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早年,互联网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进入千家万户,那时候人们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入口”这个概念就逐渐的火热了起来,无论是用户搜索、社交、购物甚至是小说、视频、浏览器都是一个个的入口。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着大量的用户需求。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一家服装店起名为“精品服装店”而隔壁一家店铺起名为“高级服装店”,但是二者店铺之间的店铺老板就纳闷了,起什么名字好呢?于是想了一想,就把店铺名字起为“服装店入口”,于是他店铺把其他店铺的生意都抢过来了。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的确道出了入口的重要性。长久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夺这个“入口”。

在PC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门户网站和主动搜索,搜索需求巨大,自谷歌2010年宣布退出中国后,百度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一跃而上牢牢的霸占了搜索这个巨大的入口。

当人们不再热衷于储蓄,愿意把收入拿出来购物,于是2C的需求量越发巨大,阿里推出的淘宝和淘宝商城(后更名天猫)打败了ebay等外来对手,以绝对领先的优势占据了C2C和B2C两块,霸占了购物入口。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后来,有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未来,人们的终端会从PC电脑变成智能便携式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3G网络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了,在这波浪潮当中,头条、美团、滴滴则占据了资讯、消费、出行三大入口,成为了BAT的挑战者。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表明一点,当大量用户的需求集中在一处,那这就是入口,也会成为风口。

那么区块链行业的入口到底在哪呢?有人一定会说是公链,公链的作用就意味着底层操作系统,如Windows于PC,如Android和IOS于手机,公链是整个产业生态发展的根本,这一点其实没说错,但是现在的公链大多不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以太坊主网效率低下,其他的公链哪怕是EOS,也和其宣称的高度相距甚远,况且公链对于技术门槛要求极高,加之区块链行业又诞生不久,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极度缺乏,因此公链虽然已成为区块链项目的必争之地,但是其成为一个入口还为时过早。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但不要忘了,任何一个行业的入口都不止一个,区块链是基于比特币剥离出来的技术,而且现在有千余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接触和参与这个行业的人大部分都会持有一些数字货币,那么如何储存这些数字货币就会产生极大的用户需求。

这个入口就是数字资产钱包。几乎所有持有数字货币的人都会有一个数字资产钱包,钱包是整个数字资产生态中使用率最高的产品。钱包其实分很多种,根据储存私钥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冷钱包热钱包,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软件钱包和硬件钱包。

中心化钱包VS去中心化钱包

笔者这里主要想从这两类来进行点评:中心化钱包和去中心化钱包。

其次笔者在这里希望着重讲一下中心化钱包,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都认为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一定要是完全去中心的,中心化会违背区块链的精神,其实不然,任何事物发展应该都是渐进式的,有一个过程。

去中心化确实对于个人数字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障,不过这个保障是在于公平,私钥是唯一的凭证,任何人只要没有私钥就不能使用,甚至连钱包的开发者也不行,但是这在用户体验和绝对安全上其实并没有保障。因为区块链的匿名性,丢失私钥无法找回或是钱包被盗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你无法证明这个是你的。面对这些现状却任何人都束手无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心化钱包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中心化钱包也得满足一些条件:平台需要有不错的实力和口碑,不然被黑客攻击导致数字货币丢失或者团队私自挪用就很麻烦了,还需要产品研发能力强,能给用户带来优秀的体验。

中心化钱包的代表我想介绍一下币看钱包,Bitkan(以下皆称币看)是2012年成立的数字货币资讯平台,后通过版本迭代升级,推出了钱包、行情资讯、内容开放平台、行业垂直社群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百万用户和很好的口碑,还获得IDG资本和比特大陆的投资。因此币看是很满足前面所说的,中心化钱包的平台方实力和口碑。

