先头部队两个师团到达了上海。此时,中国军队将日军驱逐出上海的可能性更低了。而日军则在随行战舰炮火的支援下迅速登陆并投入战斗,向宝山、月浦、罗店等地猛烈进攻。为此,

第九集团军仓促应战,双方围绕着罗店展开了激烈的拉锯,但最终仍未能阻止日军攻占罗店。

随后,日军又对驻守宝山和月浦的中国军队展开疯狂的攻击,驻守于此的98师与日寇进行惨烈的肉搏战,终因伤亡过大而退出阵地。而后,战线慢慢往内陆发展,来到了在宝山城。驻守该地的98师583团3营,在营长姚子青的带领下,与敌人殊死搏斗两天。面对日军的军舰和坦克,官兵们毫不退缩,最后除一人受命突围传达军情外,全营将士500余人都为国捐躯。

二、一寸山河一寸血

从八月份战到九月份中旬,日军的援军大部队陆续抵达战场。中国军队在重新审视战场情况后,认为自身缺少对淞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又缺乏据点攻坚和反登陆的能力,因而只能被迫转向防御。此时,第三战区发布的命令里明确提出,要“以长久抗战为目的”、“对登陆之敌,力求各个击破”。

在另一边,日军大本营则认为,他们在淞沪战场处于上风,于是把侵华的重心放到上海来。不仅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的三个师团调给上海派遣军指挥,还从台湾调来大量步兵部队。加上此前的上海派遣军,日军此时在淞沪战场的力量已经达到了20万人。

面对敌军的调兵遣将,国民政府也迅速将中央军主力和附近各省的地方军增派到上海方面。在原有的三个集团军基础上,又投入了第10、第19和第21集团军。同时,将部队分为左翼、中央、右翼三个兵团,分段防守。

就在中国军队刚刚转入防御之时,日军便向中国军队的防线发起进攻。松井石根首先向左翼兵团的防线开刀,以两个师团冲锋开路,很快就打垮了中国军队两个师的兵力。第三战区司令部见势不妙,要求左翼兵团保存力量,退到二线阵地防守,这才勉强保住了防线的左翼。

而松井见进攻侧翼失败,便把矛头指向中央兵团,力图从中央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10月1日,日军分南北两路,向中央兵团防守的蕴藻浜河一带进攻。由于攻势猛烈,中国守军多支部队被迫撤出阵地。激战两周后,日军也突破了蕴藻浜河一线,随后又以优势火力攻克大场。这样一来,中央兵团的防线彻底被打穿,中国军队全线后撤到二线阵地。

在长达三个月的血战中,中国军队虽顽强抗敌,但因为军备实力较为悬殊,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而在战役的整个正面对刚期间,中国军队寸土不让,往往都是打到无法支撑才撤出阵地。到了11月5日,何应钦无奈宣布:中国军队已付出了高达十八万七千余人的伤亡。这个数据以及其背后的坚守抵抗精神,完全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了。

三、大撤退:敌在金山卫

虽然日军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但中国军队仍然没有彻底失去对上海的控制,日军大本营对于拖沓的战斗也非常不满。因此,他们再次加强日军力量,又策划着进行一次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

可在此时,正当中国军队在向二线阵地撤退时,委员长因为轻信国际列强,认为他们能够调停战争,忽然下令取消撤退。朝令夕改之下,中国军队军心开始动摇,而更坏的消息也同时传来:日军在防线的背后——杭州湾北部的金山卫突然登陆,将尖刀狠狠捅向中国军队的背后。

随即,日军在几乎无人设防的杭州湾北部肆意进攻,迅速扑向松江城和沪杭铁路。右翼军团连忙派出部队进行反击,但都很快被日军打退。松江城沦陷之后,日军又兵分两路,一路为主力,直指嘉兴、平望;另一路则直取南京,吓得国府高官们魂不附体;

