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度量衡文化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市场交易,同时很重视公平交易。执政者颁布各种长度、容量、重量的准器,称作度量衡,作为市场交场的准据。而这些准器还要经常校正,以确保其准确度。这些度量衡制度由来已久,影响中华文化又深又远,不仅仅是在器物的表面,同时还深入文化的内涵,譬如成语典故、日常用词,都受到濡染、影响。

校正度量衡 乐利民生

每年的春分、秋分两日,是校正齐一度量衡各种准器的时日。周代《礼记‧月令》明定春分、秋分这两日“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斛)”的做法。《论语.尧曰》说到帝尧时代重视“谨权量,审法度”。

中国历代也都是秉持春、秋分日“阴阳相半、昼夜均”的均平精神,明令校正齐一度量衡准器,乃真正落实中华民族“顺天道、正人道”之文化精神的表现。

中国的度量衡文化

度量衡的文化世界

校正齐一度量衡,是防止交易争扰纷讼的基本工作,从而让社会安和乐利。从实体的度量衡也延伸表现了许多的文化精神,化作常见的成语、用词也不少。在这些成语、常见用词中,又表现了哪些文化智慧与趣味呢?来看看几个例子。

一、度:“度”是度量长度、距离的单位,如:分、寸、尺、丈、引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三度空间:包含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立体空间,也称为“三维空间”。

*没有分寸:没有了标准,比喻言行超过适当限度、态度鲁莽。

*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的宝贵。《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一回说:“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那里寻?”

*百尺竿头:称百尺竿子的顶端,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含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之意,期勉人登峰造极更上一层楼。“百丈竿头”、“万丈竿头”含有一样的意思。

用度来“度量”,可以分毫不差,量出具体的长短来,如果说“打量”,就是用心中的那把尺在审视、端相、估计长短,到底哪一种尺“度”得准呢?就还有层次的界限、主客观的需求与诉求了。

二、权衡:砝码或秤锤叫权,秤就叫衡,权衡就是称量物品轻重的工具。

中国的度量衡文化

*“秉权”:“权”很有重量,因此位高权重的执政者被称为“秉权”。

*难以抗衡:在秤的两端一高、一低,落差极大,比喻两方实力悬殊,无法对抗。

*供需失衡: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失去平衡。如:“台风一来,造成蔬果市场的供需失衡是常有的事。”

以“权衡”来秤重,客观易求,“权衡轻重”则是衡量、估量事物的轻重、缓急、利害得失,作为进一步行动的判准,这其中的智慧不端在客观,必须立基在客观、又超越客观,进入主观的判断,当然,他人就不能代为诉求了。

中国的度量衡文化

三、钧石:钧、石是用来测量重量的准据。

*“秉钧”:三十斤为一钧,故而“钧”也表示“重”,因此位高权重的执政者被称为“秉钧”。

*雷霆万钧:气势磅礴有如排山倒海般而来。《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有这样的说法:“雷霆之所击,无不催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后来就用“万钧”来比喻无法抗拒的强大威力。

*千钧重负:比喻沉重的负担或极为重要的责任。负责一个重要差事就可以这么形容:“承担国家重要差事如担千钧重负一般。”

古人还有名言,叫“片石千钧”,说一片石却有千钧之重,比喻看似小小的一物却关系着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片石”当然是轻于“千钧”,怎么又能系千钧之重呢?精神力量可以超越物质层次,这个我们能懂,古代战场上“以寡胜众”的名战役也不在少数,这就是一种“片石千钧”展现“雷霆万钧”的实例了。

四、斗斛

:斗、斛都是容量的器具,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明代时已经改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参考明.张自烈《正字通.斗部》:“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中国的度量衡文化

*斗斛之禄:也称“斗升之禄”,一斗一斛的容量不多,借喻微薄的俸禄。

*斗升之水:很少的资助。《庄子.外物》篇有这样的一句话:“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一斗只有十升的容量,真的不大,用来形容住居“斗室”,当然是住在非常狭小的房间了,然而古人有时又说“斗室生辉”。“斗室生辉”被当作自谦时的客气话来说,如:“您的光临,令我感到斗室生辉。”把自己缩小了,器量却变大了。

顾一顾由度量衡衍生而出的成语、常用语,其间可微也可大,可以具体也可以引申成抽象的天地,造出趣味的对比。少少几个例子,就已经展现中华文化无比宽广的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