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作者/Edward

追完世界盃,看完《我不是藥神》,抗癌藥也有望降價了,大家是不是終於可以收起這憂國憂民的心放心刷劇了。放眼望去,除了劇情似曾相識的《流星花園》、《最親愛的你》,除了手拉手跳誅仙台的《調香師》、《天乩之白蛇傳說》,再除了炫富的(對,沒錯,指的就是《陪讀媽媽》)、懷舊的,就只剩一堆一言難盡的……生命誠可貴,追劇價更高。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帶著盜墓挖寶的心挖了一天一夜終於找到一部在炎炎夏日可以清涼解暑、消除各種尷尬症的校園劇推薦給大家——《危險心靈》。(絕對言簡意賅不狗血,不信看度娘,每集故事簡介超過兩行算我輸)

《危險心靈》是一部臺灣校園劇,講述了國三學生謝正傑的平凡生活被一封檢舉信意外攪亂 ,隨後他與班主任發生了一系列衝突,並在衝突與波折中思考生命意義的故事。再概括點就是,講了一個關於“多數人拿起石頭砸死了講出真理的少數人”的故事。

故事從升學班的國三同學們面對鏡頭說自己的新學期新希望開始。若不是劇中搖晃的dv影像效果映射了少年們在青春期的迷茫和無力感外,藍色的天、白色的雲, 坐在教室裡上課,似乎還真的不賴。

接著督學調查檢舉信、辦公大樓裡的秘密補習、詹老師暗懲沈韋,劇集風格有條不紊的從從開篇的輕鬆、隨意到懸疑、緊張,第一集在沈韋無端暈倒下落幕,達到了驚悚的效果。對,第一集已經清清楚楚的告訴觀眾這部劇的靈魂指向:一個理想主義者若想試圖(打破規則)找一個說法時他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不得不讚一下編劇,第一集基本講述完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又能扔出來一個“鉤子”,吸引觀眾看下面的劇情)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劇中沒有臉譜化和標籤化的角色,所有角色(情感)都真實可信。每個人物的動作都是在衝突中基於自己的性格、立場來作出的選擇,既不是編劇操控的木偶也不是套路的堆砌。比如劇中的“反派”——詹老師,他留下學生家長的賄賂信封,把裡面的東西退回,說每一個信封都是家長對孩子的一份期待;他給路邊攤老闆的小孩買參考書;也會因為學生告密課後開補習班而心懷怨念甚至說謊,但當他面對汝浩的問題拿起筆說:“好,我們今天來上數學課。”時,你有沒有默默的在想:哎,他的樣子看起來好可憐。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就像《狗13》中的小女孩兒李玩,曾天真的認為自己活在家庭(世界)中心,隨著繼母的出現,弟弟的出生,愛因斯坦的消失,逐漸讓她明白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也不會圍著她轉,在經歷無數次的反抗——失敗——再反抗——再失敗後,她發現自己始終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的謊言,她終於學會了順從,吞掉那塊狗肉,可悲的長大了,因為她明白了一個道理,正如詹老師說的:抗爭,只是在浪費時間。

主人公謝正傑因上課看漫畫被詹老師要求請家長,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責謝媽媽沒有教育好孩子,謝正傑一時生氣和老師發生肢體衝突。回家的時候謝媽媽坐在車裡哭了起來,心裡想:是啊,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也更懂得照顧媽媽了。(看到這裡被細密的劇情感動到哭)

當然,劇情到這裡並沒有往“好”的方向發展,在班上,男生們開始欺負他,每節課他的課桌都會被搬到教室外面很遠的地方,每次他都要去找很久,每次找到後他都會在那個地方坐一小會兒然後再把課桌搬回教室。他想:繞了一大圈,我的課桌還是在教室外面,不過前一次是詹老師,這次是我的同學,我越發覺得這個場景熟悉,和上次壞學生沈偉離開一樣,我知道,下一個要趕走的,是我。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謝正傑轉班了,新的班上除了英語老師外所有的人都不接受他,家長們帶著孩子離開教室威脅老師要謝正傑轉走,那節課,班上只有謝正傑一個人。老師說:“我們上課。”謝正傑認真的聽講,忽然他喊道:“起立,敬禮,老師好。”多麼似曾相識的一幕 “Oh Captain!My Captain。”教育裡無謂爭對錯,只是打破規則者無一例外的被迫離開,因為他們不一樣。學生們在什麼都還沒學會之前,先學會了把不一樣的人趕走。學著做不會思考的奴隸,學著不做自己。

這部劇不是電影,沒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中校在“最後的審判”中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來撕掉校方虛偽的面紗。它只是一部寫實風格的校園劇,一個15歲小男孩的抗爭終究不能改變什麼,無論是父母破碎的婚姻、還是扯淡的教育制度。唯一能期盼的就是反抗的種子可以有破土而出的那天,即便現在似乎只有一點點的改變,如果能讓我們有多一點點的思考,未嘗不是一種進步。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另外這部劇除了效果十足的配樂外,對白(包括小傑生動活潑的內心獨白)絕對堪稱經典。劇中對白很少歇斯底里,卻能在一種冷靜中煽動人的內心。沒有生活閱歷的編劇是絕對yy不出來這麼多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比如:

“影響力是個很可怕的東西。”

“說到秘密,越老的人越多。”

“我一點都不知道考一百分和漂漂亮亮的人生有什麼關係,我實在不懂,老師的答案,作弊的答案,補習班算過一次,隔天來學校又寫一次,這些又跟我漂漂亮亮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

“為什麼,大家要尋找快樂的過程中,都那麼的不快樂?”

“這又不是考卷,哪有正確的答案。”

“曾經我以為我是好學生,努力過著正常的生活.在我和墮落的人之間會有一道不可侵犯的界線。只是,我沒想過,這道界線竟是這麼的單薄。。。。。。”

《藥神》燒著了抗癌藥,可有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放眼當下的青春校園劇,雖然不乏像《最好的我們》這種懷舊的小清新劇,來追憶大家“成長的煩惱”,可校園——教育——社會之間不僅僅是選科升學問題、教育問題,它有成長問題,也有個人獨立的問題,當然也有關於自由的問題,它是複雜的,有很多層次的。

所以這裡面有喜劇,也需要有人把“美好”皮囊撕碎了,讓毒瘤暴露出來的另一種劇。控制學區房價、禁止課外補習……然並卵。學校(不要對號入座,說的只是電視劇裡的學校而已)終究還是通過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個人的個性,讓每個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讀書原本是為了明理,可到頭來只懂得了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磨掉稜角,抹殺個性,把自己變得平庸,才能變得安全。所以要人命的遠不止癌症,而是隨處可見的血饅頭,抗癌藥終究也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當代人的生活快感越來越依賴於影視娛樂,在影視劇中透過屏幕yy著生活看上去似乎很“舒服”,但有些事我們必須獨立思考,比如學會“選劇”這件事,以上。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平臺立場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