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夜校」成爲農民的「聲」源地

韓建軍

“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基層幹部直接面對群眾做工作,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直接關係到中央決策部署在基層的落地。如何更好地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更深入地聽取群眾的心聲和訴求,更高效精準地為群眾提供服務?近年來,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在工作中摸索實踐,積極創新,找到破題之法——辦“鄉村夜校”。

“鄉村夜校”,即鎮村幹部和村民利用晚上時間,在村便民服務中心、休閒廣場、巷道、群眾家中,以問題為導向,匯聚一堂,或宣傳政策、或徵求意見、或討論村務,或評先評優,或講德傳道,彼此坦誠溝通交流,力求統一思想、解決問題、答疑解惑的一種會議形式。今年以來,圍繞精準扶貧、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徵地拆遷等工作,紫荊街道辦先後在各村舉辦10多場次,“鄉村夜校”成為農民的“聲”源地,有效推動了工作進展,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取得了較好的實效。總結起來,“鄉村夜校”之所以能夠得到群眾的好評和參與,最重要的有三點。

一是“鄉村夜校”尊重農民生活,不擾民。基層幹部身處一線,直接面對群眾,宣傳貫徹落實黨的決策部署,必須把廣大群眾作為主體。“鄉村夜校”利用晚上舉辦,不耽誤農活和務工,方便農民朋友參加,可以廣泛聽取群眾訴求;“鄉村夜校”舉辦地點在村民平時集聚的地方,一沓紙杯,幾個熱水瓶,大家圍桌而坐,沒有身份高下之分,可以推心置腹輕鬆對話;“鄉村夜校”所學所論之事,都是與群眾當前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採取自願參與形式,增強了對群眾的吸引力,突出了群眾在“鄉村夜校”中的主體地位。

二是“鄉村夜校”暢通民意渠道,接地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基層工作才能做好。我們在舉辦每一期“鄉村夜校”前都要認真選題,把近期涉及群眾工作的重點羅列出來,把相關的政策、規章、制度歸納梳理,在徵求群眾意見的同時,向群眾做好宣傳和講解,確保工作最大程度地得到群眾的理解支持。舉辦“鄉村夜校”,要求鎮村幹部“入鄉隨俗”,用群眾喜於接受的拉家常方式主持開展,說的是“土話”,冒的是“熱氣”,既嚴肅又活潑,讓群眾願意說、敢於說、說實話。同時,十分尊重群眾,偶爾哪個村民一句話有失偏頗,也要細心耐心釋疑,多站在群眾立場考慮問題,嚴禁在話語上簡單粗暴地“傷害”群眾,用良好的作風在群眾中樹立起好形象。

三是“鄉村夜校”提升農民能力,重實效。做好基層工作,不僅要重視農民群眾“怎麼看”,還要教會他們“怎麼辦”。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鄉村夜校”一方面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重要的精神食糧,為村民送去黨的方針政策,消除新時代的“睜眼瞎”;另一方面為農民開設法律知識和農業技能學習,通過學習培訓,讓農民擴寬致富思路,掌握致富技能,把所學所思所得轉化為致富的能力,讓大家的錢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

工作中,我們還有一點重要體會是,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建議,不僅推動了工作的落實,還增強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力。出於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生活負責的態度,村民普遍愛學習愛思考了,說話做事的水平提高了,紫荊的鄉村更和諧,鄉風更文明。可以說,“鄉村夜校”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基層治理的一劑良方,值得進一步探索實踐,大力推廣。

(作者系蒲城縣紫荊街道黨工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