委员长见状,连忙下令所有部队撤出上海。由于命令仓促,他甚至没有说哪些部队先撤、哪些留下殿后,导致各部军队争先恐后地往南京、苏州等地撤离。祸不单行,日军又在此时于上海以北、昆山以东的太仓登陆,截断京沪铁路,中国军队的撤退路线面临着被截断的危险。就这样,连串的晴天霹雳使各部军士士气大跌,最终让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

噩梦就此开始:撤退的士兵们全无秩序与纪律,拥堵在路上的队伍成为日军炸弹与炮火的靶子。据统计,在撤退阶段,中国军队约有十余万伤亡,且大军撤退散乱,为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大军树倒猢狲散,留下只有零星的抵抗。11月9日,日军轻而易举进驻上海,占领虹桥机场等要地。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除部分地区仍在战斗,日军已基本控制上海,这意味着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于落下帷幕。

在这场激烈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的惨重代价超乎世人想象:根据统计,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约三十万的惨重伤亡,其中不乏精锐部队。更令人叹息的是,在凇沪会战中居然有十四位将级军官身亡,其中还有一名中将。这十四人均在与日军交战的第一线阵亡,更是对于抗日力量的重大损失。

▲吴克仁中将,于会战11月率部掩护大军撤退时牺牲

淞沪会战虽名为淞沪,但作战地域包括了几乎整个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地区一带到处都是烽火狼烟。据统计,仅在上海地区,无家可归的受难民众就达130万。而周边的经济生产、交通线路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这一切都昭示着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可恨。

今日再看沪宁杭大地,满眼是和平安详、充满活力。但谁又能想到,中华人民在短短数十年间能治好沉重的战争创伤,把遍地狼烟变为国富民强。然而,三十万男儿、一百三十万难民、一千军官……这些沉重的数字仍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仍揭露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此犯下的罪行,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蒋介石与淞沪会战》余子道

《淞沪会战后至南京保卫战前中日两军华东战场作战史实考察》张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 编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参战部队考》张建基

《血洒淞沪: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实》木森

《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沪抗战比较研究》汤梓军

《沪宁、沪杭甬铁路和淞沪会战》邵壅

《淞沪会战后上海难民的社会救济》丁倩


协虎战争史


淞沪会战,其惨烈程度,对日军来说,仅次于日俄战争。对我们来说,不敢言绝后,但一定空前。



国家承平日久,今天的人很难通过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来理解淞沪会战之惨烈,也很难体会国人抗战之英勇和艰难。


所以,我们从小人物说起……

1937年8月23日,一个名叫荻岛静夫的日本农民应召入伍,时年27岁。一个月以后,荻岛成为日本上海派遣军的一名上等兵。



同年同月,一个名叫东史郎的日本青年也应召入伍,时年25岁。一个月以后,东史郎成为第十六师团第二十联队的一名上等兵。

很多日军士兵以为,到上海把围攻日租界的中国军队赶跑,是一项非常轻松的任务,就像是在1931年的满洲。上等兵东史郎在出发当天的日记中并没有「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而是饶有兴致的记录了战友与爱妻的分别:

野口后备兵的爱妻四处奔跑,寻找她亲爱的丈夫的身影。野口也大喊了好几声,挥过好几次手,但妻子没发现丈夫。妻子深切的离别之情通过这热烈的气氛传给了她的丈夫。“呜”的一声,汽笛声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人们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万岁!万岁!”只有这一句话。



而在吴淞河一线的荻岛静夫面对的场景显然没有这么诗情画意:

天好不容易亮了,敌方的射击达到了极致。从各个地堡和散兵战壕里面射出的弹丸有如雨下,迫击炮爆炸的巨大声响震撼长空。我军炮兵也开始还击,还发射烟幕弹,飞机也赶来轰炸,真是撼天动地。第6中队终于渡河不得,进退维谷。在敌军猛烈射击之下,队长下了决心,命令本部继续前进……工兵脱光衣服、光着膀子拼命拨舟猛进。此时是上午10时。河岸上,友军死者的尸体叠了几层,重伤员得不到治疗,只有呻吟苦撑

在敌军的反攻中,加纳部队也遭到被全部歼灭的悲惨命运。整个联队(3000多人)只剩下两三百人了,死者的遗骸散于泥泞的田野中。

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及以下的干部大部分都战死或负伤了,兵力减为原有的一半,整个联队的精神面貌委靡不振,完全失去了日本军队原有的风采。不久,至十一日,联队长也战死了,联队基本上全部被歼灭了。

荻岛静夫所说的「敌军」正是国民政府税警总团第2支队,时任支队司令孙立人(级别大致相当于旅长)。



伤亡惨重的绝非只有荻岛所在师团!

