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很重礼仪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中华的礼仪底蕴十分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于更久远的时候,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中国很多的礼仪都来自于孔子。孔子是宋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夏邑,但是后来孔子跟随者父亲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了鲁国,现在是山东曲阜,所以我们一直都把孔子当成山东人。其实不管他是来自于河南还是山东,总之他一定是一个北方人。而北方的人都比较重礼仪,这其实也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在北方有一句这样的古语一直流传着,那就是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那么这一古语的背后到底遗隐含着什么道理呢?北方人很忌讳这一句话,也一直很合乎规矩,但是到现在提起这句话的人不多了,只有有点经历的老一辈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古人会忌惮这几个细节呢?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女子的要求就是三从四德,这其实是对于她们的一种软约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对她们的思想产生很深厚的影响。在女子没有嫁人之前,她只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嫁人之后她的生活重心就是丈夫,不仅要在身体上忠于丈夫,思想也要跟着臣服,在丈夫死后她的命运主权就转移给了儿子,所以那个时候女人的一生都不是为自己活得,她们是男人的一件附庸品。那个时候,贞洁是一个女人最为宝贵的东西,它的价值远远超过生命,所以女子在没有嫁人之前不能够与男子接触,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婚。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但是嫁了人的女性生活中会有一些很尴尬的地方,那就是和家人亲戚的相处。古代的公公与儿媳之间会有很严重的避嫌现象,甚至于公公不能够进入儿媳妇的房间,否则就会流言四起,遭受整个社会的舆论攻击。其实这样子也有好处,那一些真的意图不轨的人也没有机会下手了,甚至于会有人无意之中就在监视着他们,他们也不敢下手。那么大伯和公公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他们都是属于身份敏感的人,在言行举止方面要特别的注意,否则就会遭人口舌。

“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这句古语暗含了什么意思

其实这一句话到现在也是适合用的,不管是公公与大伯,还是儿媳与弟媳,他们都是一个大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时候要有自己的身份意识,要和敏感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然就会坏了整个家庭的名声。不过现在的小青年都会在结婚之后与父母分开居住,所以这一句话也就见得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