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一個爲了國讎,一個爲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在中國數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歷史名人,他們的偉大事蹟,高尚的品格,忠烈的性情大都被我們所熟知。我們知道,越是亂世,越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因此,被歷史所記載的英雄人物,大多都出自於亂世時期。這些英雄人物不滿足於自身實力的侷限,敢於向昏庸的當權者挑戰,因此中原大地上發生過戰爭的地方,大多都留過他們的血跡。這些人有“破釜沉舟”的項羽敢於與實力強大的暴秦作鬥爭,有“背水一戰”的韓信用兵如神,還有“渾身是膽”的趙子龍進出敵軍毫髮無損。雖然我們這個文明的時代不需要這些英雄上場廝殺,但他們的英勇事蹟也依然鼓舞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去勇敢的探索和奮鬥。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歷史需要銘記英雄,因此便出現了一大批的史學家,他們用手中的筆堅定的寫下自己所看到的事實,不論昏庸的君王如何想改變史書上所寫的內容,都不能阻止我們去從史書中瞭解真正的歷史。但是現如今,人們卻很少再讀這些古代歷史,而今天的人也大多缺少了一種東西,它叫做“血性”。血性不等同於莽撞,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中華人的本色。清朝時期,那些控制不住去吸食鴉片的人們便喪失了血性,八國聯軍侵華之際,中華健兒竟沒幾個肯挺身而出的。後來炮火襲捲著中原大地,便有了一群人釋放了血性,他們拿槍將日軍趕出中國。而現如今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找到自己的血性呢?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那便是要去讀史,穿越歷史長河去看一看先人們所作所為,找尋我們所缺失的東西。《三國演義》便是值得我們大家去研讀的歷史小說,戰馬奮勇嘶吼,戰將提槍浴血,謀士鞠躬盡瘁,這邊是那個時代,天天都會發生在中原大地上的場面,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事蹟,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述一下,這些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首先要講的是“勤王室馬騰舉義”。馬騰據說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他身強力壯,心情忠厚,受到旁人的尊重。當時異族人民發生多起叛變,馬騰就參軍去討伐,他被當時的官員所看重,統帥軍隊成功平反,立下了許多戰功,擔任將軍。而後西涼大將董卓進入了京城,挾持漢獻帝,掌控了朝廷,董卓想要拉攏西涼的勢力,就想讓馬騰和韓遂一起到長安,但當這兩個人到的時候,董卓已經被王允和呂布設計殺死。李傕等朝廷重臣掌控了朝廷,就封了前來投靠的馬騰和韓遂將軍一職,暫時安定了這兩個人。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之後馬騰想要讓李傕幫忙做事,卻沒有得到他的答應,於是心中對他記恨,因此馬騰就率西涼軍隊前去攻打他們。當時李傕、郭淮、樊稠和張濟這四個人掌控著朝廷,禍害京城,漢獻帝怕這四個人對自己起了歹心,就給他們封了官,還縱容他們。這是西涼太守馬騰率領著西涼大軍來攻打他們,自然令這四個人感到心驚膽戰,但他們手下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謀士,叫做賈詡。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賈詡曾經是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之後,來到了李傕手下。當時董卓被殺害,王允打算將董卓的黨羽一一清除,李傕、郭汜這幾個曾經在董卓手下當差的人很是心慌,打算四處逃亡,而賈詡為他們獻上了計謀。李傕根據賈詡的計策,利用了董卓曾在涼州的威名,聚集了董卓的舊部,開始集合兵力,意圖為董卓報仇,進攻長安。因為長安城中有士兵叛變,李傕等人成功打下了長安城,在城中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成功掌控了朝廷,賈詡也成為了他們麾下的功臣,但賈詡卻並不接受他們的賞封,而後甚至離職返回了家鄉。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馬騰率十多萬西涼軍來犯,李傕等人知道西涼的軍隊一向非常勇猛,自己自然是無法抵抗他們的進攻,這是賈詡又出面獻計。賈詡看清了馬騰所率西涼軍隊的攻勢,向李傕說馬騰的西涼軍大約百日之後就會退去,因此李傕等人據守長安城,使得馬騰也無可奈何。但長安城中卻有人挺身而出,想要和馬騰硬碰硬,卻被少年就已成名的馬超將其擊潰,李傕等人更是畏懼不已,不敢再打開長安城的城門。而後馬騰的西涼軍果然在百十來日之後,軍力無法耗起,只得退回了西涼。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李傕等人眼看西涼軍撤回,趕忙率軍出擊,意圖擊敗西涼軍。可這時,他們的黨羽樊稠竟然將西涼的另一個大將韓遂給放了,賈詡又勸說李傕將樊稠在宴會上給殺害,以絕後患,他們一眾人中的張濟聽說之後也慌忙逃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賈詡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謀士,在他的不斷出計下,長安城由先前的混亂也漸漸轉為平靜。而這時候,黃巾起義又使得天下大亂,曹操便有了顯頭露尾的機會,曹操率軍大敗黃巾軍,也因此成就了威名。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曹操是一個極其有能力的人,他先前在漢朝做官,但因為董卓危害朝廷,曹操不願與之同流合汙,就獨自回到家鄉,招兵買馬,集合了各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雖然討伐董卓最終還是失敗,但是曹操的名聲也就此揚起。後來曹操在兗州這個地方發展了自己的勢力,而且先前也收編了許多黃巾軍殘兵,使得其兵力大增,並招納拿了許多賢士,特別是在得到了荀彧之後,曹操的實力得以迅速增長,許多在後期顯露了非常厲害的才華之人都來投靠了曹操。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而這時,曹操的父親帶領著一家人前來投奔曹操,正好路過了陶謙的領地,陶謙想巴結實力日益強大的曹操,並設宴席款待了曹嵩一家人。可誰料到,陶謙先前所收編的黃巾軍人馬,因為貪婪曹嵩一眾人的錢財,將曹操父親一家人全給殺害了。曹操自是非常的憤怒和悲傷,在悲痛之後,開始召集了軍隊,意圖攻打陶謙,為父報仇。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徐州太守陶謙也是知道自己肯定打不過曹操,就只得派人來苦苦求救。曹操讓士兵頭戴白巾,開始進攻徐州,並且令士兵大肆殺掠,路過的地方都是寸草不生。曹操攻打到了徐州,指使士兵燒殺搶掠,使得當時的百姓痛苦不堪。後代的史書也記載到,當時死傷數十萬人,徐州等地甚至已經不見人煙。因此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他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也是非常契合的。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其實只是太守陶謙犯的罪,但曹操卻將自己的怨氣報仇到,徐州並沒有做錯事的百姓身上。但是曹操的軍隊卻並沒有成功殺死罪魁禍首陶謙,陶謙在一處地方堅守不出,令得曹操也無法攻破,後來劉備和田楷也率領軍隊支援陶謙。曹操因為自己的軍糧供給不足,只得退兵,為父報仇一事也就告終了。而因為徐州的大半土地都被曹操所糟蹋,百姓也都軍隊所殺害,所以陶謙非常的憂心忡忡,最後患病死去。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通過看這兩個人的歷史事蹟,我們不難發現,在東漢三國這個年代,朝廷的權力被壓制的很低,因此中原大地甚至沒有法律可言,民不聊生。而三國中一眾豪傑的出現,便是為了統一天下,使得這種亂世終結,因此也就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事蹟。

白話三國:一個為了國仇,一個為了家恨,兩大軍閥起兵

你們的家鄉還有哪些值得歌頌的英雄事蹟呢?一起來講講他們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