第3师团、第11师团、第101师团战死人数都分别超过3500人。参战日军最精锐的第9师团战死人数超过5000人,算上受伤,这个师团的伤亡率接近50%。

第9师团还不是伤亡最高的,第101师团经过多次兵员补充,累计死伤超过15000人。算上第10军的损失,日军战死近20000人,其中包括两位大佐(仓永辰治和加纳治雄)。受重伤而丧失战斗力的日军也达到20000多人。

因此,一般认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40000多人。但实际上,如果算上轻伤后重返火线的情况,这个数字接近80000!



看到小鬼子死伤这么多固然振奋人心,但有一个数据请别忘了,由于战力的差距,中日双方的伤亡最少是5比1。换言之,我们是用五倍于日军的代价才换来这样的战果。

淞沪会战,国军伤亡超过20万人,如果算上重复受伤人数,这个数字接近40万。

把日军打的「失去风采」的孙立人也差点在吴淞河殉国。11月4日凌晨,一颗榴散弹在孙立人上方爆炸。他身中9块弹片,被部下拼死送到租界医院捡回一条性命。

下图,抗日名将孙立人——



孙立人不是特例!此役,国军团、营一级校官伤亡达三分之二以上。连、排一级尉官伤亡不计其数。旅长(含)以上高级指挥官殉国超过15人,其中包括军长1名,师长2名。

淞沪会战,大部分是硬碰硬的阵地战,双方都是拿人命往里面填。按第14师参谋长郭汝瑰的说法,即使第一流部队也只能顶七天。

战斗打到激烈时,旅长、团长直接投入一线作战的场面屡见不鲜。比如,第87师第261旅旅长陈颐鼎(黄埔军校3期,1945年率第70军赴台湾受降)在战斗中不仅充当过机枪手,还多次投手榴弹与日军短兵相接。



在刘行争夺战中,胡宗南指挥第1军与日军拼死血战,一周过后第1军伤亡惨重,以至于军长胡宗南都给自己配发了步枪以备与日军随时接火。

以第1军第1师为例,团长以上死伤8人,除通信连外,其余各连连长全部因伤亡换人。部队指挥官尚且如此,士兵伤亡的惨烈程度就可想而知。

淞沪会战,有无数的高光时刻,但最后依然想说两个「小人物」……

8月17日,国军第五飞行大队阎海文(笕桥航校6期,辽宁北镇人,满族)驾机轰炸日军陆战队司令部,不幸被高射炮击中。

阎海文跳伞后,落到了日军阵地,被几十名日军围捕劝降(俘虏一名飞行员的情报价值是非常大的)。阎海文不为所动,用飞行员佩枪英勇还击,在击毙五名日军后,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时年21岁。

下图,阎海文纪念邮票——



当四行仓库成为苏州河北岸中国军队最后一块阵地时,四行仓库四围,三面是旭日旗,隔着苏州河,在公共租界上空,是米字旗,唯独没有中国国旗(死守四行仓库的第88师第524团第1营没有携带国旗)。

一个名叫杨惠敏的女生,时年22岁,冒着枪林弹雨,孤身泅渡苏州河,将一面国旗交到中国军人手中。国旗在四行仓库上空飘扬,向世界宣告了我们誓死抗争的决心,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下图,杨惠敏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此为杨惠敏和饰演她的林青霞合影——



11月11日,时任上海市长俞鸿钧在《告上海人民书》中说道: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样的国家即使贫弱,也是不可战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