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的前世与今生

徽州人的前世与今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以来,徽州地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这片绮丽动人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徽州人,这其中可能有一些人是徽州名人的后裔,可能是从未走出过大山的老人,可能是在外从商的徽商……俗话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先贤奠定了徽州人古朴无争的淡然气质,后世之人也将此精神传承下去,祖训门风,耳濡目染,是打小便刻在骨子里的素养,吹响礼仪徽州的号角,是徽州礼仪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古时,战事纷乱,百姓颠沛流离,战争在人们看来是罪恶的,但一定程度上又是文化的碰撞来自中原厚重的儒家文化开始在这山岳之地沉积,代代相传的宗族秩序,严格的忠孝仁义礼节,也都在这里一丝不苟地树立,展开。古村落里的古祠堂就是对这些家族文化最好的见证,除了那些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复杂的建筑布局,人们的关注点大多还是聚焦在这些传统的徽州人文上。

徽州人的前世与今生

西递宏村,是胡汪家族的居住地。这两个古村落,不仅是徽州民宅的代表,而且还是徽州人文文化的精华。毫不夸张地说,到过了西递宏村,其它别的徽州古村落也差不多都见过了,大体都相似。宏村里的南湖书院,是古代徽州人十年寒窗苦读之地,在这里读书的人都企盼着“一朝成名天下知”,古朴的书院,散发着樟木的淡淡香气,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娴静淡然。南湖书院是清嘉庆年间宏村人汪以文带头出资在原“依湖六院”的基础上重建的。书院选址在整个村落中最美的地方,建材的选用亦煞费苦心,梁柱均由白果、香樟实木制成,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两百年来未结过蛛网。徽商重教,从书院的建造中可见一斑,并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向那个时代输出人才。

徽州人的前世与今生

徽州古道,一条徽州先贤走出的“天路”。位于最东端的“徽杭古道”西起绩溪县湖里村,东至杭州临安,全长75公里。从这条路出走的徽州少年不计其数,其中便包括晚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家族的富庶都是靠勤劳累积起来的,所谓暴富,在这里实难看出端倪。行商之路,不仅让徽商积累了财富,同时也历练了一身不折不挠的肝胆。在明清时期,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的徽商,就这样在艰难险阻的考验中扬名天下。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但是徽商的别离大多是为了生计,常常此行一去,十年半载不归,待妻子望眼欲穿,孩子也能吟诗数首也不曾见过其父。因此古时徽州有诗可描述这些妻儿的生活: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其中的酸楚,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尽的。

徽州人的前世与今生

徽州的前世与今生,它的美凹凸在连绵的山岩沟壑中,它的气质却隐匿于那淡雅的古村落和那些朴素的徽州人家身上。

文字:扬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