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最慘烈的還是路線鬥爭,北魏孝文帝廢太子,全面展示權力布局

這是北魏孝文帝廢太子的過程。看起來平鋪直述,其實驚心動魄。我們權謀角度分析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很多外在的表象,不拿權力的視角是看不明白背後的秘密的。

【案例】《資治通鑑》第140卷 齊紀6:北魏太子元恂不喜歡學習,長得身肥體胖,熬受不了河南夏天的炎熱,經常思念回到北方去。孝文帝賜予元恂衣服帽子,他卻常常私下裡穿著胡服。中庶子遼東人高道悅多次懇切地勸諫元恂,元恂非常厭惡他。八月戊戌(初七),孝文帝到達嵩高,元恂與心腹密謀策劃,叫來馬匹騎上直奔平城,親手把高道悅殺死在宮殿之中。中領軍元儼嚴守門禁,以防遏事態擴大,到了夜間才平定下來。次日天剛亮,尚書陸琇急忙騎馬去向孝文帝彙報,孝文帝一聽大吃一驚,但沒有聲張其事,仍然到了汴口,然後返回。甲寅(二十三日),孝文帝回宮,召見元恂,數說了他的罪過,並且親自與咸陽王元禧輪番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後命人把他扶著拽出去,囚禁在城西,一個多月之後,元恂方才可以起床。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召見群臣百官,商議廢去太子元恂之事。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衝摘去帽子,伏地磕頭謝罪,請求寬宥太子,孝文帝說:“你們謝罪,請求寬宥,是出於私情,而我在這裡所要商議的卻是國家大事。‘大義滅親’,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違抗父命而私自逃叛,跨據恆、朔兩州,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大的罪惡嗎?如果不把他廢掉,就會成為社稷的一大憂患。”閏十二月丙寅(初八),北魏廢太子元恂為庶人,安置於河陽無鼻城,派兵看守,對其衣服飲食供應,僅僅免於飢寒罷了。

【解析】這是北魏孝文帝廢太子的過程。看起來平鋪直述,其實驚心動魄。我們權謀角度分析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很多外在的表象,不拿權力的視角是看不明白背後的秘密的。

1、我們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僅僅是太子元恂殺了經常勸諫的高道悅,作為一代明君北魏孝文帝就把他直接的太子位置給廢了,也顯得太小題大做了。而且我們看不出,孝文帝嘴裡說的,太子要割據造反的行為在哪,他就力排眾議,大義滅親。這背後,到底真相是什麼?

2、其實通鑑這段文字一開篇就告訴我們,這個太子,不喜歡河南,喜歡北方,不喜歡穿衣服帽子,喜歡穿胡服。這就說明,他內心是堅定的走鮮卑遊牧路線的。而孝文帝,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極度主張漢化的皇帝,讓北魏走漢化是他的既定國策。

3、北魏帝國統治者黃河以北,後來是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因為是少數民族南下,所以,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兩種基因就在帝國的體內。而且長期無法調和,北魏為了立足中原,離開苦寒草原之地,就必須撇棄自身的遊牧文化,才能夠適應統治中原要求。孝文帝改革勢不可擋。

4、太子和孝文帝的矛盾其實已經是調和的矛盾,這不僅僅是殺個人的問題了,這裡面是路線之爭。如果孝文帝,無法除掉太子,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而太子,如果不能夠搶先奪權,自己的位置也會岌岌可危,這背後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兩股勢力的對抗。必須決出勝負。

組織最慘烈的還是路線鬥爭,北魏孝文帝廢太子,全面展示權力佈局

5、太子首先做出了動作,殺掉了高道悅,這是一個試探。如果不是中領軍嚴守控制住了局面,整個大內皇宮可能就會被太子直接佔領而政變。所以,第二天,尚書陸琇,直接馳馬找到孝文帝彙報了整那個動亂。為什麼是試探,就是因為,他不相信老爸會廢了他。想得寸進尺。

6、我們想一下,如果不是試探,敢殺高道悅,就意味著造反,就不會善罷甘休,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造反就不會,在後來束手就擒。但是如果試探成功,孝文帝,沒有太過於追究,就會出現,支持漢化的人,人人自危,就不會繼續支持孝文帝的漢化。孝文帝就有了被架空的可能。

7、孝文帝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一下子就看透了這背後,不僅僅是殺個大臣的問題,是一條路線對另外一條路線的宣戰,這個必須升到最高的級別來立即鬥爭。但是,孝文帝,不能挑明是路線問題,這樣會激化兩大路線的矛盾公開化,所以,只能以太子要割據造反,為藉口來處理。

8、皇帝廢掉太子,做了三大步,第一步,就是在表面沒當回事,繼續巡遊,然後才回宮。這給了太子一個假象。皇帝沒在意,太子自己也就不會行為過激。避免了失態的惡化。第二步,就是先打個半死,讓他喪失了行動能力。皇帝在外圍贏得剪除勢力的時間。第三,孤立之後,才宣佈廢太子。

9、什麼親情,在政治路線面前,什麼都要讓位。作為太子低估了權力的容忍度。他可能以為自己是太子,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就會被廢掉。不斷地給皇帝玩擦邊球,溫水煮蛙一樣剪除孝文帝的支持勢力。其實他還是政治不成熟。自己的政治主張,應該先迎合皇帝,等自己上位,在變革,還是太年輕。

10、如果更加陰暗一點想的話,其實這整個可能就是孝文帝的佈局,以退為進,故意出巡,留下空擋,從而欲擒故縱,誘發太子行動,然後犧牲掉高道悅,坐實太子的不臣之心,這樣就能夠放手毫無壓力的直接廢掉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從中領軍到尚書,再到孝文帝,行為都太從容了,說明早有預見。

一個組織裡都會因為利益不同,文化不同,方向不同,從而導致政見不同,繼而會形成路線不同。一旦形成路線問題,這兩個矛盾幾乎上就不可調和。就必須決裂。但是作為路線勝利的高手必須藉助其他接口,不然就會挑明公開路線的矛盾,不利於後期的矛盾調和。孝文帝對政局的清晰判斷,和對不同路線的代表人,果斷的出手,完美的解決了潛在的矛盾,壓住了可能爆發的火山。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