那么币看钱包有哪些出众的地方呢?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1. 币看钱包是一款多链钱包,截止到目前,币看钱包支持BTC、ETH、EOS、LTC、QTUM、HC等主流公链,还支持所有基于ERC20发行的Token,在最新版本更新当中,还加入了对基于比特股(BTS)和GAT发行的所有Token,可以说是市面上覆盖面最广的数字钱包,覆盖率达98%,覆盖超过2000数字货币。
  2. 大部分钱包都只支持主流币种,币看钱包对小币种的支持很大,币看钱包支持千余种ERC 20 Token的搜索及添加功能,用户可以自由的添加币种,并且可以查阅该币种的行情走势及相关资讯。
  3. 币看钱包打通了币看完整生态当中的资产流通渠道,用户可以在社区中对优质内容进行直接激励,也可以自己创造优质的内容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币看社区当中,转账都是秒到账和0手续费的。项目方甚至可以直接在Bitkan钱包中进行空投,获得更多社区用户。
  4. 这一点也是最主要的,虽然币看钱包属于一款中心化钱包,但是币看在保证了用户易用性的同时还紧紧守护着数字资产的安全,币看钱包在运行当中不断的更新,以抵御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至今6年没有丢币记录,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也是笔者愿意花大篇幅去写币看钱包优势的原因,作为一个钱包它在功能上是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的,在安全性上未出现任何丢币可见是足够安全的。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讲完了以币看钱包为代表的中心化钱包,我们再来看看去中心化钱包的代表,imToken钱包: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imToken是一款移动端轻钱包App,也可以说是使用率最高的去中心化钱包,支持ETH以及以太坊ERC20标准的代币,同时交易记录查询便捷、界面清爽、操作简单易上手。并且2.0版本还支持多链钱包,可以支持BTC、EOS等多条主链,但据小编体验,2.0版本钱包在安卓上出现闪退的情况。imToken满足了轻便,无广告,但是也是有一些不足的,imToken支持行情显示,但是能够支持行情的数字资产数量较少。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就如前文所言,作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imToken拥有巨量的用户,但是在生态这一块却做的很不足,钱包功能过于单一了,可能出于不希望软件变得很臃肿,或者是希望把一个业务做到极致,但是imToken本可以做的更多。

Kcash钱包: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Kcash钱包是一款多链钱包,支持BTC、ETH、ACT和基于以太坊及Achain智能合约平台的数字货币。Kcash拥有跨链和跨合约技术,笔者认为Kcash的用户体验还是不错的,比如其有发红包功能,理财功能,这都是将入口利用了起来,空有这么多用户却不抓住,才是浪费。

比特派钱包: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比特派是一款基于HD钱包的综合化区块链资产服务产品,主要功能包括:收发、买卖、加速交易等。用户掌控私钥,交易完成后的币,直接归用户自己保管。目前它支持的币种主要包括BTC、BTC分叉币、ETH、部分ERC20代币、QTUM、HSR、DASH及分叉币SAFE、LTC及分叉币LCH、ZEC、ETC、DOGE。比特派钱包的支持币种数量挺多的,生态布局也不错,但是其UI和用户体验较差,并且功能过于臃肿,反而成为了累赘,做减法可能才是比特派团队需要考虑的。

如果我们把四款钱包进行对比,会发现在币种的支持上,币看钱包是最多的,支持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币种,Kcash、比特派次之,imToken(由于2.0版本不稳定,使用率低,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时候用的是1.0版本的imToken)是最少的。

而用户数量上,imToken以超过400万的用户居于榜首,币看钱包由于依托币看这个大平台,拥有一百多万用户数次之,Kcash用户为80万,比特派钱包用户数量未知。

(*注:用户数量来源“维京研究院”相关报告)

币看BitKan: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未停止的“入口之战”

在安全性这个最重要的特点上,中心化钱包和去中心化钱包各自有自己的支持者,但是从这四款钱包来看,安全性都很优秀。

从生态布局上来看,币看由于打通了内容和社区这两个大板块,是做的最好的;比特派钱包生态布局良好,有资讯和金融等生态应用;Kcash也有做金融生态的布局;imToken希望把轻钱包做到极致,在生态布局上还需要努力。

区块链的入口之战还远未结束,甚至可以说还没打响。数字货币钱包之争,你认为谁会是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