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自從池昭新等人質疑量子糾纏科技之後,曾爲之辯護的博士與科學家逐步消聲匿跡?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不知道池昭新是何許人也,但是潘建偉院士所做出的成就那是有目共睹的,要是質疑的話,也該拿出像樣的證據,放到明面上大家來看看。這樣毫無依據的質疑有什麼作用呢?

潘建偉院士曾在《自然》上發表過多篇論文,那些質疑的人可曾發表過一篇,或許連專業知識都不具備吧。

題目中說了,單光子無法制備,單光子可以通過激光不斷衰減製備,要知道,光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粒子,光的能量都是一份份傳遞的,削減到最小不可分割的那一份就是光量子了。

墨子號衛星都發射上天2年了,還在這裡質疑單光子能不能製備,實在是可笑至極。

量子通信其實不應該叫做量子通信,而應該是量子密碼技術,主要用的就是量子的不可克隆性,別人無法竊取信息,如果有人“偷聽”,那麼即刻傳輸失敗,這就說明了,只要是成功傳輸過來的信息都是安全的。

如此高的科技,難怪其它國家都在爭相研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功勞就是潘建偉院士以及他所領導的團隊的。

在這裡,我想說,你們的質疑毫無力度。等真正完成實用化後,就可以打你們的臉了。


一枚遊戲科幻迷


這是一個睜眼瞎的提問。提問者池昭新用兩片嘴一張一合就否定了潘建偉的所有成就,還非常幻覺的以為是自從自己質疑潘建偉的量子技術後,一大批力挺量子科技的博士、科學家銷聲匿跡了。好像他池昭新把科學家揭發的無地自容似的。

而事實恰恰相反。潘建偉團隊的成果一個接一個,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早已圓滿完成各項科學實驗,一篇篇突破性的論文發表在世界頂級期刊上,新的量子通信衛星也在研發中。國外有同行見此情景希望能夠和中國的量子衛星進行信號連接,美國也斥資近13億美元出臺“國家量子行動計劃”。量子技術在中國的帶動下進入了你追我趕的快速發展時期。

在幾年前曾經有不少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那些人以無知狂妄的為主。有人把量子力學給否定了,進而說量子通信是騙局;也有人造謠說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就是一顆普通的激光通信衛星。當時造謠的勢力比較強大,一些讀者誤以為量子通信是騙局。而隨著潘建偉團隊的成就一個接一個的問世,不僅一些讀者認識到量子通信不是騙局,就連之前造謠的一些人也意識到自己當時的錯誤。潘建偉的團隊用自己的實力為自己進行了正名。

不過像池昭新這樣的大神他根本理解不了量子,他只是郭英森那樣的民科而已,陶醉在自己幻覺的世界中。即使他不“打假”潘建偉,他也一定會找一個常人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科學項目去“打假”。當別人意識到池昭新是什麼人物後,自然會遠離他,或許就是因此讓他有了別人“銷聲匿跡”的錯覺。


刁博


這是因為2017年潘建偉又在國際頂尖雜誌Nature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在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之前,說明了國內外頂尖學者一致認可他的科研成果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而至於說這個池昭新,他可能覺得自己比全世界的頂尖學者加起來都要聰明一些,是整個科學界唯一的良心,他的話比Nature還要有分量。

而且科學上反駁別人的理論,就是拿證據,而不是跟別人爭個面紅耳赤,你要是真能夠拿出實錘讓Nature撤稿,又何必在意幾個博士與科學家的聲音呢?實際情況大概是這位科學界唯一正確而又有良心的人,只是純粹就是張著嘴說,半點兒證據都沒有,純粹的撒潑耍賴外加碰瓷吧。

這個情況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就是兩個大人在說話,一個穿開襠褲的小孩子在旁邊哭鬧、打滾:“你們說錯了,我才是對的。”大人瞟了一眼,沒理他。結果沒想到他哭的更厲害了:“你們都不敢理我,還敢說你們沒錯?”

