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女童日|让每个孩子都平等

让每个孩子都平等

未来网小记者:赵茁涵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国际女童日|让每个孩子都平等

10月10日,国际女童日的前一天,我作为未来网的小记者,参加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关于性别平等和儿童保护的讲座。

首先,联合国儿基会关于儿童问题的项目官员陈婷婷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儿童性别方面的一些现象。在婴儿出生的时候,男女性别比就已经有了差异,2016年,中国女性已经比男性少了3400万。除了出生,当女童渐渐长大,她们受到的性别差异可能就越大,比如在一些落后地区,有很多女孩子早早就被迫嫁人生孩子,不能再读书,还受到很多压迫。而为了推动性别平等,就要用性别社会化来作为一个切入点。

接着,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教授的演讲了。卜卫教授虽然是大人,但是讲的内容我非常爱听,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听完意犹未尽。我想从两个字跟大家分享:一个是“女”、一个是“童”。

“童”就是儿童,卜教授讲的一个故事我特别有共鸣。一天,妈妈带孩子去一个热闹的商场买玩具,她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孩子却很不乐意。妈妈蹲下来本想问问原因,却发现孩子看到的全是大人的腿,一下理解了孩子。

还有很多公益项目去帮助农村孩子,都送去自己以为他们需要的文具。你想想,得到第一套文具他们可能很高兴,可是得到第二套第三套的时候他们还会开心吗?当然不会,因为这已经不是他们最需要的。我觉得卜教授讲的她们让孩子们画出来或者写出来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这个方法特别棒,这样给予他们的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女”这个字是性别定义,关于性别社会化,卜教授也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曾经有国外的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找一些孩子在一间装满玩具的房间里,每个人可以选择一些玩具。大家观察到穿女孩儿服装的大多拿的是娃娃之类的玩具,而穿男孩儿服装的则选择的是玩具枪之类的玩具。当大家得出结论说男生女生喜欢的玩具就是有特点时,心理学家说房间里的孩子们穿的服装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有些拿枪的孩子是女生,而拿娃娃的孩子是男生。听到这里我特别想说:“没错!我就是喜欢玩具枪、喜欢蓝色的女生!”

谁说女生就一定要喜欢粉色、喜欢娃娃?我曾经跟妈妈去过留守儿童学校,去之前我想了很久带什么礼物,最后我选了一本我最喜欢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送给了一个农村女孩儿,她也非常喜欢!

再比如说我很喜欢的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特蕾莎修女……她们都是在不同领域对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女性。而她们如果生活在卜教授讲的那些歧视女童甚至不让女童上学的落后地区,一定不会有如此的成就。同样,如果社会能够尊重孩子,不因为性别就限制对他们的态度,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一定会有更多女童成为优秀的人才!

今年六一前,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参加“儿童福利宣传员”活动时,儿童保护处的彭文儒叔叔讲他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相同的起点上。我想,消除对性别的偏见,尊重每一个孩子,也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的成长啊!

国际女童日|让每个孩子都平等

小作者和卜卫教授在一起

来源/未来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