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六:「國務」與「統帥」的對立

在這個流程中,內閣對軍事戰略和軍事建設的影響力極其微弱。在明治時代,全賴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的兩面努力,但此後則人亡政息。相反,軍隊的高調介入政治事務,尤其是外交事務,形成的霞關外交(霞關為日本外務省所在地)與軍人外交相對立的格局。一戰後,文官系統內部有人提出建議,建立直屬內閣的中央級情報局,統一外務省、陸海軍、大藏省情報系統各自為政的局面。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六:“國務”與“統帥”的對立

一戰時期的先進運輸工具-------汽車

但是,時任首相的原敬卻無奈的說:”這是不可能實行的方案。”“陸軍軍閥、海軍軍閥都非常任性,要統一他們的情報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我身為總理大臣,也無能為力,很傷腦筋。這個方案中的情報局長不論誰來當,我看也幹不了三天。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外務省設立強大的情報部,大力進行情報蒐集、交換、公佈等活動,這個辦法我看可以行得通,就這樣辦吧。”於是,外務省成立了自己的情報部。陸軍則搶在外務省情報部活動前,又成立了自己的新聞班子,等於將手又直接伸向輿論操練領域,進一步剝蝕內閣的權限範圍。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六:“國務”與“統帥”的對立

一戰時期使用的火炮

不過,正是在原定任期內、原敬及陸軍大臣田中義一洞察了此中弊端,出於更好的對外擴張的目的,二人決定聯手改變現狀,推行大力度的制度改革。原敬以殖民地改革來投石問路,憲兵制度為警察制度,並打破只有軍人才能出任海外殖民地長官的壟斷,逐步擴大政府的權限。其最終目的在於打破統帥權獨立,形成國務對軍事的統御。這就等於要在天皇與軍隊之間插入政府,由文治長官代表天皇管理軍隊。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六:“國務”與“統帥”的對立

正在檢修汽車

這個舉動雖然是秘密進行的,還是被激進勢力所察覺,從而發生了原敬被刺的戲劇性事件。原敬死後,田中義一已孤掌難鳴,日本唯一的一次政體改革於是宣告失敗,在狐假虎威的統帥權面前,“國務”不得不繼續扮演家奴、婢女的身份。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六:“國務”與“統帥”的對立

一戰時期的老式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