說實話,這是法律管著,法律不管,大人早就一巴掌糊上去了: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麼嘴?


SilentTurbine


這完全就是一派胡言,而且是根本不瞭解現代學術體系的胡話。要看清這一點,必須清楚現代的學術體系是怎樣運作的。

現在的學術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你得解決一個問題,比如,「如何絕對安全的進行通信?」,「如何測量引力波」等等,不一定要這麼高級,但必須是前人未解決的問題。(當然,如果你是圈內大佬,還可以寫另一種文章,叫做綜述。綜合敘述一個領域的發展現狀,領域內的理論等等)

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你就得寫論文。論文中要把實驗的步驟,推導的步驟列出,詳細程度要以「別人可以重複」為標準。然後還要寫上結論、討論、參考文獻等內容。

寫完之後就要投稿,投稿之後,會有審稿人來審閱文章。這些審稿人通常都是領域內的專家,他們經常會提出非常苛刻的問題,為的就是保證文章的科學性。通常來說,影響力越大的雜誌,審稿就越嚴,目前在物理學界影響力最大的三個雜誌,就是Nature, Science, 和PRL。而潘建偉的文章就經常發表在這三個雜誌上。

之後就是發表了。千萬不要以為發表了就萬事大吉了,因為全球還會有很多實驗室嘗試重複你的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接著做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驗證。如果反覆的無法重複,就會有人提出質疑,質疑太多的話,雜誌甚至會撤稿,而且如果有作假,會算作嚴重的學術不端。

這些研究者,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到現在都沒有說話,這個「池昭新」說什麼話?我在Google學術上搜了一下,從沒有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完全可以說是對學術一竅不通的傢伙。


章彥博


對社會上出現池昭新之流的民科我並不意外,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我對曾經出現過博士、科學家為之辯護卻非常驚悚!

記得湖北某樂團曾經啟用患有愚型唐氏綜合症的周舟(沒有對殘疾人不敬之意,如果因此傷害了周舟,我向他表示真誠的歉意!)來指揮樂團演奏,電視宣傳居然說取得了極大成功。後來歐洲一家樂團來鄂演出,據說湖北樂團曾提出再次邀請周舟出山,來指揮人家歐洲樂團,被當場拒絕。我認為歐洲樂團是明智的。

我聽說過,藝術家與瘋子只有一步之差,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藝術家與愚型唐氏綜合症有什麼關係。一個省級樂團應該是音樂家雲集之處,特別是團長或擔任團指揮的音樂家,在音樂上的造詣遠遠高於我們芸芸眾生。難道就因為周舟的一頓比劃與當時的指揮家完全一樣,周舟就可以勝任指揮之席嗎?難道音樂指揮就只有手上的一頓比劃功夫嗎?

當然不是!一個音樂家不僅有手上的指揮功夫,更有對指揮音樂穿透的理解能力,對每個所指揮的音符都瞭如指掌,是每首所指揮的音樂的大集成者。

用一個愚型唐氏綜合症來指揮一個樂團,不僅是一件極不嚴肅的事情,更是對整個樂團音樂家的侮辱,是對音樂藝術的玷汙。

音樂如此,科學更是如此。

我們聽完說過藝術出自天賦,許多音樂家、畫家、演員、作家、詩人等的學歷並不高,雖然他們天賦異秉,但他們仍然在後天的學習與努力中付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許多艱辛。藝術是上帝賦予人類的天性,但要摘取藝術皇冠上的明珠,還必須後天付出極大的努力。

科學與藝術不同,不僅需要天賦異秉,需要極高的智商,還需要學習大大量的基礎知識,沒有基礎知識的天賦對科學研究沒有任何意義。華羅庚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他在做工的同時又自學了許多的基礎知識,沒有那些後天學來的知識,華老寫的一第一篇論文《Sturm氏定理的研究》,怎麼會引起《科學》編輯部主任王季梁先生的重視呢?

