牤牛河畔搭建野营村 吃住战修医全军推广

牤牛河畔搭建野营村 吃住战修医全军推广

各位首长、战友们:

这是坦克团一件具有一定份量的大事纪,请大家(特别是当时的参加者)读后进行修改和补,对一些表述不准确或错误的方面,请提出宝贵意见。

2000年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进入新的纪元。21世纪,迎来了高科技、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促使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得改变。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也在重新组合,海湾战争的暴发,对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海湾战争所展示的现代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都带来了新的启示。

人民军队与时俱进,研究新的战争战术方法和技能,根据北京军区的训练指示,当时24集团军70师到朱日和参加野外训练,与38集团军113师进行实弹背景条件下的对抗演习。由于坦克团经常执行野外驻训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决定由24军坦克团先行一步,进行快速搭建实战化、标准化野营村的试点,然后向全师和集团军展示。主要体现全要素全单元的作战演练,包括军事指挥系统、战斗系统、控制管理系统以及各项作战单元的全面演练。具体到实战训练当中就是实施吃、住、战、修、医的野外驻训展示科目,我们坦克团接受了这项军事任务。

原来编制是24军坦克团的时候,坦克团共有3个坦克营9个坦克连队,步兵连、特务连、高炮连、工兵连、修理连、汽车连、通信连6个直属连队,全团共15个连队。

1998年坦克团扩编为装甲团,建成了一个高合成化编制的机械化团,这时候是坦克团编制规模最大的时候。

全团编制有三个坦克营,装甲步兵营,炮兵营,通讯连,警卫侦察连,工兵连,修理连,汽车队,卫生队等。

坦克团从金沟屯搬迁进滦平县城后,分南北两个院,北院是三个坦克营加修理连,南院是各个直属连队家属院和装甲步兵营、炮兵营。

2000年4月坦克团接受搭建野营村驻训任务后,由团、营、连进行战训动员,坦克一连、坦克六连、坦克八连执行先前任务,从滦平县城出发,开进滦平县牤牛河岸边,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搭建起了三个坦克连队的帐篷,一个具备野战条件的野营村建成了。

根据集团军领导的指示,接受这次野营驻训任务初期,说的是给全师做示范,是根据“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训练方针开展的。

随着训练任务量的不段增强,提升到了全团进驻的训练高度。于是几个连队沿着牦牛河套快速地搭建起了按照团编制驻扎的帐篷,包括连、营、团指挥所,修理间、野战医院、文化中心等。

一个星期后牤牛河里形成了一个高合成化编制的机械化团驻地。当时的师长董泽平、坦克团团长王学水、政委张慧敏、参谋长祝好勇,不停地到现场检查、指导。

牤牛河畔搭建野营村 吃住战修医全军推广

牦牛河畔野营村

又过了一个星期,军里得知了这一训练动作,认为这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科技练兵行动,随即把这次练兵提升到了给全集团军做示范练兵。标准更高了,在军、师首长的领导指挥下,全团继续搞基础建设,10多天以后又变成了北京军区的示范,全团及其装备一起进驻,北京军区各兵种、各大军区都来学习取经。24军军长粟戎生来到现场检阅了部队,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天地拍摄《野营村一天》的专题片作了专题报道,在吃早饭的时候还专门采访了坦克六连志愿兵杨孝队,录制了部队精心打造野营村全过程,晚上又录制了部队拉歌比赛,一开始是连对连,后来是营对营,驻地老百姓也来围观,歌声震天响,掌声连成片,一派叫好声。当天滦平县领导来部队搞了慰问,也参加了阅兵式,阅兵式上滦平县的一些机关学校也来参观助阵。

当时坦克团的野营村,成了牦牛河畔的一道风景线,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老百姓在河岸上观看拍照,还有许多的小孩也跑来玩耍嬉戏。

牤牛河畔搭建野营村 吃住战修医全军推广

贾俊海当年的留影

官兵们也纷纷拍照留影,留住这次意义深远的练兵行动,可是对诸多战友们的照片,只收集到了坦克六连贾俊海战友一张,以作纪念。

几十年过去了,那一次的练兵,那一个场景,战友们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像当时一样的激动,像当时一样的兴奋。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