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洛陽紙貴”相信大家都聽過吧,那麼,洛陽的紙到底多貴?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它的歷史典故。
洛陽紙貴
“洛陽紙貴”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這是一個關於西晉太康年間,有名的文學家左思的故事。
左思(約250~305)字泰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左思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
幼年喪母,父親疼愛他,沒有嚴格要求他的學業。小時候的他,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
“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知識面兒和分析理解能力,都不如我少年時代的水平,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
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左思看到聽到了,受到激勵,覺得自己不好好唸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於是他開始發憤苦學,博覽群書。
左思相貌醜陋,口齒笨拙,不喜歡與人交遊,整天躲在家裡讀書創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
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鉅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然而,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卻受到了譏諷。
陸機畫像
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
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罈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說得一無是處。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司空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
他稱讚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
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
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讚不已。
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之人--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鑑別力高低的區別,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左思寫成《三都賦》歷經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由於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為此而貴。
從此,醜男作家終於一鳴驚人,揚眉吐氣了,名士們也樂意與左思交往了。
除了陸機兄弟,還有才華像江河一樣的美男子潘安,有聞雞起舞的劉琨,有既有才又有錢的石崇等等,他們被稱為“二十四友”。左思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再也沒有人瞧不起他了。
在兩晉偏重形式主義的年代裡,只有左思一人,獨標異幟,出現於當時的詩壇,實有卓爾不群的氣概。他現存的作品雖不多,但大都富於諷諭寄託,具有建安、正始的風骨和傳統。
“紙貴”,只是個現象,貴在它的文化精髓和底蘊,這才是其作為漢語固定詞組的真正內涵意義。
無論做任何事情,只要想獲得成功,就要認準一個目標堅持到底,只有憑藉勇氣和信心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擁有堅持不懈的決心,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閱讀更多 古建家園官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