池昭新之流的民科,沒有任何基礎科學知識,更談不上高深的科學知識,能有的除了胡說八道,還是胡說八道。民科無恥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臉皮不厚能做得了民科嗎?但這類自詡為科學家的偽科學家的“理論”,居然還有博士和真科學家附和,怎麼不會使有良知的人們深深愕然呢?

附和池昭新與推薦愚型唐氏綜合症來指揮一個樂團有什麼區別嗎?真的不知這些博士和科學家是怎麼想的,難道不知道這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對自己幾十年的所學的玷汙,對偉大的科學精神的褻瀆嗎?


張長青100


量子理論已不再是純粹的學術問題而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池昭新,曲昭偉教授,以及更多人對量子力學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潘建偉身上,是因為潘建偉量子應用研究項目的高調展開與強勢宣傳,使不少人從對量子理論的疑惑轉化為崇拜,進而對我國科技水平領先國際產生盲目的樂觀。潘建偉曾在公開場合說過,量子糾纏原理他自己也搞不懂,並強調他的導師也不懂,從而可以推論,他的論文即使是真實的,也只能是量子研究當中某一個極小節點的發現,而不可能是量子糾纏應用的具體成果。創造顛覆現有認知理論的成果,需要比現有認知理論更加強大的並且是無懈可擊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基於此,他對質疑選擇不回應,就可能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不屑於回應,而是無法回應。因為不懂原理,就不能多次重複,也不能用科學手段來證實,而不能證實,自然也就無法證偽。那麼,無法實證的科學難道不可能是偽科學嗎。


刀客DK


我們先看看近年來潘在自然雜誌都發表了哪些論文,如下:

2015年2月25日 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single photon 量子隱形傳送單個光子的多個自由度 作者:王希林,蔡新東[...]潘建偉

2017年8月9日 Ground-to-satellite quantum teleportation 地對地量子隱形傳態 作者:任吉剛,徐萍[...]潘建偉

2017年8月9日。 Satellite-to-grou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衛星對地量子密鑰分配 作者:廖勝凱,蔡文奇[...]潘建偉

發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

2016年10月7日《Real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pin-orbit coupling fo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實現。主題是量子模擬,或說是超冷原子,並非最為關注的量子通信研究。

(千萬不要和我說啥某某質疑是想要頭條上獲取秘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那麼為何這麼多人質疑,我們看看潘和郭院士等怎麼說的:1、墨子號是量子通信,後來才說是量子密鑰分發加密,還是經典信道通訊。2、對於n個糾纏疊加的光量子他們說可同時存儲2^n信息。由於疊加態可並行一步處理2^n信息,由此說明量子計算超大計算能力。3、形容能看清木星上的車牌號。4、形容量子鬼魅作用可用於瞬間傳送。

對於n個處於疊加態的量子,由於不確定性原理,每次具現的信息都是隨機的,怎麼能說成同時存儲2^n個信息?這也是他們宣傳的地衛密鑰分發所用特性,只能傳態而無法傳想傳的數據。而計算系統是需要對信息進行輸入編碼,並量化進行邏輯運算,這2^n個量子的具現都是隨機的,實現個p的並行計算!這可是他們自個理論上的矛盾衝突打臉。壓根自相矛盾無法實現的東東。

再看看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報道,那是物理模擬質因數分解,並且無法邏輯運算。

這裡且不說他們對於光子操控方面的問題,量子力學範圍太廣,就拿qkd量子密鑰分配來說,也不是基於所謂糾纏和疊加態進行,而是基於相位調製偏振態,而大眾被忽悠以為我們的量子信息已經走在了世界之巔。太可怕了。


不真實的影子


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本人本想一直持觀望態度,但發現討論嚴重偏離了理智的軌道,因而不得不站出來發聲表態。從所發答文來看,只有支持本人質疑量子糾纏偽科技之人表達了具體的支持理由,而

