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都要不到

1、有了手机,我们都过上了扫码生活

马云: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都要不到

某天下班回家,我在小区门口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发现手机没电了,身上也没带现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对面有二维码,我却不能扫。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大半年没带现金出门了。

近日,马云在杭州云栖小镇召开的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上再爆金句,称杭州「数字化」程度非常高,出门只需要一部手机,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要钱都要不到。

确实是这样的。数字化时代,信息碎片化,一部手机就能变成我们链接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的通道。我们都过上了扫码生活。

这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无需太多冗杂的程序,只需拿出手机,便能实现扫码加好友,扫码付款,扫码进入直播间,扫码下载APP,扫码阅读……

于是,我们很少会带钱出门。在小区里发生没带现金、手机又没电的情况,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赊账,而是问他有没有充电器,冲上电赶紧扫个码。

这样一来,没有二维码的商贩也少了很多卖货的机会,没有二维码我们怎么买他的东西,更何况是乞讨的乞丐想要钱了。

2、扫码背后的“陌生人”社会

马云: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都要不到

在以前,很多人觉得赊账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家都彼此熟悉和信任。

回望传统社会,那是一个熟人的社会。北京的四合院、客家的围楼就是那时生活状态的缩影,生活在一起的几户人家,通过密切的私人关系就可以联系在一起,可以彼此信任,嘘寒问暖,共话家长里短。

而现在,与我们发生联结的也仅仅是极少的同学、朋友和同事,除此之外,我们基本是与陌生人接触。

现在很少会和某个超市的店员聊聊自己的个人背景和生活经历。买完东西,我就可以扫码结账了,管他谁是谁。

这一个越来越陌生化的社会。乡村逐渐瓦解,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求学、工作,人也慢慢走光。

那些乡村习俗、宗族家祭、甚至少数民族信仰也渐渐淡化和遗失。每当回到家乡,都会觉得很多熟人几年不见,越来越陌生,不曾相识的人也没有更多时间去结识,自己就好像是家乡的一个“过客”。

想起国庆节回家,再次去了小时候经常玩的小山丘,现在变成了生态园,都是草坪和宽阔的健身马路。

可是我却非常伤感。小时候经常上山摘野酸枣,捉蝈蝈,去湖里捞鱼,现如今一切都变得没有了踪迹。一栋栋高楼大厦背后,湮没了童年的记忆,也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纵观整个社会,家庭子女越来越少、家族结构大大简化、离婚率不断攀升、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孤寡老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达6102万,这都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陌生化。

落叶归根”取而代之的是“四处飘荡”,仿佛昭示着我们在巨大生活压力下的孤独、冷漠…….

在彼此陌生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可以扫码连接熟人圈,比如我们加入的各种户外群、读书群、外卖红包群……直到有一天,你感到自己根本不会在群里发言,或者参加活动,悄然退出了群,无人知道,也无人在意,成为最无关重要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社交范围好像更广、好像更容易凭借人脉获取想要的信息和资源,但遇到的陌生人也更多、联系的程度更浅,社会约束力也更小。

3、低头族背后是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

马云: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都要不到

扫了太多的码,我们有看不完的信息。人在社交中开始变得焦虑和恐惧,在饭桌上、地铁上、火车上、甚至马路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出现。就算过年回家,家人团聚时,也变得无话可聊,只是低头玩着各自的手机。

“低头族”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如今“低头族”已经成为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国民手机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发布,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数万名网友平均每天看电子屏时长近6个小时,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达108次,即一天中平均每13分钟就会使用一次手机;其中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机的占比达79%。

而专注手机的“低头族”不仅加剧了颈椎病的发病率,走路时危险系数极高。

有不少人喜欢在等红绿灯或者堵车时看手机。还有有的会撞到其他路人或是路灯,有的掉进了路边的地沟里,甚至严重的发生车祸。

2012年4月,江苏常州两名青年走到斑马线中间时,绿灯变为红灯,但他们仍低头盯着屏幕径直向前。此时,一辆小轿车正常驶来,一下子把两人撞飞。

2016年10月,湖南岳阳,一名2岁女孩的家人走在她的后方并紧紧盯着手机,突然,孩子变向走到了一辆黑色轿车前,轿车司机启动时未观察到车前的孩子,直接碾压过去,女孩当场身亡。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也逐渐地过度依赖互联网。不论在何地,我们会时不时就要掏出手机来看一看….

没有网络我们会感到不安和恐慌,出门忘带手机也会浑身不自在。手机有没有满格电量也成为检验安全感的一大标准….

4、尝试让自己的互联网生活“断、舍、离”

马云: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都要不到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看到打折的衣服,便会去买上一堆,但回家后发现穿不了几次,丢了又很可惜,便会一直屯着。这不仅占用了我们的空间,也浪费了很多资源。

这就像我们扫过的码一样。加了很多的群,关注了太多公众号,却把消息设成了免打扰。网盘里屯了一堆课和电影,阅读器下载了很多电子书,读完的却没有几本。

为了追求简约极致的生活,很多人倡导:断、舍、离。

断即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即处置惩罚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面对信息量庞大的互联网生活,也要学会精简。

那些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硬融,不感兴趣的群就退了吧。那些加在购物车里的衣服,记得清空。还有那些千篇一律的鸡汤文,看多了也会腻吧……

学着少一些微信里没有意义的闲聊,定期清理手机里的照片。回归到真实世界中,去与人用语言沟通,用眼神交流。察言观色,读懂他们的神请动作,了解他的故事与人生。

清晨上班路上,可以在地铁上闭目养神,听听音乐,为今天美好的生活加油打气。周末放下手机,专注地读书、练字、画画、弹琴、烘焙….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质感。

当一切返璞归真,才发现生活简单起来,精神就越集中,就像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