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腎結石不是大人「專利」 小心「成人病」 傷著小兒腎

每週的高級專家門診,甘衛華主任醫師總要看上30來個小患者,他們中感冒、咳嗽、拉肚子等常見病、多發病不少,但總有幾位需要格外關注,他們都是腎臟疾病的患者,衝著甘衛華主任治療小兒腎病的名氣來的。人們常常沒法把腎病和兒童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兒童腎臟疾病的患者並不少,甘衛華主任醫師提醒,在先天性因素之外,家長科學的照料也能減少腎病的發病機會,比如最基礎的喝水,就和腎臟健康有莫大的關係。

尿路感染、腎結石不是大人“專利” 小心“成人病” 傷著小兒腎

大咖小傳:

甘衛華

主任醫師、教授、小兒腎臟病專業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南醫大二附院兒童醫院院長,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院副院長,兒內科主任、小兒腎臟病專科主任及兒內科學系主任。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A類)。兼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全科醫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腎臟學組委員、國家衛計委兒童合理用藥專家組成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腎臟病學組副組長、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兒童醫院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專家庫委員、江蘇省及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庫委員、江蘇省衛生高級職稱評審專家庫成員。

兒童泌尿疾病發病率1/1000

尿路感染、腎結石不是大人“專利” 小心“成人病” 傷著小兒腎

甘衛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小兒腎病雖然不比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來得多,但發病率也有千分之一。腎病其實是個總稱,包含各種各樣的腎臟問題,涉及到輸尿管、膀胱、腎臟等各個臟器,尿路感染、腎結石、腎小球腎炎、過敏性紫癜等都屬於腎臟病。

小小年紀和腎臟病沾了邊,是不是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個陰影呢?並不是這樣。甘衛華主任醫師表示,其實相對於成人腎臟病來說,小兒腎臟病的預後反而是比較好的。以腎炎為例,急性腎炎尤其是感染後發生的腎炎,大多數都是可以治癒的。但即使是治癒,病程也比較長,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治癒後患者大多數能恢復得像正常人一樣。但有些孩子的腎炎是隱匿性的,前來就診時已經轉為了慢性,這時腎病往往就是終身性的,根治比較麻煩,但也有藥物和治療方法可以緩解,儘量減緩走到腎衰竭的過程。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預後比較好的基礎都是早期發現、規範治療。

尿路感染可能“往上走”

尿路感染,這個很多家長眼裡的“成人病”,其實在兒童裡發病率還很高。據有關調查,其發病率接近小兒泌尿系疾病的十分之一,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病,尤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為高,女孩發病率要高於男孩。

尿路感染、腎結石不是大人“專利” 小心“成人病” 傷著小兒腎

尿路感染怎麼會盯上兒童呢?甘衛華主任醫師介紹,這主要是由於孩子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比如小寶寶經常使用尿布或穿開襠褲,尿道口容易受糞便和其它不潔物的汙染,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金葡菌等多種病菌就堆積在尿道口周圍,尋找可乘之機。再加上嬰幼兒自身免疫力還不健全,“防禦力”差,所以一旦上呼吸道感染,細菌還有可能通過血液行至腎臟系統,造成感染。“臨床上經常會有寶寶一場感冒,然後就尿路感染了,只是兒童的症狀不如大人典型,也說不出來,有的只表現為排尿時哭鬧而已。”

孩子們的尿路感染,還有“往上走”的可能。嬰兒,特別是女嬰尿道短,細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腎盂感染。如果急性的尿路感染沒有治癒轉為慢性,多次復發,就有可能對腎臟造成實質性損傷。

揪住腎臟病苗頭要排除“假警報”

家長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如何來早期發現腎臟疾病的苗頭?甘衛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在臨床上,有很多家長是因為孩子眼泡腫了、腳腫了所以前來醫院就診。腎臟不好人會腫,是很多家長都有的常識,所以不敢怠慢。但“腫”的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心臟問題、腎臟問題或是肝臟問題,也有可能是一過性的或是過敏性的,需要檢查來排除。

有些家長是發現孩子小便的顏色不一樣,比如尿不溼上出現紅顏色了,就趕快到醫院來看。但紅色有可能是假性血尿,比如孩子吃了火龍果或是一些特殊藥物、大齡女孩子來例假了,都有可能讓尿液中出現紅色。包括孩子尿液出現泡沫多的情況,也不一定是腎臟問題。

要把這些“假陽性”的情況排除掉,做個簡單的尿液檢查就可以了。甘衛華主任醫師表示,只要查個小便,看看紅細胞、白細胞、尿結晶等等有沒有增多,就能讓醫生心裡有數,簡單的一個尿常規,就可以做到基礎的腎臟病篩查。如果平時飲食習慣比較不好的孩子,或是家裡有腎臟病病史的,家長日常要更注意,如果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特別提醒:

給寶寶喝對水,降低結石風險

尿路感染、腎結石不是大人“專利” 小心“成人病” 傷著小兒腎

和尿路感染一樣,很多人認為的“成人病”腎結石,其實在兒童也不少見。甘衛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兒童患腎結石,一方面有遺傳的原因,本身代謝就有問題,再加飲水量不夠等外因,尿液太濃縮,尿酸鹽、草酸鹽等在腎臟集聚,從而引起結石。

“現在還有個普遍情況是,孩子飲料喝得很多,包括礦泉水,其實都不適合當做寶寶日常飲水的來源。”甘衛華主任醫師表示,有些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喝了水了,其實水分並沒有補充足夠。比如飲料,很多家長知道飲料不好,但不知道礦泉水也不適合給孩子喝,礦泉水中礦物質太多,會造成孩子代謝的困難。“包括果汁,濃濃的原汁看著健康,其實也要稀釋一點才能給孩子喝,才能保證孩子水分的供應。”

甘衛華主任醫師還提醒,孩子的營養應當主要從日常食物中獲取,家長不要給孩子隨便添加補充劑。如果孩子有佝僂病的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維生素D等,這是需要的。並且,維生素D的補充比單純補鈣更重要,鈣在體內吸收主要維D,如果維生素D缺乏,補再多的鈣也無濟於事。如果過度補充鈣劑,會引起從腎臟排出的鈣鹽過多,附著在腎臟或腎小管和泌尿道里面,日積月累發展成腎鈣化或腎結石。

通訊員 陳豔萍 顧頤菲

揚子晚報記者 楊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