反對本人質疑量子糾纏偽科技之人,均清一色採取氣勢洶洶的罵街、貶斥與扣帽子的表達方式,缺少針對本人論據所作的反駁,大家認為如此討論能明辨是非嗎?能張揚正義嗎?是這些人不懂本人的論據嗎?可在標題的下方"描述"中,明確表述了本人的主要論據包括下述兩方面:

一、量子糾纏之說,違背微粒子狀態的隨機分佈規律、同類同構微粒子的衍生規律、光速極限論與角動量物理學原理,客觀上不存在,而且永遠無法驗證它是否存在。

二、抓捕、貯存、檢測與控制質量幾乎為0的微小單光子,是永遠辦不到之事!

如果想了解本人質疑量子糾纏科技的具體觀點與論據,以及本人的科技成就,可進入本人《頭條》主頁“問答”欄,查閱標題為《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要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的文章,此文詳細論述至光量子通信、計算、探測與導航等所涉理論與技術的方方面面。可以用本人姓名或文章標題在頭條中搜索此文。

建議那些習慣於貶斥他人的網友,也好好查閱本人的質疑文章,

本人的百萬元懸賞求駁倒在等待著你呢!千萬別說你與錢有仇!更不要說出"為了保密"的大笑話,因為本人質疑的範圍全部是已向全世界公開發表的量子理論與技術,與保密無關!

大家也可以邀請活躍在頭條的潘建偉團隊成員袁嵐鋒(副研究員)、九維空間(博士),以及在頭條長期大量宣傳光量子科技的刁博、科學認識論、宇宙與科學、silentTurbine、李永樂老師、量子實驗室、地震博士、蛋殼科普、講科學堂、奧卡姆剃刀等著名學者,對本人的觀點與論據進行反駁。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潘建偉搞的不是量子通信是量子密鑰分發,而且還是在假設發射與接收點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通信密碼不被破譯。其他的什麼潛艇通信那個就是扯淡的。光量子根本不可能在水裡傳播。還別說其他了,一個主要問題是報道他事蹟的記者狗屁不通,根本不明白他研究的是什麼東西,結果瞎幾把扯淡寫出去了。大氣出口收不回來。而他們的研究恰巧需要高層關注和大規模資金投入,所以就稀裡糊塗的隨便說說。也不講什麼違背道德的假話但也沒有說的那麼透徹。實際上他研究

的還是一個實用性比較差的未來技術。祝福他真的能走的更遠,早點成功。


蘭陵王和麵具


前有方舟子,後有池沼新,當然了後者比之方某還不如,後者完全是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所以更無從說起支持潘院士的人銷聲匿跡了。



池大神是一個徹底的理學門外漢,思維還停留在1600多年的牛頓時代,總是否定量子世界一些違揹我們直覺的現象。你看看他反覆強調的一句話:“抓捕、貯存、檢測與控制質量幾乎為0的微小單光子,是永遠辦不到之事!”,就這樣一句話,就可以暴露其不專業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把“抓捕”一詞用於光子的,這樣的詞語讓搞學術的人看到,非笑掉大牙不行。而且,光子質量不是幾乎為0,而是嚴格為0,這是物理學的共識。單光子就單光子,還微小。而且人家潘建偉院士也沒說過存儲光子啊!所以,短短一句話就錯漏百出,你池某人是來搞笑的嗎?



池某口口聲聲抱怨別人那他當民科,不看其理論。問題是就他這敘述水平,別人想把他當專業的都不行啊。看他的反對潘院士文章,就像是在看一個學了點大學物理的高中生寫的一樣。潘院士的量子通信,是經過嚴格、科學、可重複性的實驗和理論驗證過的,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雜誌、等上面,豈是池這種一知半解的人可以反對的?



當兩個量子x1,x2糾纏時,滿足以下方程:



試問,我們的池大神看的懂嗎?

哈哈,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