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社会化 荣成积极探索“自由呼吸”的信用生态

在单位,个人社会信用等级好比通行证,可得到优先提拔;在企业,社会信用记录堪比真金白银,企业负责人可凭此贷款;在社区,居民可根据信用等级获得就医、水电、通讯费等各种减免优惠;在农村,村民参加换届选举、评选先进等根据信用等级可获得优先权……

这样一幕幕场景,正发生在山东荣成。

“近年来,荣成市坚持党政引领、社会共建,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抓手,初步实现‘社会治理信用化、信用管理社会化’的建设目标,信用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成市委副书记王洪晓表示。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正式确定荣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也是长江以北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如今的荣成,社会信用已经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等细节中。信用,已经成为荣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用管理全覆盖

在全国文明村地宝圈村,活跃着一支逐渐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

记者见到,该村孤寡老人王大爷家需要打扫卫生,村委大喇叭一响,志愿者立即集合来到王大爷家,扫地、抹玻璃、洗衣服……争先恐后。

在崖头街办曙光社区,秦之业等老党员组成了一支“管闲事”公益组织,若有不孝敬老人、家庭暴力、邻里纠纷等问题,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思想教育,并将不良行为上报社区纳入信用惩罚记录。

据了解,荣成还把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考核,根据志愿服务时间,赋予5—30分不等的信用分值,既丰富了市民的信用记录,又为修复失信记录提供了途径。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从5000人增加到8.8万人。

记者走访得知,崂山街道整合了农村居民、自然人信用信息评价标准和各村村规民约,形成了一套包含土地整理、村容村貌、文明道德15大类130多个奖惩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里每个村民都是信息采集员,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信息采集队伍。同时,崂山街道将“村民提供的信用信息经核实属实采用的加5分”列入评价标准,鼓励大家积极提报好人好事。

如今,在荣成,信用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无论是普通村民还是机关干部,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口,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有“诚信身份证”记录着各自的“信用档案”。

王洪晓副书记介绍,荣成已经将信用系统覆盖到所有行业领域,建成了市社会信用管理系统,设立了党政机关、社会法人、自然人、村居组织4个数据库,与所有部门单位和镇街联网共享,成为全国首个将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信用管理的城市。

为强力推动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荣成在编制《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基础上,征集了违法违规、不文明、不道德等1900万条基础信息、130万条守信和失信信息,征集范围覆盖600多项经济社会活动。

在此基础上,荣成创新推出“政务信用评级”,实行千分制考核,根据得分高低分为AAA到D六个等级,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从党政机关到社会法人,都有了自己的“信用等级”,为信用结果应用提供了简单直接的判断标准。

近年来,荣成信用办共出具信用报告2.2万多份,提供公务查询12.5万人次。

管理模式精细化

记者观察发现,荣成行人穿行马路时,所有车辆有序停驶等待,“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所有荣成市民的文明举止。

一位荣成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荣成将不礼让行为作为失信信息计入驾驶员信用档案,出租车悬挂着一星到四星的顶灯就是根据信用得出的评级,乘客可据此自由选择车辆乘坐。

当前,荣成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达100%。而这,只是荣成创新信用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我们创新实施信用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信息主体信用档案,归集整合各领域信用信息,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打通社会信用管理全链条,构建起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的信用建设新体系。”王洪晓副书记指出。

近年来,荣成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中心工作,都把信用管理融入进来;在出租客运、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42个重点领域和教师、学生、医生等20类重点人群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在900多个村居组织、27万户村居民中实施信用管理,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将“信用分”作为约束和激励的标准。

王洪晓副书记介绍,目前,荣成共有358个村居达到AA级以上,107个村居被降为B级以下,每个村居民也都有了信用等级。

据记者了解,荣成还推行了“信用+”的信用监管模式和“1+N”联合奖惩模式。其中,“1+N”联合奖惩模式将市级联合奖惩与部门协同奖惩“点面结合”、融为一体。

目前,荣成市已在失信被执行人、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40多个领域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建立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每月发布一次“红黑名单”和严重失信案例。已发布“红黑名单”及不文明行为840多起,逐步实现多部门、跨区域、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信用管理社会化 荣成积极探索“自由呼吸”的信用生态

结果应用动真格

一段时间以来,荣成先后有18名党员干部因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次交通违章、受到党政纪处分等原因降为B级以下,被取消提拔重用资格,210多人被取消评先选优资格,129人被取消村级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资格。

这,正是荣成对失信惩戒动真格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上做到在党政机关、经济活动、公共服务三个领域敢于动真格。”荣成市信用办副主任何俊宁告诉记者:“荣成市规定,凡是市里出台的奖励性政策文件,全部注明适用的信用等级;凡是资金扶持、项目申报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达不到B级的不予批准;凡是岗位招考、评定职称等社会管理活动,都要进行信用审查,信用等级为C级、D级的取消相应资格;荣成市还在干部选拔、发展党员等党政管理过程中,把A级作为基本门槛,达不到A级的取消上述资格。”

何俊宁介绍,荣成市制定了《关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见》,鼓励社会成员查询和使用信用信息,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自去年始,信用办与人民银行荣成支行合作,组织24家金融机构在贷款授信中实行“双查”制度,既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信用信息,还查荣成市的公共信用信息,促进了公共信用信息向经济领域拓展应用。

近三年来,社会成员在选择合作伙伴、信贷、投资等方面查询和使用信用报告5800多份。

信用建设成效高

通过几年扎实推进,信用已经成为荣成闪亮的城市名片,诚信正在这里落地生根,信用体系建设正在给市民生活、社会治理、城市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

“在荣成,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成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载体、成为文明常态创建的新突破、成为规范行业管理的新途径、成为提高群众获得感的新动能。”王洪晓副书记自豪地说。

把信用建设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行“一窗式、一门式”审批,促进了政府效能提速,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注重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协同作用,各类不文明现象比开展诚信建设之前下降了40%;80多项“信易+”守信激励场景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荣成,已使无形的信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好处和荣耀。

记者还了解到,荣成50个部门在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4个领域,推出了“信用贷”“信用阅”“信用医”等86个守信激励产品。荣成农商行推出“信用贷”,对诚信个人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给予30%的利率优惠,目前已完成授信650户,发放贷款1.8亿元;医院系统推出“信用医”,信用等级高的,享受免费体检、免收住院押金、陪诊服务、手续容缺办理等优惠……

去年以来,6200多人从守信激励产品中受益,累计减免押金、费用40多万元。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要求,荣成正在积极探索深化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为“自由呼吸 自在荣成”打造真正自由自在的社会环境。

编后

在滨海小城荣成,从道德引导层面到制度保障层面,该市逐步构建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的社会征信体系,将诚信的道德“软约束”变成社会管理的“硬杠杠”,也让“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增添了一张“信用荣成”的闪亮城市名片。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积分、信用评级……在这座城市中,不断创新、完善、接地气的守信政策,让无形的信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和荣耀,更为全国信用建设守信激励创新工作探索出了新做法、新路子、新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诚信奠定的社会信任基石,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能否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能否有效实施信用制度,是打响城市诚信品牌的重要前提。日前,荣成成为全国30个率先开展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并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继续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信用建设的获得感。

在荣成,信用体系建设正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提高群众获得感的新动能,彰显城市内在品质、外在声誉的重要窗口。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8月13日 第 0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