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5%以上的銀行僅剩9家 但還是有好消息的

說到銀行理財,相信老一輩的人一定或多或少都參與其中。只不過,在如今行情慘淡的情況下,錢放在銀行的日子似乎也沒那麼好過。據融360發佈的《2018年9月銀行理財市場分析報告》顯示 ,9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8%,不僅連續7個月下跌,而且還達到了近一年的最低值。

銀行理財 日子不好過

據封面新聞報道,融360此前針對9月發行量在30款以上的銀行所發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進行了排名,其中唐山銀行收益率最高,達到了5.16%。緊隨其後,浙商銀行、餘杭農商行、盛京銀行、大連銀行、九江銀行、天府銀行、廣州農商行和渤海銀行的收益率也達到了5%。換句話說,在銀行理財持續寒冬的大背景下,維持5%收益率的銀行僅剩下9家。

與收益率七連降相呼應的,還有保本理財規模的持續收縮。自從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至今,銀行一直在收縮相關產品規模為轉型做準備。9月保本理財(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發行量為2649款,佔比為25.35%,較8月份環比下降0.97個百分點。自3月份以來,保本理財規模已經連續7個月減少。

理財門檻降低 該不該買

收益率持續走低+保本優勢不再,銀行理財的前景看上去不容樂觀,但也不是沒有好消息。隨著銀行理財門檻從5萬下降到1萬元,不少銀行已經在國慶節後推出了一批萬元認購的公募理財產品。業內人士分析,近段時間貨幣基金收益持續下跌,相對銀行理財收益更高,加上投資門檻的降低,或吸引一部分投資者將手中的活錢迴流銀行。

對於沒有其它更好投資機會的普通人來說,在當前貨基和寶寶類產品收益不景氣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算是矮子裡面挑高個的選擇,但怎麼購買其中的講究也不少。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投資者需要更多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可投資金量等條件選擇對應的理財產品。

他特別指出,由於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不能進行剛兌,因此在選擇時一定要看清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尤其是在公募理財產品可以間接投向股票市場之後,投資者更應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力,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