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绒花”忆芳华

欢迎阅读"牧云唐卡"头条号文章,此篇为大家呈现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品——绒花,前段时间爆火的《延禧攻略》将众多民间非遗带到人们的视野前,让大众好好领略了一把属于中国传统风韵的美,绒花以绝美之姿呈于世人,但其本身的发展历史却并没有那么的光鲜亮丽,今天此文将为大家揭秘绒花的一路发展历程。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持续关注我们

一曲“绒花”忆芳华

虽说是民间手艺,但绒花的历史堪称"高端大气上档次",绒花在唐代就是贡品,在清代到达鼎盛,著名的江宁织造局,采买清单里就有绒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指的就是南京绒花。

一曲“绒花”忆芳华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谐音"荣华",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

一曲“绒花”忆芳华

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当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是热闹非凡的"花市大街",这里是绒花的海洋,经营绒花的店铺盛极一时。

一曲“绒花”忆芳华

到了清末和民国年间,绒花流传到民间,更成了女性的必需品

每年的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中秋),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要佩戴特定的绒花,比如,戴"全福"花的,就是几世同堂的老人,鲁迅在小说《在酒楼上》中对绒花的描写,《白毛女》中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都是对当时民俗的真实写照

一曲“绒花”忆芳华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鲜花变得易得,纯手工制作的绒花渐渐被各种工业生产的饰品取代,一时之间,绒花像是被遗弃的孩子一般,无人问津,各项产业也逐渐凋零。

一曲“绒花”忆芳华

二零零六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曲“绒花”忆芳华

二零一零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一曲“绒花”忆芳华

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

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艺人的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一曲“绒花”忆芳华

现代做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条条框框

传统的绒花都是逢年过节佩戴,配色都是喜庆的大红大绿,但如今的绒花艺人会跟着每一年度的流行色走,什么蒂芙尼蓝、星空紫、云雀黄都不是问题,"不一定要把花做成这个颜色,但设计花的时候一定要和流行色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