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江苏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的同时

从未放松推动社会治理的同步发展

以『枫桥经验』创新发展为依托

紧扣『矛盾不上交』的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发挥基层群众的创新实践

探索出各种形式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机制

涌现出许多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矛盾不上交』工作体系

而这些正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江苏多地基层采访,探究“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目前,《『枫桥经验』在全国——江苏创新实践》

系列报道正式在《法制日报》刊发,今天就与小伙伴们一起欣赏开篇之作。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传承中深化创新中发展

——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9月4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海鸿村5组小组长翟祖新带着3个村组12位村民来到村委会,对租用村里土地的养鸡场扩建提出疑问。

”建围墙是不是要散养鸡?会不会污染明沟的水质?“

面对村民们一连串的问题,村书记顾云忠和调解员范德礼带上村民们到养鸡场现场查看。

养鸡场老板黄某某当场承诺不会散养鸡,为不影响视线,降低围墙高度方便村民监督。

海鸿村离镇政府也就一两公里的路,近5年来却没有一起纠纷闹到镇里。这里老百姓遇到纠纷会和村里、镇里一起商量着解决,协商不成由镇调解中心牵头综治、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政法委书记 施豪杰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在多年『枫桥经验』创新实践中,江苏不断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矛盾不上交”工作体系,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发展。

全省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在传承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枫桥经验’,先后涌现出南通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南京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苏州太仓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 朱光远

去年江苏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93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7%,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6.52%、对法治建设满意度提高到96.88%、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满意率提高到90.91%,均创历史新高。

有效化解为工作导向

淮安市金湖县连续14年获得江苏省“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今年1至6月,全县农村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5%,其中侵财性案件同比下降23.6%。“警民共治会”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基础。

金湖县公安机关在戴楼、前锋、塔集、涂沟四个乡镇25个村居试点推行的“警民共治会”,200多名党员志愿者、五老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协助警方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涉稳线索排摸、巡逻防范等工作,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金湖县公安局还以“警民共治会”为主阵地,扎实开展全警大走访、民警月回家、警民恳谈日、阳光扶贫等活动30余次(场),倾听收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意见建议;社区民警自建微信群,汇聚共治会成员、村委负责人、司法所工作人员等多方力量,参与辖区邻里矛盾纠纷调解,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心连心”的“民心工程”。

在江阴市,法院开展了村(社区)干部走进基层法庭、基层法官走进村(社区)“双走进”活动,全市7个基层法庭共面向1500余名基层干部开展40余场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村(社区)干部参与案件调解490余人次,协助法官开展法律文书送达480余次。

法院还将诉讼外调解纳入基层“大走访”活动,以解决实际矛盾纠纷为导向,基层法官“带案走访”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及时答疑释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据了解,自从将信访案件纳入“大调解”体系推动多元化解,建立信访与调解对接化解机制,江苏去年省、市、县三级信访部门受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1.9%,全省连续多年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

网格化支撑基层治理

进入新时代,江苏省委政法委按照“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和江苏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名片”的目标定位,注重将“枫桥经验”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全省域覆盖、全要素集成、智能化应用、高效化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一网(多元融合共治网)、一台(大数据智能平台)、一终端(全要素网格采集终端)、一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江苏模式。

南京市“网格学院”和江宁区“全要素网格”、苏州市吴中区“综合治理大联勤”、淮安市清江浦区“1+4”协同联动等经验做法并在全省推开。

通过在社会治理中突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江苏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把社区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共治平台的目标。

——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 朱光远

江苏省委政法委还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坚持“枫桥经验”所蕴含的为民导向,制定出台《关于全省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指导意见》;紧扣“矛盾不上交”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信访矛盾预防化解导入法治轨道、初信初访事项化解、网格化管理等十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切实发挥法律服务作用推动信访矛盾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矛盾纠纷网格化源头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访矛盾化解与社会信用体系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9个制度性文件。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江苏省司法厅、省信访局联合召开全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暨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按照司法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要求,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省信访局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建立了试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

——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柳玉祥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共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11926次,受理信访矛盾15940件,调解15304件,调解成功12307件,申请司法确认226件,实现了“越级进京访、来省访、信访积案”数量“三个明显下降”。

树品牌带动创新实践

每月1日国旗升旗日,每月25日民主理财日、每月25日党员活动日,每年11月法治宣传月,每年1月4日和7月4日村务公开民主日……

这些活动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实行了二三十年,雷打不动。

“马庄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在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中尤其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乡村自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法治支撑。”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起来充满自豪。

小新快报|赞!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探究江苏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

溧阳市戴埠镇利用百姓议事堂调处土地确权纠纷

而在江苏溧阳市,231家“百姓议事堂”成为基层群众开展自治的重要场所。

“百姓议事堂”是溧阳市戴埠镇党委、政府针对一些农村琐事家事往往演变成信访疑难杂症、村干部疲于应付等现象,探索建立的化解矛盾纠纷平台,

要在百姓议事堂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功能上下功夫,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防止片面化和利益化,并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议事内容。

——江苏省溧阳市委书记 蒋锋

与此同时,乡贤会、村民议事会,“老娘舅”调解室、金牌调解员工作室等调解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江苏各地涌现,辅之以苏州“和阿姨”、徐州“彭城和事佬”、淮安“老兵调解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筑牢了基层人民调解的防线,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目标。

此外,江苏高院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省检察院推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参与案件公开审查;省公安厅聚焦“阳光警务”建设,建成运行全省统一的执法公示平台,打造全方位、全流程、全跟踪的执法公开新模式,丰富了“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

记者手记

如皋市搬经镇村民林某因复垦土地补助问题长期信访,在今年开展信访和人民调解对接过程中得到成功化解。

参与化解的搬经镇司法所所长刘平林说,信访中很多问题都是积累下来的问题,只要找到准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耐心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就可以依法通过调解方式化解

记者采访中发现,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地成为基层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推动者、参与者的广泛共识和行为参照,并潜移默化地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作用。

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江苏省委政法委按照“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和江苏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名片”的目标定位,注重将“枫桥经验”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全省域覆盖、全要素集成、智能化应用、高效化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丰富了“枫桥经验”在江苏的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江苏政法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