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舒聚源作坊

一、溫永盛(舒聚源作坊):

溫永盛釀酒作坊前身為“舒聚源”,位於瀘州市江陽區營溝頭,座北向南。作坊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始建之時,共開八口窖池,後於清初合併為四口。這便是享譽海內外的1573國寶窖池群。自公元1573年,舒聚源作坊掛牌上市以來,舒家經營釀售酒業共達八代之久。經八世努力代代擴建,舒家在營溝頭已擁有10口百年老窖。八世後舒家家道中落,同治8年,舒家將十口百年老窖並釀酒作坊一同賣給了溫家九世祖溫宣豫。溫宣豫將其更名為“豫記溫永盛酒廠”,並不斷擴建直至光緒年間。溫家人丁繁衍,分為幾房,這些酒窖也就分屬幾房子孫所有,但都仍叫“溫永盛”,並打出“三百年老窖大麴”的招牌。一代章士釗曾賦詩讚道:“溫家酒窖三百年,瀘州大麴天下傳”。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二、大夫第作坊:

大夫第作坊位於江陽區三星街營溝頭,座西南向東北,面朝溫永盛,背靠市二中山。作坊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始建之時,稱做高家酒坊,正是清光緒年間鐵筆御史高楠家的產業。高楠之父高通奉,早年經營雜貨鋪,進貨路上撿了個大金戒指。將這戒指變賣之後並盤了雜貨鋪,高家才得開自家的酒坊。高通奉膝下五子,卻在兒子總角之年溘然長逝。妻子高王氏不得不以女流之身出任酒坊掌櫃,十來年苦心經營,供得膝下五子先後登科及第,一門共出兩位進士,是以後人將作坊命名為大夫第。大夫第作坊保存至今仍在持續釀酒的完整窖池共有46口( 由原92口窖池合併為46對“鴛鴦窖”)。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三、順昌祥作坊:

順昌祥作坊位於瀘州市桂花街,始建於清同治年間。老闆陳興順,出身布衣,是土生土長的瀘州人。十五而志於學,陳興順自小和人苦學釀酒技法,因天資聰穎,很快便學有所成,弱冠之年已能獨當一面,很得師父誇讚。不惑之年,陳興順獨立旗號,開設酒坊,坊後釀酒,坊前沽酒。因半生都與酒打交道,陳興順深諳酒中乾坤,奉行“順和惠澤,快意平生”的酒道。由此,為自家酒坊亦命名為順昌祥。陳興順一生為善,鄉間遭饑荒,陳興順多次主動籌粟倡賑,在鄰里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祥和如意與從容淡定中,陳老先生 103 歲高壽而終。一生無疾無憂,六世同堂,真真順和惠澤,快意平生。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四、定記作坊:

定記作坊位於江陽區皂角巷57號,座西南向東北。作坊地面全由青石鋪築,始建於清光緒(1875年——1909年)年間。作坊創始人胡鑄良,出身行商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學得一肚子生意經,很懂得和氣生財。當是時,瀘州已被公認為四川“成、渝、瀘、萬”四大商業口岸之一,酒業發展進入空前鼎盛時期。初承家業的胡鑄良審時度勢,認為釀售酒業大有可圖,於是,在鞏固本家生意的同時,籌出資金創建了這家定記酒坊。作坊保存至今仍在使用的完整窖池共有37口,窖池呈縱向排列,共四行,每行8至9口不等。建國初,在黨和政府“組織起來,走合作、聯營道路”的號召和扶持下,定記酒坊同“溫永盛”、“春和榮”、“曲聯”等36家麴酒作坊相繼聯營,於1952年3月成立“四川省專賣公司國營第一釀酒廠”。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五、蓬萊春作坊

蓬萊春作坊位於龍馬潭區小市小街子,座西南向東北,與“同發生”作坊比鄰而居。作坊始建於光緒末年,因掌櫃林貴祥之妻王氏為山東蓬萊人,是以為其命名蓬萊春,取“蓬萊暖春”之意。林貴祥原為酒坊學徒出身,因家中貧苦,雖於釀酒頗有造詣,學成之時卻也無力自立門戶,只能做個酒坊的夥計。因緣巧合,十五燈會之時,酒坊夥計林貴祥救下了不慎落水的王家閨女。王家雖非大富大貴,卻也有些銀財。光緒初年,為避戰禍,從山東舉家遷至瀘州。王家小姐感念林貴祥忠厚實誠,不惜委身下嫁,並拿出隨嫁嫁妝,助林貴祥挖窖立坊開業。此後夫妻夫唱婦隨,和和美美,一時傳為佳話。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六、鴻盛祥作坊:

鴻盛祥作坊位於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1號,座東北向西南,始建於清道光年間。鴻盛祥創史人梅洪鈞本是世家公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梅氏族人均對他寄望頗深。卻不想梅洪鈞性喜丘山,無慾仕途經濟,且嗜酒成痴,只願一生詩酒酬唱,遊山玩水。知天命之年,梅洪鈞打算田園歸隱。行至瀘州時,耽於兩江匯流、萬戶赤酒流霞之景,便在此購宅置地。當此時,瀘州酒已是風動天下,城裡幾乎家家釀酒,家家沽酒。梅洪鈞本就嗜酒,瞧著得趣,便也著僕在自家宅第裡挖了窖池,請了技師來釀製。這原本只是不拘世俗的梅洪鈞湊趣之舉,卻不想梅府裡釀出的酒竟是分外綿甜醇和,引得好酒之人紛紛前來討要。梅洪鈞便也乾脆掛了牌開了酒坊,做起了酒坊掌櫃,這酒坊便起名為鴻盛祥。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七、富生榮作坊:

富生榮作坊地處龍馬潭區小市過江樓1號,座東北向西南,前接過江樓,右臨什字頭,後靠勞動街,與鴻盛祥作坊比鄰,保留至今仍在使用的老窖池共41口。作坊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為當年一代名紳趙康泰之家業。趙康泰白手發家,勤於經營,精於商道,卻不失爽直寬宏。忠孝節義其表,禮儀廉恥其裡。終而廣結福澤,富甲一方。趙康泰有女,小名喚作珠姨。珠姨性情柔順,及妍之後嫁入本地望族張家。富生榮作坊便是當年趙康泰為小女珠姨置辦的嫁妝之一。作坊起名富生榮,乃是攜“花開牡丹,榮華富貴”之意,正是父親對女兒的一番疼愛。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八、醇豐遠作坊:

醇豐遠作坊位於龍馬潭區小市下大街46號,座西北向東南,始建於清同治年間,保留至今仍在使用的窖池有30口。作坊掛牌開張之時,因主人姓鄧,便叫做鄧記酒坊。相傳,同治十三年,詩人張恩憲赴任永寧知府,船行路過瀘州。因感於江陽酒熟,繁花似錦,加之赴任時限尚早,便在城內多停了幾日。張恩憲入住客棧旁,正是鄧記酒坊。初至鄧記飲酒,只為便利。卻不想飲罷,張恩憲大嘆一聲:“此味只應天上有”,此後竟日日而至。赴官日近,長隨相催。臨走之時,張恩憲贈鄧記掌櫃墨寶一副,書曰“味醇一杯”。掌櫃才識得面前此人竟是“湟中高士,隴古名家”的慎齋先生,遂將作坊易名為醇豐遠。

醉美瀘州話白酒之——瀘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釀酒作坊來歷(上)

九、永興誠作坊:

永興誠作坊位於江陽區營溝頭,座北向南,始建於清咸豐年間。作坊男主人杜恩,原是山西太原人,秀才出身。咸豐三年,杜恩應童子試進學,後鄉試不第,便到當地富商曹員外家做了西席。曹員外有女名喚紅玉,年十六,面若芙蓉,體態風流,與這杜生暗生情愫。然曹員外嫌杜生窮薄,執意將紅玉嫁與同為望族的姚家。二人無計可施,只得星夜私奔,輾轉至蜀中瀘州,賃了屋子,效仿當年文君司馬,當壚賣酒。曹紅玉到底行商世家出身,雖是女子,卻也有些氣魄。經年之後,摸透瀘州酒業底子,便典賣了隨身的珠寶首飾,並賣酒換來的底本,開了永興誠作坊。杜氏夫婦一生伉儷情深,永興誠作坊也一世一世均傳至杜家子孫,至今仍在釀造。

未完待續》》》》》明天繼續九點更新,十到二十作坊的故事喜歡點贊轉發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